所谓的封建制度,是以政治上进行分封等级,经济上分封领土,以血缘家族世袭的一种制度。
封建制度可以划分为自然分封或叫做无血缘分封,及血缘分封。
那么这就构成了一种制度下的统治阶层,而被统治阶层就是奴隶,伴随有少量的平民。
这样的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只能说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从氏族、多氏族组成的部落,再到多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
在部落和部落联盟的时期,敌对部落和部落联盟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奴隶。
如法兰克部落查理曼大酋长占领东部后,落后原始的拜物教撒克逊人就成为了法兰克部落的奴隶。
伴随管理奴隶的就是教士和分封贵族,教士进行思想上的控制,而分封贵族则进行肉体上的控制。
同样中东阿拉比亚地区也是这么一个样子,阿拉比亚地区由多氏族组成的部落向外扩张后,由阿拉比亚几万人构成了贵族和平民阶层,而非阿拉比亚人构成了形式上的奴隶。
在不同的环境中,奴隶的界定也是不同的,例如在西欧所处的发展阶段,奴隶就是无人身自由。
在中东地区,阿拉比亚以信教与否的方式划分出奴隶中的几个等级,有的无人身自由、有的不需要交税、有的需要交税等方式。
在查理曼大酋长时代,都是拉拢多部落联盟中的大部落,对联盟有功劳则以土地封赏。
每个大部落势力逐渐变大,且部落酋长的职位变为世袭。
这也是从氏族部落时代由实力推举后所形成的一种自然进化,这种进化伴随的是思想合法性的转变和土地、奴隶财产的增加而导致。
分封体制下,联盟中的部落大酋长和部落酋长的关系,同部落酋长和各氏族头人的关系是一样的,都是基于一种附庸关系而依从,且互有权利与义务。
分封制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是以多氏族部落向多部落联盟转变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结果。
分封制导致的结果是由无血缘分封到血缘分封的转变,以及分封领土世袭的转变。
导致的结果是分封领主或诸侯势力越来越大,分封领主或诸侯之间的差距也在加大。
当力量没有可能向外部转移时,内部之间以及分封领主和诸侯之间同大酋长或君主的矛盾就产生了,原因是势力的扩展及话语权的争夺。
日耳曼、法兰西等部落的大酋长是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意志传达到最下面,大酋长只能够传达到部落酋长。
分封的大酋长或酋长被称为贵族,拥有特权,法国在法国大革命后废除了贵族特权,而德国、意大利是在19世纪才废除贵族特权。
在特权之中,尤其以免税为最主要的一条。
欧洲地区社会形态发展比其他地区要缓慢一些,所以在十三世纪以前并没有形成严格的等级差别。
领土大的称为大公,领土小的称为伯。
在初始的等级制中,公、伯、主教、主持都属于大酋长下管辖,称为部落的最高等级贵族;
其次就是附庸;
再次就是骑士;
最后是平民和奴隶,而奴隶的人数最多。
据说十三世纪的法兰西部落香槟伯的封土清册仍然存在,香槟伯的领土有26处,每一处有一座城堡,这个类似于大庄园性质。
虽然香槟伯也是法兰克大酋长分封,然而类似像香槟伯实力者有多达九人,当然法兰克大酋长也是其中的一个领主。
这就类似于蒙古高原上的各部落,有各部落酋长,然后拥戴大汗,然后划出每一个部落的活动范围。
但是当某一个部落实力强大到可以对抗大汗部落的实力的时候,会争夺大汗的地位。
所以在十三世纪以前,西欧部落酋长也是向大酋长挑战,无外乎赢了就是大酋长,输了那么把自己搭进去。
此时有一个特点,就是分封酋长的领地基本上属于血缘世袭。
分封制度的特点是分封世袭制,那么作为接受分封的公伯骑士都是成为上一级的附庸,附庸的义务就是要忠于分封自己领土的上一级。
根据何炳松先生的分析,分封制度下的规则及契约都是比较详细,这也构成了那个时代社会秩序的一种规则。
但在那个时代,都是以实力来行事,这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上一级分封者实力不行,期待附庸即被分封者履行义务的可能基本没有希望。
在那个时代的分封体制下,所谓维持秩序的忠心顺从原则,不论是酋长或者骑士都大有人在。
诸侯无能,骑士有力,都是改换门庭的理由。
何炳松先生或西方史学认为,那个时代贵族除了战争别无职业,这只是美化历史的一种解释。
在社会发展没有超脱氏族或部落社会时,打劫就是一种常态,而氏族头领或部落酋长一辈子都在打仗。
打仗是干嘛用的?打劫,抢劫!
互相争斗是常态,无论大酋长、酋长、附庸、骑士,不是和别的部落打,就是和自己人打。
何炳松先生提到大酋长或酋长附庸至少要同四种人决斗:
第一,与其诸侯战;
第二,与主教或主持战;
第三,与同僚战;
第四,与其属下的附庸战。
这种并非文明的方式,但是这就构成了西欧的发展阶段的重要一环,而这一环持续到分封制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当然这并不是西欧地区所独有的发展阶段,是人类社会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
西欧社会发展阶段的落后,也让我们能够了解夏商周时期先人们的生存状态。
十四世纪的德国盟约,确定了部落推举大酋长的盟约,但是对于决斗、私斗、互斗都没有禁止。
这多是社会形态及社会发展情况的缘故,以至于近代德国的俾斯曼首相据说年轻的时候都和别人决斗了27次。
西欧地区这种部落之间的混战,导致的结果是城堡越建越多,而阿拉伯人和突厥人对西欧打劫更加的频繁。
为了摆脱彼此之间的互相厮杀,罗马教会教主及主教力求把私斗的风气转向其他地区,这样也就有了十字军东征。
自十二世纪十字军东征之后,西欧地区的互相争斗的风气稍减,转而攻击土耳其人。
在西欧地区互相争斗的过程中,法兰克部落和大不列颠部落的大酋长或者叫国王势力逐渐增大,使得酋长想要造反的野心也归于沉寂。
这样一来有助于部落内的稳定,也使得部落获得一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