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期的西欧史,就是从拜物拜星摆脱出来的氏族或部落,开始分封制封建社会的历史。
此时的西欧部落大酋长能够获得罗马教会统治合法性的授予,但是分封制的特点是大酋长没有足够实力来统治名义上的领地。
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就是大酋长与分封酋长之间的几百年战争,例如法兰部克落大酋长胖子被废后,开启了几百年的诸侯之间的战争。
公元888年,法兰克部落贵族废黜胖子查理,支持奥多继承王或大汗的位置,奥多是巴黎、布腊、奥尔良诸地之伯。
然而这些支持奥多继承王或者大汗的位置的诸侯,并没有听命于奥多的意思。
如何炳松先生所言,盖若辈虽有拥戴之忱,然并无俯首听命之意也。
不久,这些反对奥多大汗的诸侯拥立查理仅存的孙子查理三世为大汗。
奥多系和查理曼系争夺大汗之位的百年战争,大汗之位在这两系之间易手。
公元987-996年,奥多系的雨果·卡佩被选为法兰西及西班牙等部落的大汗,自此查理曼这一系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这位雨果·卡佩曾在卡洛琳部落时期出任军官,可能是基于保护部落大酋长的原因,被分封到塞纳河以北的一个叫法兰西的一个地区,被称为法兰西公。
卡佩被推举为大汗,所以其领地都以法兰西部落命名,而法兰克部落这个名号就弃之不用。
这个名号虽然和当今的法国法兰西民族相似,但是当时的法兰西部落领土,在经过卡佩及其后两百年的经营,还不到今天法国的一半。
在两百年的时间里,卡佩家族的控制力日益减弱,而部落内的世袭贵族则势力日盛。
法兰西王或者大汗虽然名义上是统治者,但是其却不敢出巴黎一步。
诸侯林立,城堡遍地,地盘与地盘之间互相打劫是常态。
如何炳松先生所言,诸侯如盗贼。
国王或大汗权力仅能到达私有领土地区,国王或大汗无尊严,出了自己的私人领地犹如进入敌国之境。
十世纪时,法兰西部落内有诺曼底部落、布列塔尼部落、弗兰德斯部落、勃良第部落等大部落,及由亚奎丹部落瓦解后的诸多小部落,这些部落的特点是各自独立。
这些部落形成与其酋长的能力是分不开的,后来西欧各地或购买土地、或武力征服、或以婚姻吞并领土都是逐渐形成大部落的手段。
酋长在自己部落土地上分封附庸,尽职者世袭罔替,不尽职者毁其城堡。
没有了城堡就没有了庇护所,形同任人宰割的羔羊,没有了基本的威慑力。
在法兰西部落中,诺曼底部落属于斯堪的那威亚地区人种,属于野蛮部落中经常打劫日耳曼种法兰克部落的野蛮人。
这些斯堪的那威亚地区的人属于原始的状态,还不是游牧性质,属于打猎性质。
公元911年,法拉克大酋长查理三世分封罗洛酋长,布列塔尼以北沿岸一带土地为其分封之地。
这位罗洛酋长自称是诺曼底种人之公,且接受基督教为其部落宗教。
诺曼底这个地区到十二世纪时,逐渐开化,其中鲁昂为以比较著名的定居点。
在1066年,诺曼底公威廉不仅拥有诺曼底,连英国都是他的地盘。
这就导致一点,诺曼底部落的实力越发强大,而法兰西大酋长对诺曼底的统治,基本上也没多大希望。
布列塔尼半岛,原住民为凯尔特人,经常受到斯堪的那威亚蛮人的打劫,诺曼底人也常常光顾。
公元938年,一个名叫阿兰的人带领部落把诺曼底人逐出了布列塔尼半岛,以分封封建制代替了原来的氏族血缘社会。
直到十六世纪时,布列塔尼部落才加入法国。
氏族部落打劫是常态,因为这些氏族部落之间互相争抢生存资源。
在索姆河和斯凯尔特河两河下游之地居住的部落,被赶到了南部地区,形成了定居点。
日后佛兰德斯诸城市的起源就根源于此,当地的大族应能够抵御其它氏族或部落的打劫,渐渐有了自立的实力。
但是其部落的形态导致,这个地区各自都有自己的地盘,所以互相之间私斗之分也非常盛行。
勃良第这个部落,是由勃良第多氏族组成的部落,被称为勃良第种人。
公元九世纪末的时候,才被人们渐渐了解,那是因为勃良第公为法兰西部落酋长的军官或护卫。
勃良第公实力不及其部落下面的氏族大族,所以始终抱着法兰西大酋长的大腿。
法兰西其它地区的领土,过去亚奎丹部落于公元877年被拆分,但是亚奎丹公的这个称号仍然由当地的酋长接领。
法兰西东南卢兹伯部落,因与西班牙地区连接,受到阿拉伯文化的影响,为日后南部法国文学的中心,然而这样的地位也只是开始出现诗人而已。
还有香槟伯部落地区,也名义上属于法兰西大汗统领。
这些地区就是卡佩及其子孙所领有的部落及土地。
公元933年,索姆河及罗纳河以东的地盘上的部落,合并为勃良第部落,到1032年入附日耳曼大酋长。
法兰西部落卡佩系时代,大汗之位由罗马教皇授予其统治合法性。
卡佩及其后人子孙不断,在十世纪时,大汗所辖部落已经可以吊打法兰西部落中的其它小部落诸侯了。
在卡佩系法兰西时代,能够有作为的大汗当数胖子路易。
到了其孙子奥古斯都(1108-1223)的时候,据说统一的事业才完成。
然而这种统一是以何种方式架构起来的,没有明确说明。
可能是卡佩系部落的实力完全碾压法兰西之地的其它部落,以至于其它部落不得不承认大汗的统治地位,这有别于以前各自独立的状态。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改变分封制的特点,也就是说各地诸侯没有统治合法性,所以彼此独立,实力强大者,连大汗都不会理睬。
无论是路易,还是奥古斯都,做的事情就是使各部落酋长听命于自己。
在奥古斯都继位的时候,面临的局势是法兰西部落的西南三部落的领土都归入大不列颠酋长亨利二世之手。
由于历代通婚的缘故,导致了这一结果,这也不得不说西欧社会形态发展的滞后,一个部落可以当做陪嫁送过去。
亨利二世为大不列颠酋长威廉一世孙女玛蒂尔之子,玛蒂尔嫁给法兰西部落诸侯安如与缅因伯。
所以亨利二世因为他的母亲,得到了大不列颠、诺曼底、布列塔尼部落领土;又因为他的父亲得到安如与缅因部落领土。
你看看这个关系,看看这个产权,这就是氏族与部落时期早期的一种母系与父系共同存在的一种关系。
大不列颠酋长威廉二世拥有法兰西部落领土的一半,因此奥古斯都毕其一生都在与威廉酋长争夺领土。
大不列颠酋长威廉把占有的法兰西领土分封给自己的三个儿子,杰弗里、理查、约翰。
奥古斯都就在背后挑动三者的关系,甚至挑动他们与其威廉的关系。
大不列颠酋长威廉在世的时候,奥古斯都没有机会收复法兰西西南部三部领土。
威廉去世后,理查一世继位,后率部落士兵十字军前往圣地时,邀奥古斯都一同前往,然而奥古斯都半路以病打道回府。
理查一世在外多年没有结果,无功而返,在与奥古斯都战争中去世。
奥古斯都欲夺大不列颠酋长约翰的领地,因其残暴,杀其侄子且占其侄媳,法兰西大酋长以分封诸侯的大汗名义,召大不列颠约翰酋长受审,大不列颠酋长约翰肯定不答应。
法兰西大酋长奥古斯都心想,知道你不会来,把大不列颠酋长在法兰西的领土都收回来,至此大不列颠在法国的领地只有西南一小部分。
大不列颠酋长查理一世过世六年之后,法兰西领土已经到达海滨,大不列颠酋长领土除基恩外都丧失了。
奥古斯都大酋长死后,其子路易八世继位,分封其子与阿图瓦伯、安如与缅因伯、阿尔弗尼伯。
从分封的角度来看,法兰西部落仍然是分封制封建社会形态。
且领土只能够是法兰西大酋长本部获得的新领土,这意味着原来的部落诸侯之地法兰西大酋长仍然是不能够触及的地区。
奥古斯都的孙子路易九世酋长(1226-1270),在其任内平定了法兰西中部部落酋长和大不列颠酋长合谋的反叛。
于1258年与大不列颠酋长就领土达成一致,即大不列颠拥有基恩、加斯科涅、普瓦图。
大不列颠酋长稍微后的一点好处,这估计也是法兰西大酋长希望大不列颠酋长不要试图联合法兰西部落内诸侯叛乱的一种结果。
此种结果直到十四五世纪,两部落领土才得到解决。
法兰西和大不列颠,其社会形态都以分封制封建社会存在,那么这意味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属于比中东地区更加落后的状态。
不能够因为现在英国和法国比较发达,就认为以前也是这个样子的。
事务都有发展的规律,不能够因为要表现现在,就去美化过去。
同时掺杂其它因素,不能够客观的去看待历史,以至于走入非此即彼的状态。
就像我们经常看到的新闻,要夸一个人时,那是从出生到成长都是佼佼者;当时当这个人被批判时,什么狗血剧情都出来了。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就是因为一些特定的因素,不是为了客观看待这个人的成长经历,而是根据需要去粉饰或者贬低,需要什么样的样子,就把他打扮成什么样的样子。
历史同样是这样一个道理,古今中外都差不多,然而真正的学术就是要从各种粉饰中寻找真相。
欧洲或西欧的历史是在19世纪才被重视起来,为了适应当时的需求,粉饰历史也不是什么大事。
比较19世纪欧洲这些国家在世界各地所做的事情,粉饰历史也只不过是一件小事而已。
但是欧洲或欧洲粉饰的历史是这样的吗?
那么就需要我们去研究、评判、推断!
不能够抱有欧洲人或西方人强大,他说的话就是对的,或者他书写的历史就是正确的,起码有一点与我们的角度肯定是不一样的。
且19世纪时期,许多学科还没有成型或者完善,在今天看来,许多被掩埋或者修饰粉饰的历史,是可以从当初的一些蛛丝马迹中获得的。
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够成为为现实服务的工具。更不能够成为否定自己抬高他人的工具,以服务一部分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