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王献之偕同两个哥哥王徽之、王操之去拜访谢安。王徽之、王操之二人放言高论,目空四海,唯王献之三言两语,不肯多说。三人告辞以后,有人问谢安,王家三兄弟谁优谁劣,谢安淡淡说道:慎言最好!
有人喜欢饶舌,有人习惯于慎言。饶舌的人常常会吃亏;慎言的人比较不容易受到伤害。
语言,有唠叨,有危言,有狡辩,有贫嘴,有妄言,有绮语,有恶口,有胡说,有冷语,有争议。语言容易犯的毛病何其多,所以不得不慎言。
有人把语言形容成刀剑一样,愈显得慎言的重要。孔子是一个非常慎言的人,他待人诚恳恭谦,看起来好像不善言辞,但在公开场合里他又非常能言善辩。孔子一直在陈说一个道理:“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说话有理就能走遍天下,就能到处通行无碍;如果说话无理,即使是在家乡本土,也是寸步难行。
范雎在卫国见到秦王,尽管秦王求教再三,他都沉默不语;诸葛亮在荆州,刘琦也是多所请教,他同样再三不肯说。最后到了偏僻的一座阁楼上,去了楼梯,范雎和诸葛亮才分别对秦王和刘琦指示今后方向,所以历史上的“去梯言”就表示慎言。现代的人喜欢信口雌黄,好谈论是非,说三道四,大放厥词,谬发议论,有时候危言耸听、标新立异、故弄玄虚、轻口薄言、冷语冰人、说话如剑,到处制造口业,让人感到世间唯哑巴是最慎言的人,也是最不造作口业的人。
在佛教,禅门大师们常常是一言不发,如维摩居士在不二法门的辩论会上不发一言,使文殊菩萨大为折服,称赞维摩是“一默一声雷”,这才是真正会说话的人。佛陀说法四十九年,却自谦地说:“我没有说过一个字!”类似慎言如此,沉默是金,诚信然也。
·佛光菜根谭·
眼中看人无贫富,耳里听音好处想;
口中说话无荆棘,身手做事好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