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皇上,臣有本启奏!”李润琨正在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之时,养心殿院内传来一位大臣恭敬的语气。
“鄂尔泰,爱卿现任云贵总督,兼辖广西。在滇实行改土归流,在西南各族地区设置州县,改土司为流官,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治理,功不可没。”雍正夸奖道,“再巩固一阵,朕会下旨调你回朝任职。呵呵呵......,爱卿今日有何事上奏?”
“微臣鄂尔泰谢皇上隆恩!启禀皇上,皇上勤政亲民,乃大清国民之福。若官吏都能廉洁奉公,百姓生活必然富足,无什疾苦也。臣今日上奏川滇交界间民众疾苦,及民间关于地方官吏凭借朝中有人庇护,大肆贪污、勾匪欺民等不作为的传言!朝中有人在排除异己,安插亲信,贪污朝廷巨额军饷,大有割据西南不臣之心。此人......”
自己刚坐上龙椅,大清百废待兴,此次朝会乃扩大议事,今日还将起驾往西南微服巡视,雍正见鄂尔泰在这各地官员面前据理上奏,且即将弹劾某大臣,在自己离宫前还是别留下纷争为好,此事待巡视回朝再议。于是说到: “朕今仰承祖宗基业,藉尔诸臣之力,愿上天眷佑,保我大清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去岁朝廷派兵平息了凉山诸部落之叛乱,今年初裁撤建昌监理厅,设置宁远府,管辖3县、1州、1厅、11土司。 建昌卫改置西昌县,宁番卫改置冕宁县,盐井卫改置盐源县,会川改置会理州,越嶲卫改置越嶲厅。土司为威龙长官司、昌州长官司、普济州长官司、河东长官司、阿都正长官司、木里安抚司、邛部长官司等。历来新政施行,必有陈规陋习桎梏,何况在西南边陲的凉山莽荒之地?此事稍缓再议,呵呵呵......”
“皇上圣明!皇上圣明!......” 养心殿内传来一阵群臣洪亮的赞美声,将早起守门的侍卫们激得精神为之一振。
这时,从养心殿斜对面乾清宫方向行来一群人,当先的一位少女,朝着润琨飘然而至。
“公主吉祥!” 守门的几名侍卫跪拜做礼。
“李少侠!快随本宫到乾清宫一叙。”她停住脚步,抬手示意侍卫们起身,然后微笑着对润琨说到。
李润琨一眼便认出这位公主正是爱新觉罗.承欢,昨夜月色之下,因为腼腆,未留心细看和硕和惠公主仪容。而此时丽日东升,明亮的阳光映射着她袅娜的纤体,将她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的容颜显现无遗。
朝阳下,公主的天生丽质,加上一袭桃红纱衣,仿佛若薄雾笼月,飘然似春风扫雪。一时间,令还未悟解风情的润琨禁不住心神荡漾,傻傻地注视着眼前的丽人。
“组长!”立于润琨身后的屠龙飞伸出右手食指点了一下他的右侧腰部,低声提醒到。
李润琨如梦初醒,感到脸上一阵火辣,急忙调整心神,对承欢拱手言道:“恭迎公主!公主吉祥!”
一旁的双剑仙姝及众人刚要跪拜,和硕和惠公主一抖手中的绢帕娇呼一声:“免礼平身!”
“谢公主!公主万福金安。”众人言罢起身伫立。
“李少侠!父皇有旨,让诸位随我到乾清宫小憩片刻。待早朝议事毕,父皇便至。 ”公主言毕,带着众人朝乾清宫行去。
好大的一座宫殿建筑群,金黄的琉璃瓦在初升朝阳的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吸引着游钓特别行动组成员的眼球。
看见公主在前引路,陈红紧走几步追上润琨,望着他道:“琨哥哥,这紫禁城可真大哈。”
李润琨知道她从未到过北京,没有游览过故宫,便低声解说到:“呵呵,紫禁城号称拥有房屋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因为传说天上神仙居住的房屋有一万间,所以帝王自谦,故意少了半间。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一座无可比拟的古建筑宏构,也是我们那个时代世界上所存最大、最完整的木构古建筑群,被推为世界五大宫之首。”
陈红边听边默默地点头,心中为祖国的传统文化感到自豪。
通过单檐歇山屋顶,座落在汉白玉须弥座上的乾清门,过丹陛桥,不一会便来到坐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的乾清宫外,在湛蓝的苍穹下,一片片金黄耀眼的琉璃瓦重檐叠顶,显得流光溢彩、分外辉煌。殿前宽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四座,点起的檀香烟雾缭绕。 乾清宫的两扇大红门敞开着,门外台阶两旁有几名带刀侍卫伫立,门顶上挂着一块蓝底匾额,四周镶着金龙边,上面用满文和汉字刻着醒目的金字“乾清宫”。在乾清宫前露台两侧有两座石台,石台上各设一座重檐鎏金亭子,叫江山社稷金殿。
乾清宫廊舒面阔,自台面至正脊高二十余米,檐角装饰脊兽,檐下上层单翘双昂七踩斗栱,下层单翘单昂五踩斗栱,饰金龙和玺彩画,隔扇门窗均饰以镂空的三交六菱花。
进入正殿殿堂,殿内地面铺墁金砖,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空间宽阔敞亮,清朝皇帝曾在此设千叟宴,可知其敞。殿堂正对门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有金漆雕龙宝座,宝座上方悬着由顺治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额。
守门侍卫让润琨一行解下佩剑,留下背包,方允许进入乾清宫。殿堂内龙座下首两旁设有几案、木椅,和硕和惠公主示意润琨等人入座,众人谢坐后,侍女们奉上茶水。
公主与双剑仙姝聊了一会南方的风土人情,又问了润琨几句有关剑法的问题,音容举止间没有公主的威仪,似一名天真的少女,眼神中包含着对润琨的一丝纯情。
“皇上驾到~”正在品茗闲聊,乾清宫外传来太监的吆喝声。
众人连忙起身,见门外甬道行来一位身穿帝王服饰,五十岁上下的仪容奇伟之人:高挺的英鼻、伟岸的身躯、双耳丰垂、目光炯炯有神。他身后跟随着十三爷、李卫、朱鹏飞老将军等人。
李润琨望着这位名扬千秋的雍正皇帝,心中闪现出曾经阅读过的康熙遗诏末尾几句:“太祖皇帝之子礼亲王王之子孙,现今俱各安全,朕身后尔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民间野史却杜撰为雍正篡改即位诏书,把在畅春园养病的康熙毒死,以及继位后的残暴种种。这些都是无稽之谈,即位后,他设置了军机处,改革、扩大了奏摺制度,推动朝政、经济改革,终日埋首朝纲政务,通宵达旦朱笔批阅奏摺,机馀之暇,方偷闲寄情于艺术。后世史学家、学者还原了雍正皇帝波澜壮阔的一生,给出一个公正的评价:清世宗雍正是一位刚毅果决、勤于理政、勇于革新、赏罚分明、讲求实际、品味极高、承先启后的英明君主,是历史上少有的勤政皇帝。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当雍正跨进殿堂,众人便口呼万岁,跪拜于地。
“平身!平身!呵呵呵......。”雍正虚抬右手笑道,然后径直走向龙椅坐下,宫女忙奉上香茗,下面众人安静地侍立。这当儿,谁敢落座?
雍正抿了一口茶水,把茶碗递给身旁的白发太监,然后对太监说两句,老太监应声转身喊道:“皇上有旨,李润琨少侠上前回话。”
李润琨正在仔细端详这位清朝皇帝的仪容,闻言立马上前几步,正要跪拜,皇帝言到“免礼!平身。”
“谢皇上!”他立身拱手而言,“臣民李润琨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呵呵呵......,好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年!”雍正右手用力拍了一下龙椅扶手笑道,“朕闻李少侠品德高尚、武功出神入化,与师兄妹行走江湖,惩恶扬善,益莫大焉。而今我大清朝改革流弊,重振朝纲,正是用人之际,少侠等可愿为国出力否?”
“启禀皇上,臣民蒙天朝庇佑、皇上隆恩,时时心怀感恩之情,若能受到皇上起用,我等臣民定当尽己所能,为国家繁荣昌盛不遗余力。”润琨心中早已整理好了面见雍正时的应答之语,拱手而言,振振有词,“目前我大清国在明君的有力治理下,国运昌盛,皇上勤政爱民,丰功伟绩必将万世传颂。”
“好好好!少侠豪情满志,少年雄心可救国,呵呵呵......。”雍正抚掌而起,步下玉阶行至润琨面前,扫视了一眼润琨身后众人,含笑望着他说道:“在场者无外人,呵呵......,朕曾反躬内省,虽不敢媲美三代圣君哲后,若汉唐宋明之主对之不愧。朕刚继位几载,国库虚涩,无力囤兵,难以维持正常的朝政开支,因此朕须先充盈国之银库。所以须先整顿吏治,扫除贪贿之风。朕去年开始处理官员过去亏空的案件,追讨遭官员挪用、侵占的库银及钱粮,责成刑部按规严惩。凡挪用库银二万两以下者,发配边疆充军;二万两以上者,以盗银罪论处,斩立决!"
雍正言罢,见润琨身后之人无表态者,双手背于腰后,哼了一声,继续说道:"为改善此况,朕宣布了一套变通方案,将地方“耗羡银”予以合法化,统一征收数额,所有耗羡纳入公有,由各省巡抚统一调拨,以充当官员的'养廉银'。此举可改善地方官员生活开支,消除因强索民资所激起的民怨也。这也是朕决定此次巡视西南之因,朕知少侠师兄妹欲至宁远府,便下旨令御前侍卫传带至皇宫,一会儿便随朕起驾可矣。"
润琨此时只能唯唯称是,雍正转身回到龙座,叫老太监奉上纸、笔、墨,御笔写下一道密旨,交予身边老太监,面谕道:“朕往西南微服巡视,最迟一载之内必然归来,你明早将此旨密呈弘历便了。”
太监接过密旨,小心藏于怀中。雍正起身一挥手,十三爷、李卫、老将军等人跟随着行到屏风后,一会儿,一位风流倜傥、中年才子模样的富家公子首先迈着方步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