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向、孙秀和蔡强三人在汤关等我。看到白向我第一句话就问:“长公主呢?”
此时白向已经知道楚怡身份,皇帝将她许给我的消息尚未传出,白向有些不明白我和楚怡之间的关系。他回答说:“十天前,宫里的内侍带着圣旨来把公主殿下接回鄞都了。”
“我日!”我暗骂一声,没想到我紧赶慢赶还是和楚怡错过了。看来楚伟这个老狐狸多少看出来我对楚怡有意思,所以抢先把她接回鄞都,多少算是对我有所羁绊。现在去追已经来不及,再说就算追上了,楚怡也未必会同我返回。
事已至此,我索性不再去想。我问道:“关西这边准备得怎么样了?”
白向回答道:“按照大人的命令,近一个半月来,关西陆续通过兔制品和花生油换购、直接购买的方法,已经囤集了近千万斤粮食。如今各粮仓已经达到饱和。”
“矿产开采和兵器打造正在加班加点进行,已经向关东输送兵器和盔甲三万多套,以及大人设计的各种器具十万余件。”
我点点头,对白向说:“兵器生产一定要抓紧,越快越好、越多越好。但是要注意安排后工人们轮休,不行就三班倒或者四班倒,提高他们的工钱,一定要保证稳定的前提下生产。”
我又向蔡强交待,让他随时关注朝庭动静,守好汤关。时间紧迫,我急于赶到安州同刘痒和莫凡商议,正欲起身,孙秀拿出了一样东西说:“大人请看。”
我定睛看去,立刻惊喜地说:“弩箭!”我一把接过孙秀手中的弩箭仔细打量,没错正是我设想中的弩箭。
无论在大楚还是赵国并不缺少弩箭,当初我在进攻孙家堡的时候就曾经受到过弩箭的暗算,差点挂掉。总体上来说,各国军中的弩箭主要分为大、中、小三类。大型和中型弩箭主要用来攻城、守城,一般长度在五米以上的为大型弩,长度在两米左右的为中型弩。大型弩的射程可达八百步左右,而中型弩可以达到五百步。小型弩通常被称为手弩,它的优点在于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在其射程内杀伤力巨大。
但是,这些弩箭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大、中型弩箭虽然威力巨大,但是其体积庞大,而且多为木制结构,在搬运过程中易损坏,所以用途局限于攻(守)城或者阵地战中。手弩则射程过短,大楚军中的手弩射程只有五十步,并且造价昂贵,所以并不是很实用。
我曾经多次和工匠们探讨过这个问题。在我的印象中,手弩的射程不仅可以达到两三百步,而且还可以连发的。他们一直在研究这事,可是也一直没有进展。
孙秀给我看的弩通体乌黑,显然全部是金属制成。我掂了掂,并不重,也就是七斤左右,长约60公分,宽40公分左右,一只手完全可以轻松举起。看来他们是采用了中空结构,要不然怎么也得十五斤以上。弩身上卡着两根弩箭,由于全部用金属制成,为了减轻重量、提高射程,所以箭体比一般的手弩用的箭支要细得多。下面有个扳击,轻轻一扣,箭支就可以射出。
“射程多少?”我爱不释手地把玩着,兴奋地问道。
“两百五十步左右。一百五十步内可以穿透普通盔甲。”孙秀满面笑容地回答。
“太好了。”我还真没想到他们竟然还真的成功了。“信州军要是全部配上这玩意,嘿嘿——”我有些忘乎所以地说道。
白向一脸苦相地打击我的积极性:“大人,这种弩是好,可是造价不菲啊。”
“哦?”我望向他,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不计原料,光是工钱,这一张弩下来就要十两银子,一支弩箭要五百钱。”
我倒吸一口冷气,难怪各国弩箭的配备比例如此之小,实在是太费钱了。一场十万人规模的战斗下来,怎么也要消耗三十万以上的箭支,如果全部换成弩箭的话,那就是将近二十万的开支,而使用普通的弓箭连十分之一的钱都用不了。
白向继续打击我:“不仅如此,这种弩箭制造工艺异常复杂,关西的日产量也不过三十张左右。”
我一听只好苦笑,看来全军配备这种弩箭的打算要泡汤了。不过有了这东西,我还是可以打造出一支精兵来。我对白向说:“命令关西以最快速度生产这种弩箭,不管用什么方法,三个月内我要五千张弩,五十万支箭。”
白向刚想张口,我立刻把他的话堵了回去:“我不要借口,必须做到。”
看着白向无奈地摇头苦笑,孙秀和蔡强在一边有些兴灾乐祸。蔡强一拍胸脯冲我说:“范大,把这五千张弩全部交给我,我保证连只蚊子都不能从这汤关飞过去。”
“是吗?”我把手里的弩一把塞给他,指着墙角的一只‘小强’说:“射中它给我看看。”
信州知府以上所有官吏、军方的十几个重要将领,以及孙家等十几个大家族的家主,全部在安州等我的消息。不过,我并没有急着见他们,而是悄悄地依次把刘痒和莫凡两人叫到了府中。
刘痒先把情况给我大体说了一下:“关西已经囤粮近千万斤,关东囤粮近两千万斤。关西正在加紧生产各种器械,这方面呆会由白大人说明。与赵国接境的十几座城池已经进行了加固和修缮,各种守城器械予以补充。监察局加强了对各府官吏的监察,绝大部分官吏都表示支持大人,目前没有发现异常。”
我点点头,他的办事能力和忠诚度我是信得过的。
“具体的事情我就不多问了,辛苦你多费心。我准备把监察局从政务司划出来,直接由对我负责。你以为如何?”我盯着刘痒说道。
刘痒先是一愣,立即明白了我的想法。监察局负有监察信州各级官吏的职责,如果直接对节度使负责,那么只怕他自己也会立即处在其监察范围之内。不过刘痒向来以公事为重,他自己为人处事也没什么不可告人之处,而且以信州目前的局势,加强对官员们的监察是很有必要的。所以他毫不迟疑地表示赞同,并且还提了几点建议。
刘痒的态度虽然并不出我的意料,但仍让我感到高兴。处在我这个位置上,也是有苦自己知。既要用人,又不得不处处小心堤防。刘痒提出应该再设立一个和监察局并立的机构,以免它一家坐大,这点我深以为然。不过,我的想法可不是他能够完全想到的。
送走了刘痒,我又请来来了莫凡。我急于了解这段时间里那些大家族的动静,以及赵国的一些情况。
莫凡显然对我的心思了若指掌。他指出,这些大家族对于信州的局势虽然有些担心,但是并没有表现出惊慌。一方面他们已经同信州结成了利益共同体,难以分开。另一方面他们也看到信州了优势:无论是各种资源的占有量,还是粮食产量上,信州都非常富足;再加上信州军的战斗力强,内部也团结,对我极为忠心,所以他们一致认为我绝对有雄霸一方的实力。
至于赵国方面,目前两位皇子仍然处于僵持阶段。李素和霍山率领十万人马围攻上京,潞王赵过据说连连败阵,十万禁军损失了四万多人,最后只好退守上京城。不过城中仍有六万禁军,李素一时间也难以攻下。
另外,他还提到李素和霍山之间、李素和太子赵亮之间其实并不团结。霍山一直对于李素压在他上面,耿耿于怀,明里暗里在和李素争斗。而赵亮据说并不喜欢李素,只是眼下迫于形势,不得不偏重他。
江北的宋国和鲁国已经开始渡江,和赵国的边军发生多次战斗;齐国已经调动了十万大军,在赵国东部边境屡屡挑起战事。可以说赵国现在是内忧未平,外患不断,稍有不慎就有亡国的可能。
听到这些,我不由长出一口气。我最担心的就是会被大楚和赵国两边夹击。现在看来,我只要在东面做好防御,就无须担心太多。
我提出成立情报局,用来搜集大楚、赵国乃至整个大陆的民情、军情,莫凡极力赞同。他早就有这个想法,只是一直没有机会给我提出来。我俩一拍即合,我把这个重担就交给了莫凡。情报局的地位和监察局一要,也是独立于政务司以外的,直接对我负责。两个机构虽然职责不同,但是可以互相监督,避免一家独大。当然,这还是不够的。
先后见完了白向、刘痒和莫凡之后,我心中有了底气。立即召见关西军政首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