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令的建议楚伟不得不认真考虑,可是他只有楚怡这么一个女儿,本来就一直觉着亏欠着她,总想找机会补偿她。他登基之初事务烦多,没顾得上。后来大楚又同赵国开战,楚怡的事又被他忽略了。楚怡随楚信悄悄到关西的事他都知道,为了让她好好散心,楚伟一直没召她回来。他实在是下不了决心把楚怡嫁到赵国去。
每次朝会,我都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可是当听到楚伟似乎有意把楚怡嫁给赵过时,我再也沉不住气了。楚信对我的托付,还有我对楚怡之间说不清的感觉,我怎么可能坐视她被推到火坑里去。
当兵部尚书郭先再次提议同赵国结亲时,我毫不犹豫地站起来说:“我反对。”楚伟和众臣都有些惊讶地看着我,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我的沉默,没想到我会突然站出来表明态度。
“我不反对同赵国结亲,但是我反对把长公主嫁过去。”我一字一顿地说道。
“你这不是无理取闹嘛,陛下只有一位公主,这谁不知道。”郭先有些气结,怒气冲冲的说道。
其他一些支持郭先的大臣也纷纷指责我,楚伟也说:“范大将军,赵国使者已经指明了,要朕把长公主嫁过去。”
我反驳说:“赵国需要的只是同大楚的这种结亲的关系,他们并不在意嫁过去的是否是长公主。”
楚伟本来有些愧疚,听完这么一说,他眼睛一亮,立即问道:“范卿有何良策?”
我说:“陛下可以从宗室之中选一名年龄合适、品貌出众的女子,封以公主,然后将其嫁往赵国。”虽然知道这个主意会害了另一个可怜的女子,可是为了楚怡,我也只好出这么个主意。
楚伟一听果然高兴,连连点头。我这个办法两全其美,其他大臣没理由反对。只有毅亲王楚明向我投来不满的目光,他家刚好有一孙女年方二八,说不准就会被楚伟挑中。我只求能保住楚怡,哪还管这些。见楚伟同意,众大臣也没反对,我不由暗舒口气,退回自己的位置,再也不发一言。
散朝后,楚伟把我留下来。他似笑非笑地看着我说:“范卿今天出了个好主意,替朕保全了女儿,朕还得好好谢你呀。”
我脸上一红,知道楚伟起了疑心。如果我和楚怡素不相识,又怎么会为她出头。我连忙伏倒谢罪说:“臣在关西有幸见过长公主,对公主品貌仰慕不已。臣自知配不上公主,但也不忍心见她跳入火坑,所以才会斗胆出这么个主意。”
楚伟呵呵一笑:“如果说你范大将军再配不上我的女儿,那她岂不是没人敢要了。本来我就打算替她找个好夫婿,难得你有心。也好,朕就把楚怡托付给你,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
我一听又惊又喜。楚伟的用意颇深,他显然是想用楚怡来进一步的笼络我,并且把我更进一步地限制在鄞都。他说得情深意重,好象真的是为楚怡考虑,不过我可从来不敢相信,政治的面纱之下会有多少亲情。
我连忙谢恩,不管怎么说,楚伟亲自许婚,就算楚怡不大乐意,也应该不会反对。感情嘛可以慢慢培养,再说了,她也未必就对我无情不是。
为了避免赵使有所不满,所以楚伟只是私下里对我许诺。等和赵国结亲之事结束,他就会亲自下旨,把楚怡许配给我。
礼部和理藩院忙了几天,最终报了三名侯选人供楚伟挑选。这其中以毅亲王的孙女楚晴最为合适。她本身就是郡主,身分不低,而且年龄、品貌也都是上乘。果然,楚伟一眼就看中了她,立即下旨把楚晴封为长乐公主,并嫁给赵国太子过为妻。赵国使者果然很高兴,忙和礼部商议有关迎娶事宜。
保住了楚怡却苦了我。老亲王楚明带着几十个家将把我的府坻给堵了起来,扬言要打烂我的嘴。我哪敢惹他,再加上自知理亏,只好整天躲府里,不敢出门。朝庭上下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我说句公道话,楚伟也巴不得楚明把怒气转移,哪里还肯表态。最后我不得不又给楚明出了个主意,我让他给皇帝上书:两国结亲乃是大事,所以公主嫁过去的日子,应该选在赵过登基以后。楚明一听,也觉得是个办法。反正能拖就拖,谁知道赵过能不能打败赵亮,顺利登基呢。唉,我终于可以走出家门了。
楚明的要求并不过分,楚伟和赵国使者都没反对。反正双方需要的只不过是个名份。各项事宜都谈妥之后,赵过派的第二名使者又赶来了。这次他可以名正言顺地向大楚求援了。赵过当然不会蠢到向楚国借兵,他需要的主要是兵器。赵国多平原,粮食富足,可是矿产稀少。他们每年都要用大量的粮食、战马向楚国和齐国换取铁和铜。当然了,他还需要得到大楚的保证,不会抄他后路。虽然大家心知肚明,这种保证有多么的脆弱。
大楚答应给赵过提供兵器,并且会在关键时候施以援手。但是,大楚提出的条件也同样苛刻。赵过登基后,赵国要向大楚称臣;赵过每年向大楚进贡;楚赵边境赵军不得超过三万;等等。大楚提供的兵器,赵国要用价值两倍以上的粮食和战马来交换,可以说赵过为了夺取皇位,不得已签下了近乎辱国的条约。
朝庭上下正盘算着如何在赵国牟取更大利益的时候,突然的变故发生了。信州急报:朝庭同赵过的合作,使得关西开采矿产的负担大增,很多矿工不堪重负,各矿均出现罢工的现象,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了矿工同官府的对抗。关东方面的情况更为严重,庆州等三府的原赵国的各大家族、豪强,都表现出不稳的迹象。他们大肆招募私兵,不服节度使府管理,甚至拥兵自重。已经同朝庭军队发生了多起冲突,情况愈演愈烈。
朝庭上下一片惊慌,十一月中,楚伟下旨令楚乐即日起程,务必于二十日内赶到安州府。楚乐虽接到圣旨,他虽然行动不便,也只好硬着头皮上路。信州节度使虽然是个肥差,可并不好当。信州的兵将是我一手带出来的,换了别人,他们会不会听从指挥?不过朝庭以为,只要把我扣着,信州的那些骄兵悍将没有了统一指挥,也就掀不起大浪来,楚乐可以分而治之。
十二月下,信州再传急报:庆州、安州、驻城三府原赵国豪强势力,同云州其他势力勾结,发动变乱。他们集结了三万人马,突然向安州府发动进攻。新任节度使楚乐在镇压变乱中,不幸被流矢射中,捐躯了。
朝庭震惊。楚伟询问众臣:“谁可出任信州节度使?”没一个人回答。楚伟气愤地把御案掀翻在地,大声说道:“你们不是争吗,怎么现在没有一个人说话了?”
兵部尚书郭先说:“陛下,臣要参辅国大将军范帅,节度使楚乐死得不明不白,跟范某有莫大关系。”
楚伟冷冷地说:“你可有实据?”
郭先激愤地说:“朝庭上下哪个不知,范帅在信州经营日久,上上下下全是其心腹。他把信州经营得跟个铁桶似的,连李素都被他挡了回去,怎么可能会有变乱发生。”
楚伟愤怒地斥责郭先:“亏你还是兵部尚书,怎么可以妄凭猜测就污陷重臣!” 他的语气分明是:我并非不相信你说的,但是你给我拿出证据来呀。
我立即站出来,伏倒在地痛哭流泣地说:“请陛下治臣死罪!”
楚伟放缓了语气对我说:“爱卿请起,朕是相信你的。只是眼下信州情况危急,各位大臣有些着急,你不要放在心上。”
我仍然跪着不起,叩首说道:“臣谢过陛下不杀之恩。信州之所以会出现如今的局势,皆因臣处理不当所致。臣愧疚万分,臣无能。恳请陛下准许臣辞官归隐,告老还乡。”
二十六岁告老还乡?我这番有些近乎无赖的话,让楚伟和众臣有些哭笑不得。虽然他们明知这事多少跟我有些关系,甚至有可能是我授意。可问题是信州距离朝庭过远,他们又没有实据,如果贸然将我治罪,只怕会激起更大的变故。
楚伟亲自走下台阶将我扶起,抚着我的背说:“爱卿乃是我大楚的忠臣良将,现在朝庭正是多事之秋,怎么可以弃朝庭而去。”
他转身又说道:“郭先仅凭臆测就指责重臣,实在应该重重治罪。念你是朝庭老臣,朕处你罚俸一年,你可心服?”
郭先心中郁闷之极,可是也只好无奈地接受处罚。谁让他找不出能够接替我的人呢。
楚伟继续安慰我说:“爱卿,信州事关重大,还需要你去坐镇啊。”
我说:“陛下,臣不敢接受。”
楚伟说:“非你不可。”
我说:“陛下,臣闻‘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臣如今还没有娶亲生子……”
楚伟说:“朕一直在给长公主找个良配,范卿正是我心中的最佳人选。传旨,将长公主赐婚于辅国大将军范帅,晋封范帅为驸马都尉,食邑两千户。待范卿稳定信州局势,凯旋归来时,朕亲自主持你们的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