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安州干得风生水起,楚莫和楚信二人在莱阳、郭山一线打得很辛苦。苏文的分析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他忽略了赵军骠悍的作风和抵抗的决心。作为四面受敌的国家,赵国的军队可以说是五国之中最为善战的。虽说战争初期被楚国打了个措手不及,以至于云州的赵军全面溃败。但退了三百多里之后,赵军慢慢收拢起来。据说原云州节度使和云州赵军统帅都被赵国皇帝斩了首,新任的云州节度使和大军统帅是赵国名将李素。按理说节度使和大军统帅不能授于一个人,以防止臣下势力过大,朝庭难以制约。但是眼下赵国危急,再加上李素又是朝庭信任的将军,为了应对当前的危局,赵国也只好赋于他这么大的权力。我把大营就设在了孙家堡,既然大家是一家人了(我心里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我也就毫不客气地经常请孙蔓萝来讨论当前的局势。对于我的‘邀请’,孙蔓萝虽然不愿意,却也无奈。我从她那里着实了解到不少关于赵国和赵军的情况。孙家作为赵国有数的大家族之一,自然知道许多别人不知道的情况。
先说赵国的四的大名将。排名第一的就是这个李素。李素可以说是赵军中的一个传奇。他出身卑微,因服兵役而从军。从军之后作战勇敢,积功升至将军。在能够独领一军之后,李素的军事才能就完全展露出来。他东征西讨、南进北下,大小百余战,从未一败。最著名的一战是赵国四十六年,鲁赵大战。当时,李素不过是个副将,手下统兵五千,驻守在赵国北部蓟州的连云府。当年鲁国十万大军突然袭击赵国,连夜渡过晋江。赵军措手不及之下,接连败退。鲁国只用了十天的时间,就打到了连云府。此时鲁军兵分三路,居中一路约有四万人直扑连云府。而李素除了手下的五千士兵外,仅仅是收拢了不到三千名溃败的赵军士兵。以八千对四万,双方实力悬殊。按理说他能够踞城坚守待援,挡住鲁军的进攻就已经算是大功一件了。可是李素却出人意料地仅留下三千人守城,亲自率五千人迂回到鲁军后路,先是偷袭了鲁军粮草,然后又伏击了前来救援的一支鲁军,歼敌四千余人。当鲁军气急败坏地来围攻他时,李素却已经跳出包围,长途奔袭三天三夜,直扑鲁军统帅大帐。由于大军已经全部派出,鲁军的统帅正打得顺风顺水,万万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一支人马来偷袭。李素一击得手,当场格杀了鲁军十万大军的统帅、鲁国名将万国全。鲁军群龙无首,被迫退兵。李素趁机扰袭,一路上被他袭杀的鲁军达到两万多人。一时间鲁军闻李素之名无不丧胆。
赵国另外三位名将分别是霍山、白龙和于建。这三个人也是百战大将,兵法谋略无不高人一畴。当然,他们和李素比起来要略逊一些。五国有六大名将,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李素,大楚的左令排名第三,第二是齐国的齐琴,第四是鲁国的速欲,第五是宋国的张恩,第六是赵国的霍山。六大名将赵国占了两个,可见其实力。现在赵皇以李素为将,统领云、燕两州大军,大楚的形势不大妙。而且,孙蔓萝忧心忡忡地告诉我,其实霍山已经被任命为李素的副将,负责在燕州抗击左令。赵国的打算也很明显,以李素对楚莫,胜算极大。一旦云州之危解除,李素可以转而夹击左令。而霍山对上左令,虽说未必能胜,但也绝不会失败。
我相信孙蔓萝的消息是可靠的。我立即给楚莫和楚信各写了一封书信,把孙蔓萝的话转告他们,当然并没有说明消息的来源。我让华累押送一批粮草到前线去,并让他把书信亲自交到二人手上。几天后华累回来,并带了回信。我打开楚信的书信,他首先对我能解决大军粮草大加赞赏,表示要上书皇帝陛下为我请功。言及对手是李素的时候,楚信言语之中露出要与之一较高下的意思,这让我非常担心。李素乃是百战名将,楚信说到底不过是因为出身高贵,所以才可以成为大军的统领,如何是李素的对手。而楚莫的回信更让我哭笑不得,他说李素又如何,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言语之中对李素颇有瞧不起之意。当然,他现在对我极为客气了,话说得比较委婉,谁让我现在已经在事实上掌握着大军的命脉呢。我要是不配合他,大军饿了肚子他就是神仙也打不赢。看看两人的回信,我不由担心不已。两个人都是心高气傲,一路打得赵军节节败退,现在士气正旺,哪里把对手放在心上。
既然我已经尽了责任,把知道的消息通报给他们,他们听不听我也无能为力了,我也就不再多想。楚莫交给我的任务已经完成,整个云州打得热火朝天,关西军却再次闲了下来。诸将在我的大帐中设了一副地图,每日里操练兵将之余,大家就聚在地图前讨论战局。听说赵军将以李素为主将,大家都很兴奋。赵全说:“李素乃当世名将,能和他过上一招那可是莫大的荣幸。”我心中哭笑不得,这些人都什么想法呀,这是打仗,要死人的,不是追星族追星玩。我们的消息主要来自于前方的战报,大家总觉得了解的太少。我索性把孙蔓萝给请了过来,请她把赵军情况、云州的风土人情等等给大家详细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