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伟沉浸于政治斗争几十年,他对于诸臣话语中的不合之处自然有所感觉,也隐隐约约看出些各皇子争斗的端倪。但他现在的主要精力放在此次伐赵上,不愿意深究这些事。
两位大将军的分析很透彻,楚伟深以为然。他沉思了好长时间,最后说:“诸卿所言都很有道理。朕意已经决,此次伐赵的方略采取南北夹击。同时礼部也要和宋国进行沟通,向其表示我国出兵是为了捍卫国土,而不是蓄意挑起战争。拟旨:着骠骑大将军左令领江南大营,果亲王楚仕为监军;辅国大将军楚莫领汤关大营,睿亲王楚信为监军。六大营自即日起抽调十万大军与汤关大营进行换防。”
“拟旨:关西总督范帅,自继任以来勤劳国事,沥心为民,闻其治下官员勤政、百姓安居,朕心甚慰。范某实乃国之良臣。关西之地矿产甚丰,实乃大楚发展之命脉。自即日起,以范帅节度关西。”
楚伟的第一道圣旨,既平衡了各方面的关系,把矛盾给化解掉,又很好地综合了诸臣刚才提出的建议,让大家都觉得自己据说的话在皇帝陛下的心目中还是很有份量的。由此可以楚伟处理起这些问题来的确老练。
楚伟的第二道圣旨却大出诸臣之意料。‘节度关西’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以我为关西节度使,关西一跃成为与化州并立的第五大行政区。而我更是从正四品的总督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飞速升迁为正三品的封疆大吏中的最顶端的位置。而且,关西已经事实上成为大楚的军事重地,我这个节度使更是可以手握重兵,身份上其实还要比其他四位要略高一些。而我的升迁速度更是创下了大楚历史上的最快记录,在一年的时间内,从最低级的从九品的都尉,一路冲到正三品的真正实力派的节度使。而且圣眷正隆,接下来很可能会再立下大功,前途可是无比的光明。
除了崔定之外,诸位大佬们已经开始在琢磨怎么拉拢我这个‘暴发户’了。崔定当然知道我其实是‘自己人’,所以他表面上一副平静的表情,其实心底里已经乐开了花。楚信一系原来最弱,现在有了我这个强援,自然实力大增。
楚佑和李浣不断地用目光在交流着,虽然李浣的建议并没有被楚伟完全采纳,但最后毕竟部分达到了目的。这么仓促之间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如今楚仕在江南做监军,恐怕很难有所作为了,最为可虑的就是来自楚信的威胁。下一步向军中和关西增派眼线,拉拢关西官员,尤其是我这个刚被任命的节度使,已经成为他们的头号大事。
这些事情我自然不得而知,此时我正在全力安排工匠开凿栈道。楚信再次来到关西,他要亲眼看着这条关系到大楚前途命运的栈道开通。所有有经验的工匠和士兵全部都被集中过来,而且以大军演练的名义,将黄山县周围给团团封锁,外人绝对难以察觉。
在山体上采用火烧水激的方法,虽然简单,却很有效果。看着坚硬的岩石一层层剥落,我和楚信的心情变得越来越好。至于两道峡谷,其实倒容易解决。我让人打造出了大拇指粗的铁链。先在峡谷的一边把一端凿进岩中牢牢固定死,然后用绳绑上另一端,派人渡到对岸,再把铁链扯过去固定好。在上面铺上木板,这样一座浮桥就搭好了。因为之前已经初步做了计划,所以施工效率很高。尽管山路陡峭而狭窄,但按照最有经验的老工匠的说法,照此下去,最多一个半月就可以完工。
当朝庭的旨意送到关西的时候,已经是三月下旬。此时山道的开凿已经基本完成,通行虽然有些难度,但已经完全连通了起来。剩下的工作就是再做一些加宽,并在险要的地方加装护拦和扶手,以增加安全性。我和楚信大体估计了一下,这条山道走完一趟要七天的时间,由于只能单人通过,所以一天仅能通行四千名士兵。虽然骑兵和粮草难以通过,但这已经完全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了。
圣旨我虽然勉强能看懂,却还要刘痒给我解释了一通我才明白:感情我又长官了,而且关西彻底从化州独立出来。这下我成了名副其实的土皇帝了。
一干关西官员兴奋得脸上冒光,他们水涨船高自然也是要大大地升官。不过我却是没有多大的兴奋,谁让我老是不断地升官,弄得我都麻木了。惟一让我高兴的就是,朝庭不仅允许多我扩军到四万,这样我的骑兵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建起来了;而且准许我率军参战。能够重回刀光剑影的战场,可是我梦寐以求的事。唉,生活没啥追求,再不找点刺激,还不把人淡死。
六大营增派来的十万大军到达汤关之后,原汤关守军就和他们换了防,然后以休整的名义驻到了离汤关最近的连城。主将楚莫和监军楚信将大帐设在连城。楚莫到达连城的第二天,我就接到通知,要我到连城参加会议。如今楚莫奉旨统辖关西境内所有驻军,在军事上我受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