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楚伟的奏折对于朝庭来说,无异是个天大的喜迅,皇帝陛下楚伟更是激动不已。他登基的第二年就收到了这么一份大礼,这不正说明他是天命所归,而伐赵也正是顺天行事。毅亲王楚明、勇亲王楚佑、六部尚书、骠骑大将军左令、辅国大将军楚莫都被连夜召进皇宫。楚伟把奏折给众臣传阅之后,这些朝庭重臣的第一反应当然是惊喜,可接下来想的事情可就更多了。楚伟言语之中洋溢着兴奋与激动,丝毫没有掩饰对楚信和我的褒奖之意。
“众卿要尽快就睿亲王和关西总督所奏拿出意见来,此事关系重大,宜快不宜迟。”
这些朝庭重臣之中,两位亲王虽然身分显贵,但并无实权,所以不适合先表态。毅亲王楚明已经有六十多岁,他对政事毫不关心,可是担着个亲王的身份也不得不参预进来。但是要他开口出主意,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勇亲王楚佑被这个突出其来的消息给弄蒙了,这会还没反应过来该如何应对。楚仕和楚信被派出去担任两大营的主将,一旦战场立功,必将会对他的地位产生更大的威胁。现在楚信突然弄出这么个事来,楚佑心中不由患得患失,拿不定主意要怎么说才好。
六部尚书之中,虽说吏部为首,但吏部尚书楚雄不过是因为担着个皇族的身份,其人能力平平。所以六部尚书之中,其实是以兵部尚书李浣和刑部尚书刘海天两个人为首。
因为和兵部的关系最大,所以李浣沉思片刻后对楚伟说:“陛下,臣一时之间想到了几个方面:第一,此消息要严格保密,鄞都之内仅限于在座诸公知晓外,不得再扩散消息。第二,臣建议向关西增兵至三十万,此乃天赐良机,我大楚不动则已,一旦发动,就必须以雷霆之势拿回关东三府,并趁机向东夺取更多的土地。按原计划,已经从六大营中抽调了十万大军赴汤关,因此,如果再增兵的话鄞都的兵力暂时不宜再抽调,臣建议从江南大营抽调六万人南下,化州再出动四万兵力,双方合成十万大军。第三,睿亲王殿下虽然少年英明,但毕竟实战经验有所欠缺,而且要指挥如此多的部队,一旦有所疏漏,只怕要坐失良机。因此臣建议,此次应当由骠骑大将军亲自为帅,辅国大将军楚莫副之。”
楚伟闻言也不由点点头,赞了一声:“安乐侯不愧是老成谋国的良臣,所奏甚合朕意。其他众卿也都议议。”
朝庭中的大臣们如今已经明里暗里分成了几大势力,分别支持三位皇子,只有很少一部分保持着中立。诸尚书之中,李浣代表的李家支持勇亲王楚佑。楚佑既是长子,又表现得智勇双全,为人处事也没有皇子的傲气;再加上李浣不仅是兵尚书,更是国丈,所以楚佑一系眼下的势力是三位皇子中最强的。
但是,自打楚仕和楚信被任命为两大营主将之后,楚佑一方就有些处于被动。刚才李浣所言,听上去虽然是处处替朝庭考虑,其实更多的是替楚佑谋划。鄞都增派的十万大军,虽然名义上是来自于六大营,但楚佑和李浣已经暗中做了不少手脚,很大一部分军官都是从西山大营出来的。这些人全部是楚佑的亲信。就算将来楚信能够取得一些胜利,论功行赏的话,楚佑的这些亲信也会慢慢地随着军功的累积,进而占据到军中的各个位置,这样楚佑实际上就可以掌控到更多的军队。
李浣建议从江南大营抽兵,则更上削弱了楚仕的实力,让他难以有所建树。他又建议让左令为帅、楚莫副之,则干脆就把楚信甩到了一边。
刘海天、王先和崔定等人也都是老狐狸,自然知道李浣深层次的目的。刘海天是支持果亲王楚仕的,而崔定支持的则是楚信。所以两个人立即就对李浣的提议表示出了反对。刘海天说:“江南大营要同时防御宋赵两国,臣认为实在不宜再减少其兵力。无论是从楚关出兵,还是走关西秘道,其通行能力都很有限,臣认为有二十余万人就足矣。而且,一旦关东三府被夺回,朝庭还可以南北同时发动,对赵国形成夹击之势。”
楚伟不由点点头,原计划也确实是这样的,虽然眼下在关西发现了秘道,但原定的南北夹击之计仍然可行。而且似乎成功的机率更高了。
崔定则说:“睿亲王虽然年少,但久历军事。此次更是立下大功,如果将他召回,只怕不妥。因此臣建议,以左大将军居中为帅,楚大将军帅汤关驻军为左路,睿亲王帅六大营十万大军为右路。关西总督辖内原有三万大军,此次可允许其就地征扩到四万人,交由左大将军指挥。”
“两位大将军的意思呢?”楚伟向左令和楚莫望去。
骠骑大将军左令四十余岁,他本是楚伟父亲楚庄的亲兵。楚庄发现左令不仅勇猛过人,而且颇有谋略,就把他放到江南大营中,从校尉干起。左令果然不负楚庄所望,在与宋国的无数次争战中,左令渐渐崭露头角,立下无数战功。二十余年来左令未尝一败,自五年前坐镇江南大营,他就成为宋国南下的最大障碍。而且左令对楚家忠心耿耿,乃是楚伟父子最为亲信的大将。
左令久经沙场,对于危机有一种天生的敏感。自他**回到鄞都,他就感觉到鄞都政坛的暗流涌动。左令虽然忠于楚家,却并不依附于三位皇子中的任何一个。而且他也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虽然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在政治斗争上实在差得太多。所以自回到鄞都以后,左令都是谨言慎行,整天几乎足不出户。如果实在遇到推脱不掉的应酬,他也是闭口不言,以免卷入争斗之中。现在楚伟问到他,他也只好开口应答。
“臣以为南北两侧夹击的方略可行。只不过要稍做调整,以关西方向的进攻为主,而江南大营则发动佯攻,吸引赵军的兵力。”
楚莫也跟着说道:“臣同意大将军的观点。江南大营承受着宋、鲁和赵国三方的压力,一直都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一旦双方僵持不下,宋鲁两国极有可能渡江对我国展开进攻。所以自怀州方向出兵很难取得胜利。赵国于我边境上共布兵三十万,其中怀州方向就有近二十万人。而关东三府如今仅有四万人。如果突袭成功,三天内拿下三府之地,赵军必然惊慌失措。北有江南大营的牵制,其二十万人必不敢南下支援。而赵军要想抵挡住我军下一步的进攻,至少要从国内集结起二十万大军。最快也要一个半月的时间,这段时间之内我军完全可以趁势拿下赵国西南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