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之一的《内经》用不小的篇幅讲述了一个以干支纪年法为基础的复杂而神秘的理论,它以天干、地支为推演工具以预测不同干支年份的气候变化、疫病发生特点,并提出了相应不同的治疗措施,这就是“五运六气学说”,或称“运气学说”。
对于“五运六气学说”,历来都有赞同与反对两种声音。2003年我国发生了“非典”,有人就认为如果根据2000年年底的特殊气候变化按五运六气学说这次“非典”提前都是可以预见到的,于是五运六气学说这几年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争论。
“五运六气学说”的立论基础是,地球上的气候存在着一种以六十年为主的多种周期变化现象,而且气候的变化还会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使人出现不同的病症。
关于气候六十年周期性,不仅“五运六气学说”承认其存在,而且其它有的书也承认它的存在:中国古代的民间择吉通书《增补玉匣记》中收录有一篇通常被称为《地母经》的《六十年地母经古分野所属年岁丰歉歌》,内容是以气候的六十年周期性为前提来说明、预测不同干支年份全国及局部地区的气候变化、农业收成的;已故中科院院士翁文波在其生前与张清合著的《天干地支纪历与预测》一书(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中说到在湖南一带还流传着另外一种书——《娄景书》,据说是西汉时湖南人娄景所作,内容也是以气候的六十年周期性为前提来说明、预测不同干支年份湖南一带的气候变化、农业收成的。
如果地球上的气候真的存在着一种明显的六十年周期现象,“五运六气学说”的前提就是正确的,那么这种气候周期的发生机制究竟是什么呢?
关于这个问题,付立琴在《干支纪年与五运六气的天文背景》一文(《中国医药学报》,1986年7月第1卷第1期)中进行了说明论证,他说: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质量与体积都与地球相差不十分悬殊,地月距也仅为地球直径的三十倍多一点,与地球组成了一个关系密切的二体力学系统。地月系作为一个整体绕太阳公转,黄道实际上是地月系质心的公转轨道。地月系质心不在地球球心,而位于地表以下1728公里左右,他不断在地球内部改变着这位置,一个近点月绕动一周。地球的质心也必然伴随地月系质心而绕动,周期为一个近点月,轨道半径4645公里左右。
地月系质心与地球质心在近点月中位置的变化,会引起地球自转轴倾角的摆动。由于地球不是刚体,表面覆盖着海洋和大气,地核外层是液体,因此地球的形状轴也会伴随自转轴而摆动,产生极移现象。
月亮对地球自转轴与形状轴的影响,还通过朔望月中对地日之间引力的摄动,产生间接作用,由于地球赤道部分的隆起,使太阳引力产生一个力矩,有将地球自转轴倾角拉小的趋势。朔月、上弦月、望月、下弦月,是月亮与日地连线成0°、90°、180°、270°的四种特征位相,对太阳的力矩产生方向不同的摄动,从而使地球自转轴、形状轴产生相迎的周期性摆动。
由地球自转轴倾角决定的黄赤交角23°27′,造成了不同季节、不同纬度接受太阳光辐射多少的差异。月亮运动由于可以引起地球自转轴、形状轴在平均位置上的摆动,因此可以影响四季与纬向温差,调节日地阴阳。……
六十年是朔近月会和周期与回归年的会和周期,它表明以冬至点为参考系的日月地三体运动的最小相似周期为六十年,这也是运气周期产生的主要天文机制。三十年一纪,则是朔望月与回归年的会和周期。”可见,付立琴认为六十年气候周期之所以存在是由于,代表日月引力变化周期的朔望月、近点月周期与回归年的最小相似会和周期为六十年,而日月的引力又能改变地球的自转轴与形状轴引起极移现象,从而影响四季与纬向温差。
但事实上,极移的幅度是非常小的,超不出12×12平方米的范围,引起的地球上维度的变化自然也是非常微小的,因而对四季与纬向温差的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而且,六十年也不是朔望月、近点月周期与回归年(365.24220日)的最小相似会和周期。
19年、60年分别包含的朔望月(29.53059日)、近点月(27.55455日)个数如下(若为整数,则表明,在第19年或第60年年末当日、地球回到第一年年初的初始位置时月球也能回到第一年年初的初始位置,第19年或第60年年末的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与第一年年初位置关系完全相同;若有误差,则误差越小,则相应两种位置关系越相似):
19年÷朔望月≈234.9970≈235(个) 误差约0.30%
19年÷近点月≈251.8496≈252(个) 误差约15.043%
60年÷朔望月≈742.09594≈742(个) 误差约9.59%
60年÷近点月≈795.3142≈795(个) 误差约31.42%
显然,19年中包含的朔望月、近点月个数更接近整数,误差更小,因而朔望月、近点月周期与回归年的最小相似会和周期应该说是19年,而不是60年。
如果由于朔望月、近点月的原因而使气候有了六十年周期性,那么气候就更应该存在一种十九年周期性,但事实上这种可能性并不存在。
所以,可以说付立琴关于气候六十年周期性的发生机制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虽然日月引力不能通过引起极移现象而影响地球气候,但日月是否就彻底不能对地球气候产生任何影响了呢?实际情况恐怕未必。
栾巨庆是山东潍坊一位民间天文气象研究者,他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的“观星测雨、测风”的方法,认为日、月、行星都能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当地球、太阳与行星或月亮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时,地球上不维度的地方天气便会产生不同的变化。“观星测雨、测风”方法就是根据星体的运行周期等来推算未来某一时间地球、行星、日、月等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从而再提前数天、数月甚至数年来预测地球一定纬度地区会相应出现的旱涝等自然灾害。
行星可以影响地球气候变化的观点已得到国内外一些科学研究的支持,比如,前苏联科学家就曾宣称发现地球气候受大小行星影响[1]。
为了说明行星影响气候的原理,栾巨庆提出了行星电磁力引起大气潮汐的假说:大气中存在大量带电粒子,当地球、太阳与行星或月亮成一直线且行星或月亮居于中间位置时,行星或月亮可以成为太阳磁场的磁介质而产生更强的磁场影响地球大气环流;当地球、太阳与行星或月亮成一直线且地球居于中间位置时地球可以成为太阳磁场的磁介质而产生更强的磁场影响行星或月亮,行星或月亮产生的强磁场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地球大气环流[2]。
栾巨庆的电磁感应假说是否真的正确乃至其整个“观星测雨、测风”的方法是否确实有效迄今为止都还存在着争论。
假定,“观星测雨、测风”的方法确实是有效的,那么能不能从这个角度对对气候的六十年周期性做出合理解释呢?
如果日、月、行星确实都能影响地球气候,日、月、行星与地球间的不同位置关系就可以对地球上的气候产生不同的影响,日、月、行星与地球间的位置关系的周期性也就能使地球上的气候也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那么,六十年就应该是日、月、主要行星运行周期的最小相似会和周期。而六十年不是日、月与与地球间位置关系变化的最小相似周期这一点前面我们已经说过,那么它是不是回归年周期与主要行星运行周期的最小相似会和周期呢?
下面是五十九、年六十年、六十一年中分别包含的主要行星周期(包括木星周期4333日、金星周期224.7日、土星周期10759日、火星周期686.98日)的个数:
59年÷木星周期≈4.973≈5(个) 误差约0.027
59年÷金星周期≈95.902≈96(个) 误差约0.098
59年÷土星周期≈2.003≈2(个) 误差约0.003
59年÷火星周期≈31.368≈31(个) 误差约0.368
60年÷木星周期≈5.056≈5(个) 误差约0.056
60年÷金星周期≈97.528≈98(个) 误差约0.472
60年÷土星周期≈2.037≈2(个) 误差约0.037
60年÷火星周期≈31.900≈32(个) 误差约0.100
61年÷木星周期≈4.889≈5(个) 误差约0.111
61年÷金星周期≈94.277≈94(个) 误差约0.277
61年÷土星周期≈1.969≈2(个) 误差约0.131
61年÷火星周期≈30.837≈31(个) 误差约0.163
可以看出,五十九年包含的主要行星周期个数数值的误差除过火星的都相对最小,因而,相对而言五十九年最有资格充当回归年周期与主要行星运行周期的相似会和周期。也就是说,六十年也不是回归年周期与主要行星运行周期的最小相似会和周期。
这样,我们不得不承认,即使从“观星测雨、测风”的方法的角度也是无法合理地解释气候六十年周期的发生机制的。
不仅是从发生机制上我们无法解释气候六十年周期,更有一些学者从实证的角度证明了气候变化、疫病流行的六十年周期性是不存在的,比如:
张氏、李氏等在以实际气象资料与运气推算的气候变化的比较研中,将实际气象资料分别与当年及前后移动一年所推算的气候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三种对比结论之间经统计学处理都无显著意义,表明运气理论没有预测气候的功能[3];
张年顺统计了1200年疫病流行情况,分析其与干支纪年的相关性,得出疫病流行与干支纪年无必然联系、的结论,认为其原因是干支纪年不能预测异常气候[4](张年顺根据河南省三千年异常气候资料、中国近五百年旱涝气候对运气学说进行验证,结果都表明气候六十年周期是不存在的);
刑玉瑞总结了中国历史上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发现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连续性、地域性与时相性的特点,而运气学说所预测的灾害性气候变化特征,与历史上实际的极端气候变化特点并不相符,说明运气学说不能预测灾害性气候的变化,缺乏科学性[5];
……
至于前面提到的《地母经》、《娄景书》,从来没有人对其正确性进行过充分的实际验证,不能不说它们是没有根据、主观臆造的东西——翁文波虽然在《天干地支纪历与预测》一书中对《娄景书》的内容做过一些验证,但是他的验证是很不充分的:他以近5个长江水系洪水年份与2000多年前《娄景书》的预测作比较发现有3个年份相一致,从而认为说“该书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是他用作比较的年份毕竟是太少了,很难排除偶然巧合的可能性。
因而,我们可以说,“五运六气学说”不是一种科学的理论,是应当抛弃的。当然,运气学说虽然没有预测气候变化与疾病流行功能的,但它所提出的气候变化与人体疾病相关的思想还是正确的,是值得进一步重视和研究的。
[1]佟佩、张万才:《栾巨庆猜想》,《报告文学》1988年第4期。
[2]栾巨庆著《星体运动与长期天气、地震预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3]刑玉瑞:《运气学说50年研究述评》,《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年9月27卷第5期
[4]张年顺:《近1200年疫病流行与干支纪年的相关性研究——兼驳运气能预警SARS的认识》,《中国医药学报》,2004年第19卷第3期。
[5]刑玉瑞:《从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特点看运气学说的科学性》,《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1月第3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