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哲学思想,这个问题迄今为止学界已研究讨论得比较充分,一般认为,其中所包含的哲学思想及其体现方式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首先,《周易》中的六十四卦其卦形、卦爻辞都是一致的,每个卦的卦爻辞也都是有中心、有主旨、围绕某个主题展开的,《周易》在局部卦序的排定、卦爻辞的编订上,采取了“两两相耦,非覆即变”的原则,将卦形上“非覆即变”的两卦安排在一起编写意义有联系的卦爻辞,体现出了阴阳对立统一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非覆即变”指两个卦要么是上下爻位颠倒的,即初爻变六爻、六爻变初爻等(比如剥卦□与复卦□),要么是对应爻位上的阴阳爻符号是相反的(如颐卦□与大过卦□)。实际上六十四卦中主要使用的是“覆”的原则,“变”只适用于乾、坤,颐与大过,中孚与小过,坎与离这四对卦。
“非覆即变”原则显然是源于先天太极八卦图中八卦间的对立差异关系,如乾与坤、艮与兑分别相对立、卦形相反,而艮与震等则存在差异、卦形相“覆”。这也反映了《周易》中对立统一辨证思想与先天太极八卦图间的联系。
《周易》中的“非覆即变”原则反映了编订者明晰的阴阳对立统一观念,其中有几组卦的安排体现得尤为明显、强烈,比如,泰卦与否卦、既济与未济、乾与坤、损卦与益卦、剥卦与复卦等,这几组卦从卦名上就可看出它们间的关系。下面就泰卦与否卦、既济与未济、乾与坤分别作一些分析说明。
泰卦□,乾下坤上,乾为天,为阳,阳气上行,坤为地,为阴,阴气下行,乾下坤上则表示天地阴阳能够相交,阴阳矛盾的双方不但是对立的又能更多地体现为统一,这就是吉卦——全卦除上六一条爻辞外都是吉的,且爻辞中没有泰而取名泰,此乃编订者将其与后面的否卦连系在一起考虑的缘故,这里编订者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很明显;与泰卦卦形相覆的是否卦□,上天下地,阴阳不能交通,与泰卦相反,故名之曰“否”,否为闭塞不通之意,正如《彖·否》曰“天地不交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其爻辞多为不吉。
既济□,上坎下离,为水上火下之意,水趋下,火炎上,故而能够上下阴阳交通,且水在火上可煮熟食物,供人食用,故卦名即济,为事已成之意,为吉;而与即济卦形相覆的为未济卦□,上火下水,故取相反的卦名,卦爻辞内容也都围绕卦名卦形展开。
居于《易经》之首、作为“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的乾、坤这一组卦犹为特别,因为他们它们不但体现了明晰的阴阳对立统一观念,同时也还体现了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思想。
乾、坤两卦的内容分别如下:
□乾,元亨利贞。
(乾卦,十分亨通吉祥,利于占问)
初九,潜龙毋用。
(潜伏着的龙,不能施展才能)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龙在田野里,利于拜见大人物)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君子象天不停地旋转那样整天都奋发有为,晚上也很谨慎小心,这样即使有了危险也不会有什么咎害。)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快要出渊的龙,它审时°势以决定进退,这是不会有什么咎害的。)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完全跃出地平线,飞腾在天空的龙,利于拜见大人物。)
上九,亢龙,有悔。
(飞到了极高之处的龙,它将会有所悔恨)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用乾卦各爻占筮,九二至上九的一群龙,都在空中却都不以首领自居,这是吉祥的。)
坤,元亨,利牡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坤卦,十分亨通,利于占问像雌马那样温驯的品德。君子外出寻找政治上的归宿,开始往往是迷茫若失,后来就会找到他们所信赖的主人,这是吉利的。就像朔月虽不发光,先迷失自我,但后来会开始发光转变为西南方向的新月;而望月虽整体都发光,但随后它会开始失去光明,转化为东北方向的凸月。所以,若具有雌马、朔月这样柔顺的品格,安静下来占问,就也是吉利的。)
初六,履霜,坚冰至。
(踩到地上的霜,就会知道坚冰将必然会到来)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天圆地方,有像大地那样方直、博大的品质,不学习也不会有不利)
六三,含章可贞,可从王事,无成有终。
(含有刚美的文彩,或者辅助君主成就伟业,即使没有成功,也会有好的结果。)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扎紧袋口,不轻易外泄,这无咎害,也不会有什么好处)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下雨天龙在田野里争战,流出的血是天的黑色与地的黄色)
用六,利永贞。
(用坤卦各爻占筮,利于永久地占问)
关于乾卦,这里首先存在一个问题,即:《周易·说卦》说“乾,天也”,乾就是天,但为什么各爻辞都说的是龙,而与天似乎无关呢?我国古代将白道、黄道附近的恒星划分为二十八个星座,称之二十八宿。地球是绕日旋转的,一年中不同季节傍晚时分以地球上的物体或景物为参照物来看天空,就会看到二十八宿在天空的位置是不一样的,是沿顺时针方向不断转动的。这与太阳周年视运动的情况类似。于是,古人又根据春分时节傍晚时二十八宿在天空的位置,按东西南北方向将其划分为四个区域,每区含七个宿,再按各区恒星的连线将其分别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即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苍龙在天上,所以各爻辞在谈论龙的乾卦是与天有关的。
乾卦各爻辞中的龙指二十八宿分为四象中的苍龙,因而各爻辞中的龙代表的是一年不同时节的天象:初爻“潜龙”为冬季的天象,冬季龙体全部隐没在地平线以下,不能兴云布雨,故尔说“潜龙勿用”,用以喻示君子在时机不成熟时不宜轻举志动;九二爻的“见龙在田”当为春分时天象,此时苍龙之体一半已露出东方地平线,且古代春耕有“天子籍田”之说,故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爻“君子终日乾乾”,指苍龙之体继续随天的旋转而向上攀升——“乾”按闻一多的说法本为“斡”,为旋转之意,现在外交中即有“斡旋”(调解)一词,这也是乾卦代表天而取“乾”为名的原因;九四爻,“或跃”在渊指苍龙将要跃出而又未跃出地平线的天象;九五爻“飞龙在天”指初夏时的天象;上九“亢龙有悔”应指仲夏之月的天象,此时苍龙正位于南中天最高处,即《尧典》所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由于苍龙到达南中天最高处后将会开始转而下行,逐渐再转为“潜龙”,故说“亢龙有悔”,言苍龙应该悔恨来到最高处。
很明显,乾坤两卦的取象体现了《易经》作者阴阳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思想:乾为纯阳之卦,取象为天,本表示望月,月光可以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方便,因而阳为吉、天为吉,乾卦的卦辞即为“元亨,利贞”,表示十分吉祥;坤为纯阴之卦,取象为地,本表示朔月,朔月与望月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因而作为相互依存的对立面的朔月、坤卦也并非一无是处,毫无益处,因而坤卦卦辞也在说明阴柔、温驯的品质是吉的。
乾坤两卦爻辞内容上的逻辑关系也体现了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思想。乾卦的爻辞以龙处于不同的时间、环境条件下的吉凶状态来喻示、说明有才能德行的君子在不同条件下如何运用刚健的处世原则。乾卦乾初九爻辞说“潜龙”,潜在哪里?当然是在地下。乾天与坤地虽然是相对而在上的,但天地又是相交、相互联系的,天中有地,因而一个“潜龙”就将乾与坤又联系在了一起,抢调了天地的统一。春秋时人们把地叫大块,块与坤通假,因而坤即地,坤爻辞内容都与地有关,坤卦卦爻辞的内容也都是在说明阴柔、谦恭品质的好处。就坤卦爻辞方面看,坤卦上六爻辞“龙战于野”讲的是地面上的田野,龙可以在此争战,也表明地与天是相接、统一的。
单就乾卦来看,其爻辞内容作为一个整体也表达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这样一些方面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乾卦爻辞是以龙处于不同的时间、环境条件下的吉凶状态来喻示、说明有才能德行的君子在不同条件下如何运用刚健的处世原则,反映的内容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初爻潜龙当然暂时是不好的状态(含有随后出渊登天的趋势),九二在田之龙条件好转,故言“利见大人”,九三、九四苍龙继续往上升,条件继续好转,故虽不言吉但也是“无咎”的,之后又有九五“飞龙”——这些都是量变的过程,及至苍龙由九五“飞龙”变为上九“亢龙”上到了最高位置,完成了对潜龙状态的彻底否定,这又是质变的过程;应该说“亢龙”是最好的状态了,但是由于天、苍龙的运行并不会就此结束,因而亢龙还会再被否定而重新变为潜龙,所以说“亢龙有悔”——这又体现了否定之否定的辨证思想。
《周易》的卦序并非只有通行本的一种卦序,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是另一种卦序,究竟哪一种卦序是当初《易经》卦爻辞编订者即传说的文王、周公确定的尚有不同意见。
乾卦爻辞表达了明显的否定之否定哲学规律思想,而通行本《周易》乾坤为首、即济与未济卦结束之卦序也反映了相一致的思想观念,从这一个角度而言,通行本《周易》卦序应当也就是《易经》当初编订时确立的卦序。
其次,通行本《周易》在整体卦序安排上,体现了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思想:
《周易》将乾、坤这一对纯阳、纯阴之反卦放在首位,表示天地、阴阳的对立经过一;
将颐卦与大过、坎与离两对反卦(坎与离既是反卦又是覆卦,反卦与覆卦的含义见下文)放在上经之尾,则表示上经结束时矛盾还未结束;将中孚、小过这一对反卦放在全卦尾部、既济卦前则表示矛盾虽还未解决但快得到解决了——小过卦与大过卦的名称对比明显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从卦形与卦名的角度而言,可以说小过卦纯粹就是因为这样目的而得名的,这些都又主要在于体现质量互变的思想观念;
将既济与未既一对反卦(既济与未既既是反卦又是覆卦)放在下经也即全经之尾,表示从上经之首开始,矛盾经过一系列发展变化到全经将近结尾的既济卦时得到了解决、统一,实现了一次否定,但由于既济也不是事物发展的最终结果,事物的发展是无限的,因而又紧随其后安排了一卦末济卦,其用意正如《周易·序卦》所言,“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
再其次,《周易》在上下经数目的安排上也体现了对立又统一辩证思想。根据《序卦传》,《周易》本经分为上下经,上经三十四卦,下经三十卦。上经卦数偶,下经卦数奇,表示阴阳既对立又统一。
最后,《易经》中还有一些卦的爻辞也直接体现出了辩证法的思想,这除了前面分析过的“亢龙有悔”外,又比如:坤卦初六爻辞说“履需坚冰至”,这是说有霜就会有最后的坚冰,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变;泰卦九三爻辞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意思是没有平地便没有斜坡,没有去就没有回,这是明言阴阳矛盾双方既对立又是相互依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