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店牵引电机厂生活区,住着这样一位老人,他自1994年以来,已经为社会义务书写、奉献书法作品12800多幅,他用自己的书法艺术,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被人们誉为“传播文化的使者”,他就是淄博书法家、好人张思厚。
采访张思厚那天,还没走进他的家门,楼洞两侧的楷书春联首先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即使是外行人,也能看出笔力的深厚。一位邻居介绍说,这些春联都是张思厚服务社区居民,为大家义务书写的。
张思厚的家里,处处洋溢着墨香和书香。老人身板硬朗,思路清晰。看不出已年近八旬。他自1995年从市气象台负责人岗位上退下来后,便开始为市老年书画学会服务,并先后担任办公室主任、秘书长、副理事长等职务。坎坎坷坷数十年,始终是一副勤奋好学、乐于奉献的热心肠。在谈到自己的书法经历时,张思厚说,自己真正走上书法艺术之路开始于1987年,早年有幸得到黄玉灿、曹乃勤两位老师的指点,让他领悟到中国书法艺术的真谛。在对书法艺术的不断探索学习当中,杨振寰、王一川、张鸿法等书法名家对自身的影响很大,在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
张思厚的书法,秉承二王,主攻颜体、欧体,并兼蓄柳体、赵体,字迹华美清秀,刚劲有力。他的正楷书法类似于瘦金体,字字清瘦洒脱,行书脱尽隶意,势巧行密,笔法上中锋侧锋互用,用笔稳健而又迅速。近年来,张思厚的书法作品在各种书画大赛中多次获奖。本人也被授予“中国红色功勋艺术家”荣誉称号,并获得“国际民间文化艺术大师”荣誉评选资格。
在当今书画市场一片急功近利、虚夸浮躁的喧嚣中,许多书画家都在千方百计炒作吹嘘自己,以求让自己的作品卖出高价,而张思厚却默默地走着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其实,早在1994年,张思厚的书法就被人们喜爱,经常有上门求字的人,张思厚从来都是来者不拒,无偿赠送。采访中,老人拿出了厚厚的一摞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他赠送书法作品的时间和地点。这些年来,张思厚老人坚守着“人生价值唯奉献,道德追求贵诚实”的人生信条,把服务和奉献作为毕生的追求。凡向他求字的,无论是名人名家,普通百姓,甚至七八岁的小朋友,他都不会让他们失望。
不少书画界的权威人士说起张思厚,都认为他的书法艺术水平不在一些名家之下,可他从不把自己当作名家看待,从不向人索取一分钱,而为别人写字用的笔墨、纸张,反倒成为一笔不小的开支。他常说:“谁向我要字,就是不断给我书写的机会,是在培养我,我不但不拒绝,还要感谢人家。”
张思厚给人写字,从不潦草敷衍,而是以他一贯认真的态度,反复推敲,精益求精,针对不同的人写出不同的内容。他曾为老家80多岁的哥哥写了“不是神仙胜似神仙”,老哥哥连连叫好,说“这幅字画能让我多活十年”。他还为一家企业的董事长写了“好事天天做,施德日日深”。后来,这位董事长多次投资公益事业,曾一次性拿出数十万元资助贫困学生。他半开玩笑地对张思厚说:“都是让您老那幅字给逼的。”
那年,张思厚的外孙还上小学,他的一位同学得知张爷爷毛笔字写得好,也上门求字,张思厚欣然应允,写下了“勤奋”两个大字。孩子拿回家去,父母非常高兴,装裱了挂在家里。这事很快就在学校传开了,以后每逢放学,外孙班里的小朋友便围拢过来喊:“张爷爷,给我写一幅字,给我写一幅字……” 时间不长,外孙班上的40多个小同学家里都挂上了张思厚写的“好好学习”、“勤学”、“进步”、“快乐”、“成功”等书法作品。
那些日子,张思厚天天都在不辞辛苦地给孩子、老师和家长写字,共送出了460多幅书法。在孩子的眼中,他是一个可爱、可敬、无私的好爷爷。如今,这些孩子有的已经考入大学,有的已踏上了工作岗位。不久前,张思厚走在街上,一个年轻人来到他跟前,恭敬地说:“张爷爷,您那年给我写的字,现在仍在家里挂着呢。”还有一次,在淄博商厦门前,一个孩子拉着妈妈的手激动地说:“妈妈你看,他就是我给你说过的张爷爷……”
张思厚还兴致勃勃地说起一件事,2007年春节前夕,他所居住的小区有一位卖豆腐的刘师傅,因这一年是猪年,正是他的本命年,那天他突发灵感,编了首顺口溜:“猪年好,猪年好,大猪小猪都吃饱。全国人民庆猪年,子孙万代笑开颜……”张思厚听说后,觉得挺有意思,主动把这首顺口溜写成了书法作品送给他。老刘喜出望外,将字装裱后挂在正堂里。春节刚过,刘师傅在上街卖豆腐之前,一大早先把一大块豆腐送到了老人家中,说,这幅字可给俺家添彩了,来拜年的都说这字好!老人笑着说:“不是字好,而是你写的诗太逗人了……”
“德馨心必正,质雅品自高”。这就是张思厚先生,一个谦和可敬,热情淡泊,不求名利,传播文化的书法艺术家;一个乐于助人,忘我追求,不断进取的老共产党员。
在当今,被称作“好人”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这是老百姓发自心底的褒奖,是花多少钱也买不到的,是靠多少炒作也换不来的。也许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能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为社会服务,在奉献中超越自己。
张思厚人好,字好,他在夕阳的光辉里,无怨无悔地挥洒着艺术的情怀,书写着人生的美好。(高谦 陶安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