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咱院子里的菜地种什么呀,也种黄豆吗?”大宝一边帮着捡石头和草帮子一边好奇道。
额,她也不知道啊:“先整出来……大宝,你听着点二宝三宝的动静,娘出去一会儿。”阿同突然想起,下山回来时沿途的小溪河好像不深。
她拎起大宝的那个小篓子,团巴团巴一件破衣裳,又在屋前屋后翻出些蚯蚓,前往小溪河捞鱼去。
阿同只有小时候看堂兄们钓鱼捕鱼的间接经验,在一没有钓鱼竿二没有鱼篓子的情况下,只能用蚯蚓做饵引来鱼,用篓子看能不能网上来些小鱼儿。
她记得小时候的乡下,河水清澈,每次淘米时候都能引来很多小鱼的,只是那时候的她只把这当成了有趣的游戏之一,如今倒是要用这个游戏尝试谋生了,造化弄人呀。
阿同笨拙地下了篓子,篓子里有剁碎的蚯蚓,然后沿着不深的小溪河摸螺蛳和河蚌。
六……六条筷子长的鱼?阿同有点不敢相信,她忙捞起篓子,扯了做围栏的破衣裳,包起刚摸出来的河蚌和螺蛳,满满的收获呀。
阿同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终于看见点希望了。
“哎呦,这不是大宝她娘嘛……怎么,来捞鱼吃呢~”这个声音不大友好啊,阿同转身,一个胖大婶,和一个耳鬓别着一两朵山桃花的十五六岁的姑娘。
嗯,这姑娘眼神有点复杂,有敌视,又好像有些幸灾乐祸?阿同决定还是她的黄金法则,不变应万变,信息量太少,不好整呀。
她笑了笑:“是呀,娃娃们太饿了……”她实话实说,找最稳妥的对应语言途径。
“要是水深哥还在,肯定不会饿到大宝她们~”桃花姑娘开口道。
水深哥?娃娃们的爹?阿同只是略低下头,将整理好的篓子提上,准备回了:“我先回了,娃娃们还在家呢~”
走出几步后,背后的故意的谈论声音传来:“娘,你看这大宝她娘越来越不经事了,见到您连个称呼都没有~”
“都说过多少遍了,你这称呼要改,你们平辈喊嫂子,传出去像什么样子~”
“娘,你说我干嘛~那个,她都穷得要吃河里的臭鱼了吗……”
“那也是她该……”
阿同并没有特别放慢脚步,但也还是听了一耳朵。好消息是,这个时候的人并不怎么吃鱼?那是不是生姜料酒去腥味的法子还没成为普遍?
下午饭,阿同决定熬鱼汤,而且是豆腐鱼汤。这就是意外的发现了,原来这个时候已经有豆腐了。
阿同念叨着,没有其他配菜熬鱼汤的时候,大宝说,要不去花婶子那换两块豆腐,她才知道家里唯一的粮食类黄豆是可以去换豆腐的。
看了看那剩下的黄豆,阿同猜想,应该是种子。但她还是舀出半升,让大宝去换豆腐了。眼下活着,更重要。
鱼的腥味有调料更好,没有的话,就多注意几个去腥的位置:咽骨去除,黑膜去除,粘液去除,清水冲洗,然后豆腐切块,熬煮小半个时辰后,放入花婶子送的小葱,喷香的豆腐鱼汤就好了。
六条鱼,有三条是鲫鱼,两条草鱼,一条看不出来是什么的鱼。阿同煮了两条鲫鱼,用其中一个破的不那么明显的碗,舀出:“二宝,看好三宝哈,娘和大宝去谢谢花婶子,回来一起吃饭哈~”
阿同对大宝说道:“花婶子送了咱们这么多葱和蒜,咱们就送碗鱼汤过去道谢。”
大宝好像明白了点什么:“嗯,娘,花婶子每次都送我们多多的豆腐~”
花婶子家隔着并不远,隔了三五户人家,房子是青砖乌瓦的,小三间,还有左厢豆腐坊,然后篱笆院子圈起来的菜地,种满了葱蒜和韭菜以及春萝卜。
阿同的眼睛都有点移不开了,这一幕落在花婶的眼里:“莲花,去摘点萝卜和韭菜,再拿六个鸡蛋。”小声叮嘱完自家姑娘后,拉了阿同的手道:“宁家妹子,下次要吃豆腐让大宝来端就是,你那黄豆先留种子,把坡上的地点完,等六月份豆子熟了你再拿来就是~”
宁家妹子,她?
阿同感受到了第一份深切的善意:“她婶子,我晓得。这鱼汤,我做的仔细,不腥的,您吃着好,下回我做了再端点来。”
这时候,七八岁的莲花姑娘递过来篮子,向她的小伙伴大宝抿嘴笑了笑,大宝也很欢喜:“莲花姐~”
花婶瞅着两小菇凉,也笑着:“宁家妹子,这两把青菜,拿回去再添个菜,让娃娃们吃口饱的。”
阿同还无法真正习惯你推我让的乡村风俗:“她婶子,我就不推了,二宝三宝还在家等吃饭,我这就先回了。”
花婶也是爽利脾气,闻言高兴:“快回吧,得空了来串门子,对啦,到时候多想几个花样子。”
听得出来,最后的花样子也就是花婶递来的台阶,但也是一个重要的信息点:原主会绣活?得回去好好找找“证据”。
这天的鲫鱼豆腐汤,吃得娘几个喜笑颜开,同时也洗洗刷刷之后,睡了个好觉。
第二天,阿同用花婶送的鸡蛋和之前的蘑菇,打了个浓稠一点的汤,做了早饭。然后拎着装鱼的桶,抱着三宝,大宝牵着二宝,再次来到花婶家。
阿同也觉得这样有些得寸进尺,但她现在也没有别的稳妥法子:“她婶子,我想着昨儿个做的鱼汤还不错,想着去镇上看能不能卖到酒楼去,换得几个钱,买点吃食回来。但二宝三宝太小了,想着能不能麻烦您帮忙看一下?”
花婶闻言,有些诧异,想了想,还是什么都没问:“宁家妹子,和我还客气啥,我反正也是在家磨豆腐的,这都不是大事儿……”顿了顿,又不经意提醒道:“对啦,老林家的幺儿子最近怎么经常回呀,你可知道是为啥不?”
阿同听不出话里意味,因为她还在想老林家是不是就是这几个娃娃的爷奶家,幺儿子又是哪一号?
花婶看阿同没言语,话也点道了,便催着她:“好了好了,赶紧去村头坐车,别误了时,早去早回哈,别担心两个娃娃。”
阿同顺着花婶的话,牵了大宝的手,往村头走去。
“娘,小叔回来是不是要带走三宝?”大宝声音里的惊恐都要溢出来了。
“不会,娘不会让他带走三宝的。”阿同确定了,这老林家确实是娃娃们的爷奶,那所谓的幺儿子可能是老四?且和三宝有关,还有之前大嫂二嫂的话音,看样子温馨种田无望,极有可能是极品种田了。
得赶紧挣钱,先活着,然后活下去,好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