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朕打下的第一个小江山了啊,阿同不无得意地想。
不过,手中银钱也几乎花了个干净,还剩下最后不到一两的银钱。
明儿个,还要宴请村邻,吃暖锅饭啊。
阿同请了花婶和赵篾匠家的姑娘赵丹阳,唐木匠家的闺女唐小凤来帮忙,还有泥瓦匠家的丁大嫂,够够的了。
借了三张桌子,一共四桌饭菜。筒骨萝卜汤,莲藕炖猪蹄,卤三样即鸡肉猪肉和鸡蛋,豆腐鲫鱼,木耳炒鸡蛋,清炒小白菜,六六大顺,很好看。
请的人,主桌上是丁村正,林老汉,林老大,林老二,林老四,林家族老三人,丁大哥,村正接班人丁大叔。
院子里一桌上是赵篾匠,唐木匠,孟大郎,花叔,带着老林家的孙辈六人。另一桌上是林老太为首的女眷,林大嫂,林二嫂,村正夫人王老太,王大婶,花婶,孟阿婆,赵家阿婆,唐家婶子,和丁家嫂子。
第三桌就是阿同带着,赵丹阳,唐小凤带着各家的小娃娃们了。
大家都吃好了喝好了,阿同的银钱是真的用的精光精光的了,最后十文钱。
林老太吃过饭后还想做妖,阿同淘了全身上下十文钱摆桌上,众目睽睽之下,林老太也没好意思拿走。
村人三三两两的散了,起初也是羡慕嫉妒一带三个拖油瓶的小寡妇靠捣鼓吃食把房子建起来不说,还建得这样讲究,忍不住说些酸话的。
这一顿饭吃到手中积蓄不过十文,又纷纷叹腕这水深媳妇不是个过日子的人,花钱太大手大脚,先前的羡慕嫉妒好像就淡了下去。
阿同也在愁,从哪里找发财路子来。
还好,家里米缸面缸暂时是满的,不需要担心下一顿没得吃。
房子有了,得寻思着地了吧。目前就山坡上一亩黄豆地一亩种土豆还有一亩种地瓜,这三亩地是原身起早贪黑开荒肯出来的,好在接下来三年都是免税的,种多少吃多少了。
再有就是屋前的菜园子,除了茅草屋之前的那一块,现在房子后移了,屋前的菜地空间也大了起来。
茅草屋开始拆除,菜园子也开始规整,农家生活里到处都是活计。
阿同决定上山去看一看,叮嘱大宝一声后,她背起篓子向桃花山出发了。
最近村里大一点的娃娃上山采木耳的很多,一路上阿同只采了少量的枞树菇。
桃花山上野桃树居多,但也有片竹林子,靠近那边山的村子便是竹溪村。
据说原身阿同的娘家人就在竹溪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在老林家众人口中,几乎听不到阿同的娘家人的消息。
竹林子里,有很多笋桩子。阿同想起她最爱的笋子汤,加点肉,美味极了。掰了好几个,小篓子已经满了,便打算下山了。
当天的晚饭是,竹笋骨头汤,清炒时蔬,大米饭,娘几个吃得喷香。
林家老宅。
“娘,这西厢房不建起来,我这婚事日子还得往后……”林老四阴沉着脸,再提话头。
之前好不容易攀上管事这条路,本指望办好了抱窝凤凰的事儿,就往上走一走,能做上二管事的位置。
哪想事情没办好,管事对女儿下嫁给他也起了犹豫。他好不容易费劲心思,让管事女儿非他不嫁,敲定了婚事,但对方提出三个条件。
其一就是东西厢房都归他这一房,毕竟管事的女儿还得陪嫁一个小丫鬟。其二就是他女儿要伺奉公婆的粗活都由小丫鬟代替,但对外的名声得是自家女儿的。其三就是聘礼得十两银子,到时候他会作为嫁妆银添进去。
可谓是天下父母心了。
他和林老汉林老太将第二点第三点说的很清楚,但第一点就含糊过去。他知道林老太疼他,但也宠闺女,也就是他龙凤胎妹子。
西厢房怎么布置,林娇早就和林老太说好了。
“水川啊,这西厢房建了,给你娶媳妇的聘礼银子就不够了呀。这农家娶媳妇,院子里不齐整的,多的是,你让你岳父多担待担待些也就是了~”林老太划拉着钱罐子道。
林老四顿了一下,掀帘子出去了。
他对老林家到底有多少家底,清楚的很。三哥没出事之前,托人带回的五两俸银都是娘把着。后来三哥出事,官府按照牺牲的兵士规格,发放了十两银。再加上地里的产出,每年能落个一两多,爹娘都是把地里的产出结余做了自己的伴身银钱,当棺材本的,不说多了,二十多两是有的。再就是他每月上交的两百钱,也有将近五两的。前阵子三嫂又交了一年的养老钱五两银,这就有四五十两了。
妹子出嫁,最多也就十两,也还剩下近四十两。就算不动用棺材本,也余二十两,聘礼银十两,西厢房建起来也就七八两,再酒席置办,一二两够够的了。
娘想什么,他也清楚,不就是想把西厢房建成三嫂家那般吗。可要建成那样,七八两银子哪够。
春风镇。
阿同背着这几天晾晒好的笋干和昨天挖回的鲜笋,一边走一边犹豫着,要去大酒楼吗,还是杂货铺。
不得不说,上次白掌柜的那番话,有点吓住她了。在没有任何靠山的情况下,她的确守不住任何方子。
可是,卖菜方子的一刀切买卖也并不是没有穷尽的,她能记得的一些菜谱本也不多。
最后,她还是来到了,她比较放心些的,食味轩。
“宁娘子这是又捣鼓出什么新鲜吃食了?”白掌柜自从按照阿同的会员制提议管理酒楼后,酒楼业绩是看得见的攀升,所以某种程度上,阿同是他的贵人。
阿同将笋子展现在白掌柜面前时,得到了一个令她哭笑不得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