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同再次用购物来缓解内心的愤懑情绪,第四次更新衣裳,这次之后,柜子里的衣裳就能都处理了。
然后又买了很多做卤菜的食材以及调料包,再买了茶叶糕点猪肉糖果四样礼,共花费近1200钱,准备去贿赂村正去,要买宅基地盖房子啦。(一百八两600文
村正听说阿同的来意,有些意外:“水深媳妇,你这是真的捣鼓出吃食方子啦?”
桌上的卤菜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这是最好的回答。
“村正,我这个吃食方子卖了些钱,正好把房子盖起来,还有多的话就买些地租出去。不过我无意中还捣鼓出个吃食方子,也去酒楼试了试,酒楼给了我几两银子。这个吃食是黑菜。”
“黑菜?不是有毒吗?”
“黑菜经过暴晒后成干菜后,毒素就几乎没有了。做菜前再一烫发,毒素就去干净了。村正可以用来自己做的吃,也可以让乡亲们都去采黑菜卖。到时候卖食味轩,掌柜那边说零散的他都收,反正这个也好储存。”阿同是将这个人情顺给村正了,具体要怎么去做,她不参和。
阿同买的宅基地就是茅草屋往东,连着后山的一块。往西则是孟阿婆,再往西就是花婶家。
东边经过后山那个小山坡之后,地势再回平坦,隔了几户人家之后就是林家老宅了。
村正虽然不明白阿同为什么要连同那个小山坡也买下,但想到那个小山坡也不大,就是野桃树多,春天桃花一开,还是有得看的。也许姑娘家家的,都喜欢有花有草吧。
宅基地花了二十五两银子,办各种手续下来也花了差不多五两银子。(78两600文)
阿同打听过了,一个小三间的砖瓦房得五十两银子开外。
她手上还有七十多两,可能将将够。
村子里就有泥瓦匠,是村正家的堂侄子,丁大哥。
小三间差不多二十来天能做完,他的建筑班子有十一人,每人每天二十文的工钱,包中午饭。
好在茅草屋不需要拆除腾地方,阿同每天学习做玉米杂面馒头,熬萝卜骨头汤,卤鸡蛋和豆腐,偶尔也割一刀瘦肉来卤,再凉拌木耳或清炒其他野菜。
即使这般,待小三间建好,仅伙食费也小三两了,再加上工钱五两多,原本的积蓄就只剩下十二两不到了。
待从村里木匠那里订做的家具完工后,阿同才决定搬家。
小三间,左间居住,中间堂屋,会客或餐厅,堂屋中间有神龛隔断,后面是杂物间,右间也是隔断式处理,柴房灶房澡房净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最重要的是,净房设计,斜坑处理,用水冲净,墙后面成坑,做堆肥用也不影响。
这个“异想天开”的设计让丁大哥很兴奋,征得阿同的同意后,他用在了其他房子的建筑上,也带来了更多收益。
阿同获得的就是丁大哥包括丁村正在村里的维护。
阿同在起居室的木床订做的偏大号,所以床褥子也重新去布庄买了最大号。被子倒不用新购置,上次的两床被子正好,大宝二宝盖一床,她和三宝盖一床。
床上的花朵动物枕头是大宝的作品,和被子颜色成为一套,看着很是温馨。
屋子里有两口柜子,一口是挂衣服设计,一口是格间设置。为此,还特意订做了简易木衣架。
因为这个,阿同也和木匠一家有了些许交情。唐木匠是个头脑活泛的,听得阿同讲述这柜子衣架的使用方便性后,打了样品,开始到镇上去兜售推销,也赚得盆满钵满的,此为后话了。
梳妆桌的多宝阁设计,阿同是按照这个时空的审美挑选的一款简单的。
只是起居室的房间地上,不仅铺上了青砖,还去村里篾匠赵老头那里,订做了竹制地毯。再铺上一层草编地毯,这个是孟阿婆的儿子孟大郎编织。最后再铺上之前缝制的地点,以及之前两床新褥子撤换下来之后,阿同扯了些与床上用品同色系的布来,将之改制成了素雅榻榻米设置。
再有几个草编艺术品和布艺品墙壁柜头一装饰,阿同终于满意了。
大宝二宝三宝也乐得不行,因为起居室榻榻米的地方临窗,且类似落地窗那种。只不过窗檩都是实打实的,但依然透光也透风。屏风挡着的后面才是床铺衣柜梳妆台等,所以前边榻榻米设计的区域,类似小小儿童房了,宴请小伙伴好闺蜜来玩儿也是方便的很。
堂屋的设计就简单明了,为了迁就娃娃们的就餐,阿同没有定做四方桌,而是稍矮一点的圆桌,椅子一口气做了十个,十全十美才配这圆桌嘛。
圆桌上的桌布,阿同很是费了一番心血的。她找篾匠赵老头细细比划着,类似竹质的桌旗的东西。
老人家不愧为几十年的老篾匠,一点就通。当然这个创意也就送给赵老头和他儿子们去用了。
堂屋的神龛处,挂了一幅草编风景画,就是阿同的屋子周边,有山有树有人家,很是写意,阿同很喜欢。
这个孟家阿婆祖孙三代都不是简单人啊。当然,阿同不可能白要别人的东西,就是以每隔段时间给他们做一锅卤肉来换,食材都是孟大郎买来。
神龛背后的杂物间,也是强迫症患者阿同的心血。是请唐木匠来量身定做,一面墙打上大格子,三排。另一面墙打上小些的九宫格,可以放种子,小用具之类。第三面墙就只有一块木板隔段,上面靠墙打上木质的桩,可以挂一些东西,下面木板上下都可以放置东西,主要是粮食类。
所以阿同在木匠篾匠那里,淘来很多大大小小的收纳用品。
再来看看厨房,干净整洁,厨柜一旁还有个小吧台类似设计,上面用破陶罐插上了桃花枝,很是有一番趣味。
厨房的特色也是,临窗的地方设置案板,窗户和左间一样,类似落地窗的通风透光设计。
柴房遵循当地的习俗,澡房则是铺上美丽的鹅卵石的,有淋浴的空间,水流设计是往净房去的。阿同更喜欢的是通向灶房处,方便取热水的巨型澡盆设置,母女三人一起泡澡都够够的了。
净房后面是靠着后山的野桃林,所以阿同费大力气,做了个两米高的竹篱笆。前院格局还是遵循当地习俗,依然是竹篱笆,只不过她围绕竹篱笆移植了山上的野蔷薇过来。
另外,在篱笆门处,用有些趣味的木牌上,写着蔷薇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