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一杨忙将羊皮卷裹着令牌塞入床底,且出门探看,原来是刘铁头领着个中等个头的中年人站在门外。只见中年男子穿着短衫,袖子卷到肘部,腿脚用裹腿扎的很紧,较起刘铁头粗壮的身材来说稍显瘦一些,但比普通农民又显得壮实一些,脸上一副实诚的表情。
双方打过招呼,刘铁头便热情地介绍道:“这位是李师傅,打家具是把好手,我们在路上听到刘旺家的说你会木匠活,所以老李想来请你做些活计。”
秦一杨听了有点懵逼,所谓同行是冤家,上辈子做木匠活,同村的两个木匠都暗中较着劲,怎么还会给对方找活做。
李木匠看出秦一杨的顾虑,大方说道:“秦兄弟,你肯定很疑惑,我一个木匠,有活不自己全做了,还替别人找活做吗。是这样子的,最近柴氏兄弟给了我一个大单子,我是忙得不可开交。我跟我徒弟两个人一起做都忙不过来,所以想请你帮忙忙。不过你放心,你的那份工柴氏兄弟给我多少,我就按数给你,绝不克扣。”
说到这,李木匠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刘铁头不满道:“我说老李,有啥话就说,你还想藏着掖着不成。”
李木匠叹口气:“我说不清楚,你们还是跟我到家里去一趟看看吧。”
李木匠家在村里的东头,是一个两进的大院子,前面一排房子,中间是堆放材料和半成品的院子,后面又是一排房子,这后面的房子才是李木匠一家的住所。李木匠刚一到家,就呼唤女儿翠儿来给客人奉茶,翠儿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女,身材高挑,面庞俊秀,看到有客人来,也落落大方的问候了一声。几人随着李木匠家到后屋去,穿过院子时发现堆得尽是长长的棍子。
“老李啊,你这单子太大了”刘铁头不禁咂舌“这得有三五百根吧。”
“整整八百根”李木匠说道“这里都堆不下,屋后空地上还放了一些,你们随我进来。”
几人进到屋内,只见地上堆满巴掌大小的长方形木片和一些小零件。李木匠左手捡起一块长方形木片、右手拈起一个小零件,先是举起左手,只见长方形木片上有对称的两个洞,说道:“据柴氏兄弟说,客人要求将一根木棍的两端分别插进去。”
然后扬起右手:“再用这个物件分别在上下洞口扣住,固定好。做好之后,每个付一两银子。”
“我擦,这么多钱”秦一杨对古代家庭收入还是有一定概念的,普通家庭整个家庭年收入也不到十两银子,甚而因为银贵钱贱的原因,很多家庭基本都用不上银子,使用的都是铜钱,等到交官税的时候还会因为兑换价格不公,再被剥削一层,所以听到柴氏兄弟出手如此大方,还是非常震惊的。
刘铁头像看傻子一样看着秦一杨:“秦兄弟,你先莫要高兴,我感觉这钱不好赚。”
秦一杨莞尔:“这还用感觉吗?且不说定制这种奇奇怪怪的东西的客户到底是何癖好,单说把一根棍子对折还不断,这个难度就相当大。不但要有足够的力气,还得有高超的技艺。”
李木匠叹口气道:“是啊,我试过很多种方法,甚至试着将棍子泡水之后,再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弯曲,但是棍子弯曲的程度越大,所需的外力也越大,难度可想而知。我们弄断了二十来根,才做好了两个。”
刘铁头突然问道:“你完不成的话,柴氏兄弟不会为难你吧。”
李木匠苦涩地摇摇头:“柴氏兄弟说了,至少完成二百个,其他的他们可以当作损耗,三天后就交货,完不成,以后我也别想吃这碗饭了。”
说到这里,李木匠不禁望向了秦一杨。秦一杨心中也没太大把握,毕竟这弯曲的程度太大了,正待想说试上一试,忽听门外一阵喧哗。
紧接着一道刺耳的声音喊道:“老李,快出来,哥俩来了,你还躲在里面托大吗?”
李木匠和刘铁头听了面色一变,刘铁头说道:“不是三天后交货吗,他们现在来干嘛,准没好事。”
李木匠无法,只得带着二人出来相迎。来到院中,正好迎面撞见两个精壮的汉子带着几个打手进院。
为首的一个长着一张国字脸、一脸横肉,指着院子里的木棍对着旁边一脸精明的强壮汉子道:“大哥,你看李木匠是不是在忽悠咱哥俩,这都几天了,是一动也没动啊。”
李木匠连忙解释:“回二当家的话,老朽带着徒弟想尽了一切办法,尝试了几十次,终于成功了两个,难度实在太大了。”
那个被称作二当家的伸手道:“还不拿来给我们看看。”
李木匠忙将做好的两个中挑出一个好的奉上。
二当家看了半天,递给旁边的汉子:“哥,你看这行吗?”
那个汉子仔细看了一会,才道:“马马虎虎吧。”
然后问道:“你只做成了两个?”
李木匠无奈地点点头:“难度实在太大了,您想啊。。。”
话没说完,就被称做二当家的打断:“想什么想,你TM玩我柴虎呢,老子兄弟俩可是要的二百个。”
李木匠吓得连连摆手。
说话间,翠儿端着茶准备送到后屋,途经大院,看到柴家兄弟,吓得掉头要走。被柴虎喝止:“翠儿,站住,把茶端过来。”
翠儿不敢忤逆柴虎,只好把茶端过去,举起托盘,脸上却是一脸嫌厌,扭过头不愿看他。
柴虎端起茶碗,一份递给哥哥,一份自己喝:“老李,你是越来越没眼力见,你看看翠儿,都知道泡碗茶给咱兄弟俩喝。”
柴龙并不接茶碗,只是说道:“这茶不是给你端的。”然后下巴向秦一杨和刘铁头所在的方向扬了一下。
柴虎反应过来,一脸嫌弃:“我呸,老子竟然喝了端给穷鬼的茶。我说怎么是茶碗呢,这不都是穷鬼喜欢用的东西吗。”
说着,拉扯住翠儿的手:“翠儿啊,你给哥哥喝穷鬼喝的茶,你该怎样补偿我啊?”
翠儿慌作一团,话都说不全了,用力想把胳膊从柴虎粗壮的大手中抽出:“放,放手,别,别碰我”
翠儿越用力挣扎,柴虎显得越兴奋:“翠儿啊,你太瘦了,看得哥哥都心疼了,瞧你这胳膊,都没哥哥手指头粗。我看就把你补偿给哥哥行吗?哥哥保证把你养得白白胖胖的。”
李木匠慌得连向柴虎作揖,又向柴龙求情,柴龙根本不加理会。
刘铁头本来就好打抱不平,见此情景,气得额头青筋暴起,攥起拳头上前想要动手,秦一杨伸手拦住,望向柴虎淡淡地说:“老老实实做生意不好吗,干嘛要生事端。”
柴虎上下打量了一下秦一杨,此人看起来就是个文弱书生,衣着也不像是什么有背景的人,便极不耐烦:“老子与翠儿妹妹玩玩,干你P事。”
翠儿这时冷静了一些,啐道:“谁是你妹妹。”
秦一杨道:“你放开她,我们谈谈。”
柴虎气极反笑:“你什么东西,敢在这里给我摆谱,给我教训他。”
几个家丁闻言,立马从地上抄起木棍一哄而上。
秦一杨发觉自从破了羊皮卷之后,自己对万物的感知力都非常敏锐。他看到几人的动作,便预估出了几人的身位走法,巧妙地躲开了前面几击。然后抓住其中两个家丁手中的木棍,法随心至,手中木棍直接弯曲超过九十度,再一松手,木棍带着强大的力道反弹之后直接将两人击倒,在面庞上留下深深地血色印记。
这动作几乎是一瞬间完成,秦一杨再右臂一夹,右手一攥,就将剩下四人的木棍拿捏在手并如法炮制,四人立马被反弹的木棍击倒。秦一杨发现,手拿木棍比隔空动用意念的速度、强度及灵敏度高了不止数倍。
柴龙柴虎还没看清楚是怎么回事,六个家丁就被全部击倒在地。
柴虎卷起袖子道:“呦呵,没想到碰到个硬茬,我来陪你玩玩。”
说着抄起一根木棍当头劈下,秦一杨伸手欲抓木棍前端。
柴虎叫嚣道:“好小子,敢硬接我当头棒的,全太平郡都还找不到一个呢。”说着更加下力挥动木棍。
旁边刘铁头也叫道:“秦兄弟,万万不可硬接!”
秦一杨仿佛闻所未闻,只一下木棍便被捉在手中。接下来发生的,惊掉了在场所有人的下巴。
只见木棍在秦一杨手中迅速弯曲,如风般带着大力朝向柴虎打去,这其实只用了不到一秒的时间,柴虎便一声闷哼,被打倒在地。
这是个尚武的年代,虽然能够推翻这个王朝的起义还未爆发,但是天下早已不太平,地主武装在各地兴起,武力值成为被人尊重的唯一指标。
柴龙柴虎兄弟见到秦一杨如此的本领,当场被震慑住。良久,柴虎从地上爬起,和柴龙二人木木地站着,那姿势就像是小学生被罚站一样。
良久,还是秦一杨先开口:“二百个,做好了能不能付钱?”
柴龙柴虎连连点头:“当然当然。”
秦一杨道:“先付定钱。”
柴龙柴虎忙道:“好好好。”于是相互翻着衣兜找钱,又骂家丁:“还不快把钱拿出来凑凑。”
摸索半天,凑出二十二三两,柴龙双手捧着来到秦一杨面前:“壮士,只有这二十二三两银子,且请笑纳。”
秦一杨在手掂了掂,问道:“这有二十二三两吗?”
其实秦一杨这么问,确实因为对银子没有概念。
柴龙会错了意,连忙说道:“哦哦,可能只有十来两,对对,十两,就是十两。”
秦一杨:“那你到时是不是还要给我一百九十两啊?”
柴龙忙忙点头:“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秦一杨用坚定的语气说道:“你们听好,这定钱我收了,我叫秦一杨,三天后,你们可以让李师傅来找我取货,一切由我担当,不可以再骚扰他们。剩下的材料就当做损耗,听明白没?”
柴龙柴虎忙忙打躬:“听明白了。”
“你们还有事吗?”
“没了没了,哦哦,我们滚,我们滚。”
秦一杨感慨,现实中的反派比电视上更容易认怂哈。这柴龙看到柴虎被打倒,自己都没上,就认怂了。
待得柴氏兄弟走后,李木匠拉着翠儿说:“翠儿,快随爹来拜谢秦兄弟。”
秦一杨连忙拦住,说道:“乡里乡亲,不必行此大礼。”
刘铁头在旁也兴奋地道:“柴氏兄弟吃这一大瘪,暂时该是不敢来刘家村惹是生非了,村里可以太平一段时日。走,到我家喝酒去。”
李木匠说道:“今日就在我这里,让我做个东道,来答谢一下秦兄弟。”说着唤女儿买些肉食、打一坛酒来。
秦一杨推辞不过,只好留下用饭。
席间,李木匠说道:“秦兄弟,你知道柴氏兄弟他们要这些东西做甚吗?”
秦一杨摇摇头:“实在想不出来这些东西能干什么?”
“我听说”李木匠说着压低了声音“这和最近的传闻有关。”
刘铁头好奇地问:“什么传闻?”
“听说,本郡西郊外有鬼。”
“嗨,我当什么呢,我才不信那玩意。”
“我刚开始也不信,可是我亲眼看到了。西郊外有个坑,长二十余丈,宽丈余,深有四五十尺。”
“那不是上次地裂形成的吗?”
“地裂之后,你看过这么深的坑吗?”
刘铁头摇了摇头。
秦一杨心中微惊,又是深坑,比在信上看到的还大还深。
“告诉你吧,”李木匠神叨叨地说“那是衙门为了不引起恐慌,说是地裂,实际上是鬼怪所为,这玩意八成是来对付鬼怪用的。”
秦一杨一时也摸不到头脑,还是不清楚那玩意怎么对付鬼怪,索性不去管他。
“来来来,不管那么多,咱们喝酒,反正秦兄弟做完有钱拿就成。”刘铁头无所谓地道。
“喝喝喝,我们来敬秦兄弟一杯。”李木匠也举起杯来,一时觥筹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