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准备上床睡觉,小王打来电话、要我上微信群。我心想有什么要紧事非得要晚上说呢?
我打开微信,见老胡、闻老师竟也在线,己经讨论一段时间了。我查看了他们的聊天记录。大致情况是:
小王说的是,这两天他看了上回提到的《咨询的奥秘》那本书,看了两遍,收获很多,只是觉得还不通透;于是刚才重新看了一下作者序言时,突然明白:这本书其实可以改一个书名,叫《“新”的方法》。
闻老师回复的是:是的,这本书提醒我们做事遇到问题而卡壳、想尽方法也无法解决时,可以:搁置不理找新事去做;或是换个环境、到新环境去闯荡;或去请教外行人或局外人等等。这些办法在常人看来是不合道理、不着边际,但有时却有奇效。
老胡说的是更具体“新”的方法:有时候,我们绞尽脑汁、想了许多新方法,却解决不了本应能解决的问题。原因可能是因为你的方法是新得不够。同样的脑袋瓜子,同样的看事物角度,想出来的方法大多是换汤不换药,根本不是什么新方法,所以解决不了问题。那么,如何找到足够“新”方法?
老胡在微信里倒有耐心,又细细罗列了许多创新方法(请读者见谅!因为本作品以创办咨询事务所为题材,所以文中夹有许多罗列之处;如果不感兴趣,可忽略。):
1、多接触不同圈子的知识,学习新东西,更新脑袋。这方法有点累,有时也不管用,因为还是会挑选你习惯的知识来了解。2、多与不同年龄段人交流、多结交不同圈子的人。话不投机三句多,这方法也有难度。3、换新环境,换成新的坐标系,轻装上阵,增长见识。这方法,难以经常运用到现实生活中。4、去做新的事情,新事可以让你不得不接触新东西。这方法可以常用。5、参与协作、让权、委托、信任等等,其实是引进新思路、新风格,也相当于换脑袋瓜子、换习性。这方法看起来得牺牲点自尊、自由,其实它已广泛运用于经济活动中了。6、方法运用两次。有时方法不管用,只是时间不对。添加新时间,也许有全新作用。7、以上两三种方法协同。两个方法协同除了发挥各自单独作用,也能能孕育出新的作用。8、新方法要与旧套路结合,阻力更小。
小王事后诸葛发挥补充说:有可以通过学习来自新,从而找出办法。但有些方面是无法自新的,这时就可换个解决问题的新方式了:不知道如何解决,就认知道如何解决的人;也就是,与信得过的人行事共事。
“新”的方法,我佩服小王的悟性!这本书我也看了,但被作者这个故弄玄虚的外国老头弄昏了。这老头用的却是另一术语,叫“非理性”的理性。
小王让我想一想,面对事务所目前的卡壳问题,有什么“新”的方法,看能不能从我“新”出点灵感。
我说:“我还真联想起一个西方方法:头脑风暴法,这个方法有点老土了,但对于我们也可以说是‘新’的方法,它是在办公场所、或会议室营造一种‘新’氛围,参与者轻松自由、没有等级、没有门第、畅所欲言,大家集体讨论想办法。这方法比较适合我们这种自认有些经验、不喜无效折腾的人士。所以,关于应对事务所目前的卡壳问题,我的方法是:把这些事放到办公室上班时去自由讨论。”
闻老师呵呵道:“我们可以名正言顺的继续‘纸上谈兵’了。”
小王也说:“这办法好!天南海北、畅所欲言,我们事务所反正现在事不多,就头脑风暴一段时间,却说不定能讨论出些解决难题的办法来。头脑风暴是我们的自我标榜,我听说许多强者的初始状态便是这种自我标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