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群臣上朝。
临允文面色平静地坐在朝堂最上方,金漆雕龙的宝座上。
下方,群臣身着朝服,手持笏板,整整齐齐站在两旁,与其他朝代不同,大京皇朝的官员有男有女,并且为官的女子数量还不在少数,占到了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大殿空旷,倒也不显得拥挤,不过这气氛倒是十分严肃。
将君臣之间的礼数,阶级,展现的淋漓尽致!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今日可有事启奏?”
若是平时,临允文会说: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但他今天是来搞银子的,就算没有事,他也要把银子搞到手之后,才能退朝!
不过若说没事,是不大可能的,大京皇朝,坐拥万里山河,小到鸡毛蒜皮,大到天下苍生,事务繁多,一桩桩一件件,大部分都需要临允文来决断。
每日群臣的奏章数不胜数,身为皇帝亦是日理万机。
临允文刚刚说完话,礼部侍郎便躬身站了出来,是一位女子,她仪态端庄,神色恭敬,“臣有本奏!”
“爱卿请讲!”
“我大京皇朝,泱泱大国,教化四方,建学宫,立私塾,文盛武昌,百家争鸣,然,仍有许多目不识丁,未能摆脱愚昧的百姓,臣恳请陛下大行教化之道,恩泽四方!”
临允文翻了个白眼,说得轻巧,大行教化之道,恩泽四方,谁不愿意?但没有银子怎么搞?
开学堂,设私塾不要钱?增发书本,笔墨纸砚不要钱?聘请先生不要钱?
但临允文深谙制衡之道,并未直接反对,而是看向户部官员所在,直接将皮球踢了出去,“不知户部诸位爱卿意下如何啊?”
户部尚书面色从容,气定神闲,礼部侍郎这种小角色还用不着他出马。
他身后的户部侍郎躬身出列,“陛下,臣以为礼部侍郎建议虽好,但却犹如空中楼阁,水月镜花,虚无缥缈,大行教化之道,并不是简单一句话的事情,需要考虑到现实状况,不说别的,就说这银子问题,若是礼部侍郎能够解决,微臣觉得或许尚有可为!”
礼部侍郎冷冷一笑:“笑话,若是银子都要让我礼部来出,还要你们户部干什么?有关银子的问题,那是你们户部的事情!”
户部侍郎也并不恼,呵呵一笑,针锋相对道:“无知,我大京皇朝下到九品县令,上到王公大臣的俸禄,是户部出钱,天下受苦受难,流离失所百姓的安顿,是户部出钱,这皇城及地方的教化、治安、民生也还是户部出钱,真以为户部是金山银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那是你们无能!”
“你……”
“好了!”临允文见火候差不多了,在争下去也没什么意义,便出来开始和稀泥,他挥手屏退两人,“这教化之道容后再议,不知众爱卿还有何事要奏?”
“臣有本奏!”
……
接下来朝臣一个接一个出列,光奏本就奏了半个时辰,中间还有一些争论用去的时间。
早朝从早晨五点一直开到七点,纵然临允文已经经历过无数次这种场面,也只觉一个头两个大,好像这天下所有的事情全都压在了他一人身上。
但他知道,这仅仅只是一小部分,有许多奏章还放在内阁,经过三大学士审查筛选之后,一些比较重要的奏章还需要他亲自审批。
待朝上大臣奏本奏的差不多的时候,户部尚书这才躬身出列。
这一刻,朝堂上众多官员的议论声逐渐弱了下去,他们知道,重头戏要来了,这河南赈灾一事,迫在眉睫,已经很难再拖下去了。
众人的心全都提了起来,户部管临允文要钱,临允文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赈灾一事,事关苍生,这个皮球却是不好踢。
就算临允文踢出来,也没人敢接。
他们已经能够想象得到,等下临允文暴跳如雷的场面,大家不禁都缩了缩脖子!
“陛下,关于河南赈灾银两之事……”
“呵呵,爱卿勿要着急,朕今日也打算解决此事!”说到赈灾,临允文打起了精神,他目光扫过大殿上的官员,嘴角上翘,你们不是要逼朕吗?那今天朕就要放放你们的血!
见临允文没有丝毫为难,群臣一脸懵逼,只觉不可思议,昨天上朝的时候临允文都还板着个脸,就像谁欠了他银子似的,这才一天不见,说变就变,脸上不仅没了愁容,还主动说要解决赈灾银子的问题,难道是找到了筹集银子的好办法?
尽管众人心中十分疑惑,但全都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等待着临允文的下文。
临允文目光落在孙德胜身上,笑道:“孙公公,把东西拿出来吧!”
“嗻!”
孙德胜拱拱手,便从袖口掏出一个黄色卷轴,横向高高举在头顶,在群臣好奇的目光下,他扣住卷轴下方的手指微微一松,卷轴便垂直展开,呈现在众人眼前。
只见青黄两色绢布最上方写着两个朱红色的大字:捐款!
绢布最左侧,罗列着朝堂百官的职务和名字,从上往下,依次是左右丞相、三大学士、六部尚书……越往下官职越低,一直排到七品官员才结束。
见卷轴展开,临允文起身离开龙椅,来到孙德胜身边,伸手指向捐款二字,呵呵一笑:“诸位爱卿请看,这就是朕解决河南赈灾银两的良策,赈灾银两恐怕还要仰仗诸位爱卿慷慨解囊啊!”
户部尚书眼中露出古怪之色,这捐款能捐多少?就算朝堂之上所有官员每人捐一百两银子,加起来也就一万左右,想要赈灾也还远远不够。
一品官员一年的俸禄,也才一百八十两左右,而一百两银子相当于四品官员一年的俸禄,他们每人能够拿出一百两银子,已经不少了!
而其中不少官员脸色都不怎么好看,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拿出自己的银两出来赈灾,所以临允文实际上筹集到的银两,恐怕最后还不足一万两。
若是要想百官拿更多出来,这比要了他们老命都还让人难受,除非临允文强势逼迫,但这样一来,他也就失了人心,得不偿失。
户部尚书叹了口气,无奈道:“陛下,臣等愿为灾民略尽绵薄之力,但就算每人出一百两银子,恐怕也还远远不够啊!”
临允文眼中闪过一抹笑意,一百两?呵呵,那也太小看他了,他的目的可不仅仅只是每人一百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