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世界,一个人、神、魔共生共存的世界。
《神域志》有记载:天神因受命,穿万里星空降于地星,地星黄沙漫天浑浊不堪,有邪恶意志游走于浑浊之中,被天神称之为“魔”,天神收服众魔,招来光,将浑浊之境分开,于是便有了黑暗与光明。天神创造出花草树木,创造虫鱼鸟兽,创造风火雷电,然万物生灵任不能繁衍生息。于是天神从浩瀚星空招来生命之源,名曰水,又聚以云气,凝结冰霜,呼唤出昼夜,运行出四季,四季交替为一年,始以纪元。以此,地星之上万物生灵得以繁衍。万年后,天神以其血混入水和泥,以已之形塑像,又往塑像中注入灵意,于是这塑像便活灵活现起来,天神予其名,曰“人”。将人放于地星繁衍,于是便有了人世间。以此,人、神、魔三界形成,共生于地星。
《神域志》又记载:人意志不定欲望强,好斗,易受魔蛊惑而入魔道,因此魔界力量不断壮大。魔喜黑暗,以黑暗为力量之源,活动于黑夜之中,蛊惑人心,侵蚀人意志,以壮大自己,甚能迷惑天神。天神恐其侵吞世间,便施以神力将魔驱逐于地星表面,以地星之下画一疆域施以屏障为隔阂为魔所居,这疆域浑浊不见清澈,黑暗不见光芒,便被称之为“黑暗地狱”,亦为魔界。魔不甘久居于此,多次越界侵扰世间,后天神将屏障施以雷霆,独设一门,为黑暗之门,派天神战将把守,万魔再无越界,世间得以万年太平。
《神域志》再记载:有魔名为炙炎,本事强大能通天遁地,声如雷鸣,张口能吞数万之众,斩杀魔数万而统领魔界,自称魔君。越黑暗之门入世,祸害人间,弑人以百万,战众神,败之,众神合力摧其形灭其神,封印其力量于神石之中,施以神印而镇之,但炙炎元灵不灭游走世间,每百年待斗转星移时空交替之际,借此入凡胎,转世为人,待时机成熟,拿回力量重振魔界,一统三界。
万年以后,世尽沧桑,天道轮回,更新交替...............
日出东南,浮云淡而萦绕于山间,和风轻,晨晖疏洒于枫林之上,放眼望去,漫山红遍层林尽染,起伏连绵而去,乃枫神山也。山涧有清泉潺潺流于石上,山林中有嘤嘤鸟语,有悠悠花香。溪流旁一古树蜿蜒曲折而上,古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树下一老妪盘坐于树旁,她满头银发束于一侧,手握金木铭文权杖,口吐文雅之言,此人便是神狐老祖,神狐老祖乃狐族先辈,已有七千年修为,法力强大,早已进化成人样。她面前聚集一堆狐族晚辈聆听狐祖讲述古老故事,这狐祖晚辈有雪狐、赤狐,还有极为血统高贵之魅狐一族。古树枝丫上山雀云鸦紧促城排,一同聆听故事。
神狐老祖:“数万年前,这里一片尘埃,无草无木,无风亦无树,后天神降临于此,看世界如此苍凉,于是便创造了花草树木和飞禽走兽。天神觉得孤单,于是以自己身型割自己血肉创造了世人。后世人在世间繁衍,生生不息。故世人乃天神血肉所创造既得世间妖兽之喜爱,天神为庇佑世人而封印妖兽,将妖兽击退与荒蛮之地,世人信仰天神。可后历经万年,世人世代繁衍而皆太平,于是不再信仰天神。后来,神为惩罚亵渎神灵的世人,释放了妖兽恶魔,这些妖兽食人血肉,恶魔带来瘟疫、疾病和灾难。于是世人求助天神,而天神总是宽容,施恩惠于世人,世人得神之助自然信奉天神。”
“这么说,灾难本就是天神所释放,何来恩惠之言?神既法力无边,为何不将力量施舍于世人,以免于猛兽之惧疾病之苦?”
“你这大胆赤狐,不得亵渎天神,要不然会招致灾祸。”神狐老祖严厉呵斥道。
众狐族晚辈或是对神狐老祖之言深信不疑,或即便有疑问也不敢提出,只有这只赤狐胆大妄言之,这赤狐叫梦泽,是一只还未脱胎换骨修炼成妖之狐,生灵修炼可幻化人型方能算作妖。
神狐老祖继而言语道:“远古那妖兽可比我们生灵修炼成妖凶残,曾有上古妖兽禽天鸿,为一只大鸟,生得三只头,长有八翅,每翅伸展数千米,彩翼灵羽,下能翻江倒海,上能绝云气,喜好食人心肝。后被众天神击败,削其妖兽之力,炼化成鸡,存留世间为禽,运其血肉凝集成蛋,供世人食之,以偿还被其食之世人之债。”
赤狐插言道:“蛋鸡之先后终有定论。”
神狐老祖:“是也,凡事皆有定论。天神定居于此,此处便生得繁花似锦,后此地便被称之为枫神山。天神在山脚下建立一神之城,久居城中观世间事,察人间情,历经春秋万载。直到万年前那次神魔大战.....”
“老祖,既然神创造了人,那又是谁创造了伸?”赤狐突然问道。
神狐老祖茫然不知,呆于原处片刻,后回答道:“万物皆有定论,我不过活于世间七千年,置身星辰大海之中不过沧海一粟,不知之事甚多。”
赤狐原本以为神狐老祖无所不知,却也有不知之事,于是便起身上蹿下跳一番离开溪水之旁。
“万年之前,神、魔、妖都居于世间,各自居于各领地,但天神非常强大,妖与魔都不敢生事.........”
神狐老祖又在讲述她百讲不厌的神魔之战的传说,而狐族晚辈和那些生灵也百听不烦,赤狐听着狐祖之言语,渐行渐远,不觉已来到一寺庙前。这寺庙好生特别,远看就一巨石,近观却棱角有致。这寺庙与巨石成一体,巨石凹入处便作房屋,突出部分便成屋檐,屋檐下无门无槛,以至于此庙冬不能拒寒,夏不能避风,好在凹处中央有一处佛龛,那佛龛之上有一佛像,于是便能分辨出此处为寺庙无疑。而如此破庙却于石壁上雕刻醒目三个大字“千佛寺”。
寺中明明就两个和尚,哪里来的佛,哪里来千佛?
赤狐窜于佛龛后,又跳至佛像前,继而听到一脚步声,随跳出寺外一枫树后观望,只见一孩童小和尚进入千佛寺将手中破了边缘的石碗放置于地,后用枯草编织成的扫帚挥扫佛像与佛龛。那佛像与佛龛已然一尘不染,赤狐不明和尚为何多此一举。
这小和尚赤狐早已熟悉不过,从八年前某一天这小和尚突然被老和尚带回千佛寺那一天起,赤狐便知晓。八年前那天,赤狐所见历历在目。那天她蹲于树枝上,俯视树下那老和尚将小和尚放下,那时小和尚不过一婴儿,生的身胖面润,大耳圆脸。老和尚将小和尚放于树荫下后便取来粟粥,此时那婴儿睁开眼睛。那眼睛水润光泽,正盯着老和尚,继而又将目光转向树上。赤狐以为被这婴儿发觉于是慌忙躲避于树干之后。
小和尚扫完佛像与佛龛,便于佛龛前打坐念经。
“般若心经第二篇。世间疾苦有三千,或求而不得,或弃而不舍,可知不舍既无以得;或念而不忘朝思慕之,却不想振己而为之。欲舍方可或得,得失平衡,方为乾坤阴阳之气,为永生之道。世祖告诫道:心静悟道、悟空、悟世、悟己,悟......悟.....悟.....”
“悟得乾坤万物,归于一心,修天地之为,归于一境。心境为无上,无上入心境,可脱缚于天地间,遁驭三界之外,定乾坤造万物。”赤狐心中默念道,继而又想这和尚实在是笨,就这般若心经第二篇他已读得千遍,却依然记不得。小和尚从三岁读佛经,就这佛经中般若心经第一篇,他足用了四年以每日诵读方记于心。这般若心经第一篇为人世篇,第二篇为疾苦篇,每日听得小和尚诵读,自己都已熟记于心,何来这小和尚却诵于开头便忘却,赤狐只有为之惋惜叹气。
赤狐又想:“这般若心经有人世、疾苦、神、魔、涅槃等篇章,即为佛宗世祖所编写。神狐老祖曾告知世祖虽为佛宗,亦不过天神,后悟得佛法参透万物而自成佛门一体,为何这般若心经开篇却以人世撰之?而这‘般若’又为何意?”赤狐不明,这数万年前佛宗之事她一外行既未入妖道之生灵,何以知此原由?只得想想作罢,然实则无趣,于是便想以逗这笨和尚寻点乐趣,随即拾起一石头往那和尚丢过去。
“悟.....悟....”小和尚正悟着突觉后脑勺受击,见一石块落地,想必又是那赤狐生事,于是走出寺外寻之,久不见赤狐身影,故作转身,忽地又转回头,不料一石块正中他眉心,这下小和尚便发现赤狐踪影,是在一树后,于是和尚跨步追去。
赤狐见状,慌忙逃窜。和尚在后紧跟不舍,“你这小狐狸,看我追到你可修理你。”
赤狐行动灵活,上蹿下跳,见这和尚笨拙追来,自然乐得开怀,发出“唧唧”声。和尚边追边不停喊赤狐停下,这赤狐怎听得这和尚之言,随即往远处而去,和尚随即跟去,于是和尚呼声与赤狐乐声渐隐匿于千佛寺旁。挨着千佛寺东面处有一镜湖,这湖边圆而湖水清,倒映之景清晰如实,如一面镜子,随取名为镜湖。
镜湖旁一和尚,这和尚穿一灰布袍子,面方头尖唇厚耳阔,眉宇间气若神定如磐石一般。他正观望着湖面,那湖面当中有朝霞飘逸和青云蓝天。他停到小和尚声音渐渐消失,嘴角生出一丝笑意,想到自己这徒弟跟随自己已有八载,天生顽劣但却机敏,可唯独记性太差资质太拙,虽诵读佛经千万遍,却记的不多。
和尚正回想到八年前初见小和尚之模样,忽见湖中那朝霞处一浮影涌动,继而望向天空,嘴角笑意僵直,脸色暗淡。
枫林景逸,和风舒畅。小和尚攀爬于树枝间,他摘下一颗红果丢给赤狐,随又摘下一个自食之。赤狐欣然接受红果,论攀爬行走于树上本领,于赤狐来说,不过轻车熟路,但赤狐喜于受小和尚之赠,心中自得。林间鸟鸣清脆叶茂木秀,日始于朝行于空而将落于暮,不觉已过些时间,天色已晚。小和尚往那千佛寺方望去,只见那天边晚霞如火烧一般,随踏足而归。
春已尽,秋欲来,花开落去是昨物,今朝目及非故人,一晃十余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