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初识何健
第二天,王二虎叫上王进勇一起,把9月份收集来的古旧书籍进行整理。
9月份持续收获巨大,竟然超过8月份,达到267本。王进勇不知道这些旧书籍的价值,忍不住问道:”虎哥!这些旧书籍真的很值钱吗?怎么会有人收旧书籍啊?“
王二虎笑骂道:”你真是猪脑袋!亏你还跟我这么久了!我们以前收的银元不是旧的啊?那些铜钱币更旧,时间更久远,不是也很值钱吗?“
王进勇拍着自己的后脑勺,笑着说道:”也是哈!我这脑筋一下子转不拐弯来!“
王二虎手拿着一本线装书,递到王进勇面前,说道:”比如这本旧书,这是明朝的雕刻印刷出来的版本,也叫明刻本。比普通民国版的铅字版的可值钱多了,我也不知道现在的市场行情,一两百应该值吧!如果是宋刻本,那就值钱了!像这么厚的,字数这么多的,保存这么好的,大几万应该值的。因为明朝的时候就有一种说法,叫‘一页一金’。到了现在,何止是‘一页一金’啊?一页十金都不止。还有一种很有价值的,就是明清时期的著名书法家的手抄本,或者是手写本。这两种情况可是很难遇到的,只要遇到一种,都算是走了狗屎运了!“
王二虎一边跟王进勇说着话,一边翻阅着旧书,当拿起一本封面为【千字文】的书籍,看到署名为赵孟頫时,惊”咦“了一声,说道:”不会这么巧吧?竟然是赵孟頫的手写本?如果是真的,那真是走狗屎运了!“
王二虎一页一页地小心翻看,嘴里说道:”可惜是行书!如果是楷书,那得值多少钱啊?“
王进勇小心的包装旧书籍,一边问道:”虎哥!为什么行书没有楷书值钱?“
王二虎答道:”因为这个人,楷书的成就更高!他和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被后世人们称为‘楷书四大家’,而且,这个人多才多艺,书画双绝!还是宋皇室的后裔!他的老婆也是很厉害!他老婆管道昇的一首‘我侬词’更是传颂至今!“
王二虎翻到最后一页,上面赫然是‘子昂书’三个字。还有中间很多的鉴赏印、收藏印章十几枚。
王二虎惊喜万分,说道:”这本十有八九就是赵孟頫的手写本。这可值老鼻子钱了!现在几十万应该有了吧?这么好的宝物,我可舍不得卖哟!“
接下来惊喜不断!竟然又让王二虎发现了三本明刻本,十二本清刻本,还有两晚清时期的手抄本。
在整理完所有的旧书籍,装葙存入下铺床上后,王二虎心情大好的说道:”今天收获不错!叫醒小波!进勇你再去叫上冬生哥!我们今晚‘老地方’大排档聚餐!我先冲个凉!这天气太热了!“
晚上六点,王二虎四人走进大排档,老板是本地的,王二虎跟他已经很熟了,看见四人进来,操着广式普通话说道:”老细!跟满塞点什么宋?“
王二虎回声道:”你家招牌菜两道,加个白灼大虾,再添个青菜。啤酒四瓶,速度啊!“
老板大声回道:”好的!冒闷题啦!“
四人落座,王二虎掏出香烟,各人递了一支,然后说道:”冬生哥!小波!明天我和进勇就去广州了,接下来收集旧书不能停,好在你们不是一个班组。我在纸厂的三月来,一直有留意,看有没有古画卷轴,因为旧书虽然有点价值,但是那些名家的古画更有价值。所以,你们上班时,一定要留意。“
王二虎接着比划了一下卷轴的样子和大约的长度。
黄冬生点头说道:”二虎!你放心!今后我会留意!“
王小波也跟着说道:”二虎!你就放心吧!这不过是顺手的事!“
王二虎从口袋掏出200块钱,一人一百,递到两人的桌面前,说道:”这些钱拿去零花!我王二虎的兄弟,以后绝不会因为缺钱而犯愁!“
二人听了王二虎的话,既然王二虎把他们当兄弟,就不再客气,收起了桌上的钱。王二虎接着说道:”你们两个,平时多拉文涛哥出来走走,他这个人不错!值得深交!“
第二天一早,王二虎和王进勇,穿戴整齐。王二虎把何绍基的手抄本、还拿了3本明刻本,5本清刻本塞入一个黑色的手提包内,由王进勇拿着,来到河边的渡口。
造纸厂跟邻镇新堂镇,只隔着一条东江河。就是这条河,把两个镇隔开来,新堂属于广州下辖荔县的一个镇。
新堂镇商业比较发达,还有一个港口,107国道贯穿,地理位置跟顺德容奇差不多。但是目前的工业比不了容奇镇。新堂有个电器批发市场,辐射很广。
由于新堂镇人有很多在香港的亲戚,很多又是做服帽生意的,所以,新堂镇现在出现了很多的制衣加工厂,而且逐年在增加的趋势。
王二虎二人每人花了两毛钱,坐上渡船,来到新堂镇的一个简易码头。
汽车站就在码头旁边,码头建在一条长提上,长提边一条大马路。靠近河边,好多棵大榕树下,摆放了很多的石头椅子、石头桌子、石头凳子。好多的老人在这些地方,有聊天的、有晨练的、有下象棋的、还有打牌的!
王二虎看到一个地摊上竖着一块纸牌子,上面写着”收购旧物件“。王二虎好奇的走了过去。
走近了,王二虎看见一个40来岁的中年人坐在地摊旁边的小马扎上,手里捧着一本旧书专心的在看,约有两米长、一米宽的花布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古色古韵的像是老物件。
王二虎蹲了下来,手拿起摊上的一踏旧书慢慢的翻。期间,中年人眼角瞟了一眼王二虎,没有作声,继续看书。
王二虎看到,这些都是40年代出版的小说集,是线装的。品相不好,周围都起了毛边。王二虎试探的问道:“老板!你的这些旧书怎么卖?”
中年老板长相谦和,浓眉大眼的,看着王二虎说道:“这是民国的旧书,每本20元,不还价!”普通话纯正,竟然不带一点的广东口音。
王二虎用行话说道:“你这是铅字版的,不是雕刻版的,要价是不是高了?”
老板用惊疑的眼光看着王二虎说道:“哦豁!小兄弟还知道铅字版、雕刻版?看来是懂行的啊?”
王二虎谦虚地说道:“哪里!像你这样的旧书,我家里可是有一大书柜呢!所以略懂一点而已!”
中年人起身,自我介绍道:“原来是书香世家啊!在下何健,冀省石家庄人。小兄弟高姓大名?”
王二虎跟着起身回道:“小姓王,名二虎,湘南祁州人。我算什么书香世家啊?我们家是地地道道农民,种地的!”
何健从一个木箱里面,拿出一个马扎,让王二虎坐下,不相信的说道:“不可能!我何健,走南闯北这么多年,看人,从没有走过眼!看小王兄弟这气质,就不是农民!你后面这位是你的保镖吗?你们这是准备去哪儿?”
王二虎现在身高1·75米,在造纸厂做了三个月,没有晒过太阳,如今白白净净的,身材略显修长,确实气质过人!
王二虎如实说道:“这个是我堂弟王进勇!我们准备去广州的旧货市场去看看,我们想出一点货。”
何健说道:“广州那边的市场可乱的很!龙蛇混杂,水深得很!如果没有熟人,去那边十有八九会被坑的。小王兄弟!如果信得过老哥我,要不拿出物件,让老哥我过过眼?如果我吃不下,我再介绍大老板给你!我在广东这边也是混了好几年了,认识的人可不少呢!”
王二虎伸手接过王进勇递过来的提包,从里面掏出了两本旧书,递给了何健。
何健从木箱里面,找出一幅手套戴上,又从地摊上拿了一个小放大镜,接过王二虎递来的书籍,对着王二虎说道:“但凡是画轴、还是古籍善本,切莫在不戴手套的情况下,直接接触,因为手上的汗渍会对物件有所损害。如果是稀世珍品,哪怕是一丁点的损害,那也是一种罪过!”
王二虎恭敬地说道:“受教了!”
何健说完,拿着放大镜,开始鉴定。待二十分钟后,何健合上旧书说道:“清中期的普通刻本,里面没有名家的收藏印,应该是流落民间的普通读物。现在的市场价在150到250元之间。小王兄弟,要不200元一本,让给老哥,让老哥我也赚点跑腿钱?”
王二虎点了点头,没有说话,继续从包里拿了两本旧书出来。
何健没有伸手去接,而是用目光扫了一圈周围,然后对着王二虎说道:“既然小王兄弟这么有诚意,那我老何可不能怠慢了你!这样好了!你们随我去我的租屋,我们边喝茶,边谈,你们看怎样?”
王二虎和王进勇交换了一下眼神,说道:“没有问题!就听何老哥的!”
作家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