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的汉子心情很好,一路上大声唱着乡间的民歌,唱累了,口渴了,回头在车上拿水囊,不经意瞥见小玉郎正小声哄着别扭的苏采苹,而苏采苹一脸掩饰不住的嫌弃神情。
他不由地哈哈大笑起来,道:“看两位的穿着和气度,一定是从大城市里来的,而且还是富贵人家的老爷和夫人吧,想必坐不惯我这牛车。乡下人家没有马车,请两位将就一下,很快就到了。”
小玉郎含糊地回了一句“不碍事”,说两人是新婚不久的夫妻,来此处走亲戚的,又问那汉子是否车上的东西都是要拿到集市上去卖的。
驾车的汉子开心道:“都是拿去集市上卖的,不过不全是自家的。蔬菜瓜果是自家地里种出来的,鸡鸭是我娘子喂养的。那些鲜鱼则是帮邻居王二卖的。他原本是要与我一起去镇上赶集的,谁知早上刚起床,就发现他的老母亲感染了风寒,于是急匆匆赶往邻村请郎中去了,临走前托我帮他把这些鱼带到集市上卖了。”
“大哥是好人。”小玉郎由衷赞道。
听见小玉郎的称赞,汉子呵呵笑了笑,“乡里乡亲的,谁没个困难的时候呢,只是举手之劳而已。这次我帮了他,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是我需要他的帮忙了。”
牛车虽慢,但终究还是到了镇子上。这镇子人口不多,所处位置并非交通要道,只有在赶集日才能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
远远看见热闹的集市,心情低落的苏采苹总算是展露了一丝笑容。
小玉郎谢过驾车的汉子,小心地扶苏采苹下了车,与她把臂同游。两人边走边看,感受着与燕都不一样的民俗风情,直到肚子饿了,才发觉看得太过投入,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午时。
两人找不到大酒楼,只能将就挑了一间比较干净的饭馆,在靠窗子的一张桌子前坐下。这饭馆建在一条小河边,河岸上种着几棵垂柳,对岸则是他们刚刚逛过的集市。
他们在小二殷勤推荐的招牌菜里选了三个菜、一个汤,没有要酒,就着白米饭吃了起来。许是因为饿了,加上厨师的手艺还不错,不仅小玉郎,就连苏采苹也吃得很香。
饱餐之后,小二还贴心地送上解腻的茶水。反正也不急着回家,两人就一边喝茶,一边看外面的风景。
就在此时,饭馆里走进了三个从外地来镇子上收皮货的商人。他们也挑了一张靠窗的桌子,正巧就在小玉郎和苏采苹这张桌子的旁边。他们一开口说话,小玉郎和苏采苹就听到很亲切的燕都口音。
在这偏僻的小镇上遇到同一个地方来的人,真是有缘。他们又坐的那样近,说话的声音也没有故意拔高或者压低。于是,这三个皮货商人之间的谈话内容,不需要小玉郎和苏采苹刻意去听,就全部落入他们的耳中了。
皮货商人们点完菜就开始闲聊起来,聊着聊着,突然说起了不久前在燕都发生的一件事情。
身穿藏青长袍的人道:“真没想到,前丞相府的二小姐、堂堂四品官员的夫人竟然会与一个戏子私奔。”
“那位姓秦的大人我见过,不但相貌生的丰神俊朗,而且才华出众,又享着朝廷俸禄,不知是燕都多少未出嫁女子心中的如意郎君。”坐在他对面,身穿深蓝长袍的商人摇了摇头,“哎,也不知道他的夫人为何会弃他而选择了一个卑贱的戏子。”
“或许其中有什么内幕是我们这些外人不知道的。”三人中年纪最长,身穿暗绿长袍的人一脸神秘,“我听说,那位大人受不了打击,已经卧床不起,即将不久于人世。”
另外两个人“啊”地惊呼出声。
“嘘!小心隔墙有耳,招来麻烦。”暗绿长袍小心翼翼地扫了一眼四周。
“怕什么!这里又不是燕都。”藏青长袍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你说那位大人经受不住打击以致卧床不起,不久于人世,我是不相信的。”
“我也不信!”深蓝长袍点头,“那位大人不是在燕都的大街小巷贴出休书,公告天下,休了那个女子了吗?以他的条件,想要什么样的女子娶不到呢,何必为了那不知廉耻的女子伤神伤身?”
暗绿长袍压低声音,“所以我才说其中有内幕啊。你们难道不知道几个月前燕都坊间传得沸沸扬扬的流言?”
“什么流言?”藏青长袍和深蓝长袍追问。
“太子看上了那位大人的小妾,讨要了去。”暗绿长袍的脸上浮现出同情之色,“你们说,这才过了多久,他的夫人又跟一个戏子私奔了。一个男人留不住自己的妻妾,多可怜,多可悲!这接二连三的打击,让一个有自尊心的男人怎么受的了。”
“对,我们怎么忘了这事。”另外两人异口同声地道。
“客官,菜来了。”小二将托盘上热气腾腾的菜和米饭一一摆放在桌子上,“三位请慢用!”
“来、来、来,起筷。”被小二打断了话,那三个皮货商人互相招呼着,开始用起午饭。
小玉郎看了沉着脸、怅然若失的苏采苹一眼,暗暗叹了一口气,招呼小二过来结完帐,然后拉着苏采苹出了饭馆,沿着小河边缓缓而行。走了一段路之后,他拦下一辆载客马车,吩咐车夫驶往他们位于湖边的“家”。
就在小玉郎和苏采苹离开饭馆的时候,坐在一处不起眼的角落的两个客人也匆匆结了帐,一路尾随着小玉郎和苏采苹,直到看着他们上了马车。
这两人都戴着斗笠,一个七十来岁,精神矍铄,发须皆白,穿着一件白色长袍,很有些仙人的感觉。另一个不过二十岁左右,穿着一身短打青衫,身份就像是随侍在老者身边的小厮。
看见马车渐行渐远,那年轻人着急地问道:“前辈,我们要不要追上去?”
“不必了,先赶去燕都救枫儿要紧。”老者摇头,“他们自有他们的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