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老头返聘过,现在实在是老了,这回是回家养老去了。宁琪又调回设计科;伍绍祖调回生产科。为了加强电视机厂的干部队伍建设,轻工业局又调来一批干部。
这天陈世真带着一位中年妇女进了设计科,说:“这是新调来的崔艳艳同志,担任你们科科长,主要负责政治思想工作。宁琪啊,你还是科长助理,负责业务工作。”
宁琪一看,这人她认识,正是和她一起插队,设法欺辱她,当了工农兵学员的崔艳艳。这燕山市也太小了,怎么又是她。
崔艳艳没怎么变,就是稍微胖了点。似乎比当年人变得沉稳了。“啊,宁琪啊,陈厂长,我们认识,当年一起插过队呢?”
崔艳艳很快就和科里的人混熟了。伍绍祖调走后,莫老头退了休,除了许环环外,又进了两名年轻大学生,一个清华毕业的小伙子叫“王韶云”,一个燕州大学毕业的女孩“舒子华”。听起来,男孩的名象女孩的,女孩的名象男孩的。今年设计科有个主要任务,就是要设计一批专为机关招待所用的高级多用彩电。说起来,就是电视机、录像机、收音机、电唱机、功放机的综合一体机。主设计人是宁琪。
崔艳艳似乎改了脾气,并没向宁琪找碴,反而多次在会议上表扬她。一开始,宁琪还是非常小心,总怕吃了崔艳艳的暗算。时候一长,吊着的心也就放下来了。
这年长工资,宁琪是连续三年的先进,自然长了一级;崔艳艳是科长,也长了一级。最难受的是许环环,工资没动。人不患寡而患不匀,许环环就有些气气的。见着宁琪也没过去亲热了。
宁琪参考了大量资料,在一本日本新出的《无线电丛刊》中看到这样一幅图片。那是一幅新型的落地式收音机的照片,机子不是传统的一体机箱,而是分体式,放在特制机架上,一层层,最底下是音箱、中间是收音机加功放,上面一层是录音机加唱机。这些机子既可以单卖,也可以组合起来卖。由于是分体式,采用机架组合,更便于移动摆放。于是宁琪就决定设计分体多功能彩电。
样机生产出来了,大家都说好看、方便使用、功能齐全。顾客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组合。紧接着,就投入了生产。毕竟综合起来的多功能机,还是比较贵的,主要都销往了酒店、机关和各个招待所。
厂里的其他生产没有变化,仍然是传统的生产线、传统的十二寸小黑白电视机和十八寸射线管彩色电视机。宁琪根据一些国外资料,几次建言,应当改造生产线,至少要引进彩电自动生产线,进一步提高质量和产量,逐步降低生产成本。厂部的领导们,包括陈世真,都说:“厂里要新生产线上马必须市里批准。现在咱们上交利税挺好的,暂时还没有上马新设备的必要。”
企业不进则退。就在这时候,全国有的省份就引进了新的自动生产线,有的厂家换了平面荧屏,从十八寸扩大到22寸。燕山电视机厂的产品除了分体综合多用机外,没有什么新产品。而多用机又是小众产品,是陈世真为了迎合某些领导的建议而生产出来的,市场需求不大。
转眼就进入九十年代,陈世真调到局里去了。新上任的是一位中年干部,和宁琪她们岁数差不多。很快崔艳艳就和新厂长混的很熟。
崔艳艳被厂里新分了三居室住房,又因是市先进新提了工资。宁琪跟她虽然在一个科,但谁也没跟谁深谈过。青年时在王家湾的旧事时隐时现总会在某种特定时刻浮上心头。崔艳艳离开王家湾以后的情形,宁琪是一概不知。
突然厂里就亏损了,黑白小电视压满仓库。彩电被迫降价,原因是商店里摆满了南方几个大厂新出的彩电,功能全、外观漂亮、屏幕大……燕山电视机厂的东西从过去要票票,变得降价也没人要。
……
国企要改制,人们传着。
生产线终于停了。一个新名词:“下岗”,传开来。
一天,崔艳艳找宁琪谈话,说:“经研究,我们科,你和许环环、王韶云先下岗。”
一瞬间,宁琪就从一名工程师变成了无业游民。过了些日子,伍绍祖也下岗了。
下岗让他们买断“工龄”,拿一些补偿金回家了。
这一年,冬冬十二岁了。
母亲也病了,一天的总是说过去那点事,翻来覆去地说,大夫的结论是“老年痴呆。”医生说,这种病病因不明,也许与遗传多少有点关系,但有的是老年人的头部年轻时曾经受过外伤而引发的。宁琪想起母亲曾摔折过腿,是不是当时脑袋也磕了,却没注意,也没治疗。
多亏龙翠翠,帮宁琪支撑着这个家。宁琪在清河镇百货商场家电保修部找了个工作,幸亏手里还有点技术,走上了她爹的路。伍绍祖没人要,在家里抽烟、叹气、莫名其妙地发脾气。
一天,宁琪到市里上访,觉得自己的补偿金发放的有些问题,还有她们这些下岗人员将来退休怎么办?她必须要搞清楚。在轻工业局办事处,她遇见了许环环。
许环环比她灵通,说,我们得参加社保,……原来国企上班时候的工龄国家还算,视同缴纳保金,今后的保金须我们自己缴纳,到岁数就可以退休。咱们的办好多手续呐。
许环环又说厂里的情况:“咱们从建厂就来了,没想到。崔艳艳和新厂长成了留守人员,照常开工资,……”
接着什么崔艳艳跟新厂长有猫猫了,崔艳艳在市里有关系了,说了一大堆。本来按照政策,宁琪是工程师,可以退回轻工业局重新安排工作。可是崔艳艳硬是给她办了“下岗”。新厂长给伍绍祖办了“下岗”。
宁琪在百货商场保修部的工作不算太忙,现在生产的电器质量一般比较好,故障率也低。出了问题,不是象六七十年代那样换零件,现在通行的是“换主板”。宁琪干了一阵子,觉得这工作不够养家的,她发现,电脑开始走入生活。
很快,她收回自家的店铺,准备开一个电脑行。她钱不够,伍绍祖也倾了底,最后龙翠翠也把自己那万八块钱拿了出来。
她和伍绍祖学计算机组装,有知识底子,很快就上了手,这样两口子把铺子开起来了。期间宁琪还跑到北京,到中关村进货……。王韶云也失了业,跑到宁琪这里一起组装电脑、卖电脑来了。生意起来了。比原来上班收入多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