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家三兄弟,萧大掌柜排行老二,萧家老宅在抚远县下的萧家村,村里大半人家姓萧,多多少少都沾亲带故的。萧大掌柜家境殷实,父辈已是积攒了三百多亩田地,是个小地主。萧大掌柜有了秀才功名后也无心科举,去了镇上最大的酒楼当起了三掌柜,待得大掌柜二掌柜相继告老,他终是熬到了大掌柜的位置,也是他生财有道,酒楼的名声是越来越响亮,竟有宁城的食客慕名而来。萧家老三是个潜心学问的,有了举人功名后,两次科举落地,经了恩师推荐,带着家小,去了外县任主簿,掌管一县人口税收。萧老大留在老宅,奉养爹娘,打理家业,这些年的经营下来,萧家土地已是五百多亩,二十多个长工。
萧老爷子早年间就给三兄弟分了家,三百二十亩田地,按着上等中等下等一家分了一百亩,剩下的二十亩留作老俩口平日的嚼用。老夫妻由着萧老大奉养,老宅归了萧老大,萧老爷子和萧老太太百年后二十亩田地也归大房。又在老宅左近建了两处院子,分给了萧大掌柜和萧老三。只是萧家二房和三房不在萧家村生活,田地和房子都托了萧老大照管,每年留下田地收成的七成,剩下三成给萧老大,萧老大只是不收,给兄弟照管田地哪还能收好处,他可是当大哥的。一时间兄弟三个僵持不下,最后还是萧老爷子定了两成的收入由他掌管,已应对萧家的不时之需。萧老大一子两女,两个女儿都已出嫁,夫家也都是殷实人家,一子在萧家大排行三,自幼被萧老太太和萧大娘子娇惯,长到八岁上吃饭还用丫头喂,启蒙认字也是写不到半个时辰,一会饿了渴了,一会要去茅厕的。萧老大眼看着不成样子,不顾萧大娘子的哭嚎和萧老太装病,由萧大掌柜陪着,送去了馨山书院。离了萧老太和萧大娘子,萧家的小胖子在书院跟着先生读书明理,终是长成了一个五好少年郎,只是也不爱好读书文章,和他二叔一样,有了秀才功能,就回家帮着萧老大打理家业。脑子活络,竟是指点着长工在冬日里种出了菜蔬,只是收成不丰,又颇多花费,到底是不能大片的种植。种出来的菜蔬专供萧掌柜的酒楼,是个紧俏货。
今日萧大掌柜说媒的正是他这个侄子。这也是有因由的,原是半月前,郭月在街上,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对面的马车突然受了惊,里边的小姐和丫头可是糟了罪,头上磕出了大宝,胳膊也碰的青紫,最后还被甩出了马车。车夫和跟车的小厮早已被颠下车,眼看着小丫头滚向路边,小姐掉下车却往路边摊位的大锅滚去,那锅里可是滚烫的羊肉汤。路人惊呼的躲着马车,眼看着小姐就要糟糕,郭月一个箭步上前扯主了小姐的披风,又一个借势两人滚到了旁边。小厮和车夫追赶过来,见着小姐和小桃虽是衣饰凌乱,可都好好的站在路边,不由深深呼出一口气,把提到嗓子眼的心又咽回到肚子里。几人对着郭月自是好一番感谢,小姐又取了手腕上的做工精巧的金镯子做谢礼,郭月只是不受,推拒一番就往柳树胡同去了。
那小姐主仆几个回了马车,又去医馆买了跌打止血的药,打听着到了郭老三家的铺子,说明了情由,做足了礼数,又奉上丰厚的谢礼,才继续赶路。倒是郭老三和赵氏,嘴上说着没事就好,举手之劳,心里缺把郭月骂了个狗血淋头,这丫头也忒大的胆子,会几下拳脚竟是逞能起来,要是出了事,可不是要了这做爹娘的命。
萧三郎跟着萧庄头押车,往县里的米铺送粮,正是遇着了这一幕,送粮的螺车还差点被马惊到,到底是赶车的是个老把式,及时的制住了骡子。萧三郎只觉得那女儿家身姿矫健,身手利落,又端得一副好样貌,便看进了心里。送了粮到结了账,又给萧掌柜的送了东西,叔侄两个聊起刚才街上的事,竟是二叔熟识的。郭大朗回了家,夜里辗转反侧,那身影总是浮现在眼前。又过得几日,萧三朗求了爹娘去郭家提亲。儿子的亲事可是不能马虎,萧大娘子找了有名的花媒婆打听情况,萧老大又去找了二弟问郭家的情况和郭姑娘的人品性情,还去郭家的铺子里买了几尺的细棉布,和郭老三攀谈的几句。
萧老大回了萧家村,萧大娘子也让丫头送走了花媒婆,花媒婆倒是了解郭家的情况,把个郭家、郭家三房还有郭月,都如实的和萧大娘子说了。花媒婆到不似其他媒婆,天花乱坠的说一气,只挑好的说,花媒婆介绍男女双方都是如实的把双方的情况说给对方听,正经人家都习惯找花媒婆做媒。萧大娘子打听郭家姑娘,花媒婆更是用心些,这要是做了媒,萧家的谢媒钱可是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