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这句孙悟空从灵台铁匣处看来的诗,如今成了他每天在山根下探头看向南瞻部洲东土长安方向时的口头禅。
自从观世音菩萨走后,孙悟空已经日思夜想等那取经人等了好几年,期间灵台铁匣上的书换了一本又一本,有话本小说,也唤作“哲学”的讲道理的书,还有几本看不懂的《选集》,以及各类杂书,总之除了修行的书,灵台铁匣可谓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容。
这几年孙悟空也不知道自己看了多少书知道了多少道理,但眼看唐僧取经的日子将近,心里还是如同生了几百只刺猬一样,不断地刺挠着他的每一根神经。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孙悟空最近总喜欢时不时念叨几遍这些从灵台铁匣里看到的句子。
终于一天土地从地下钻出来报——“大圣,东土大唐来的取经人已经到了五行山下,还带着一个猎户,许多家僮,正在往山下赶路。”
自从观世音菩萨来过后,这些山神土地看守天将便都乖乖地听起了孙悟空的使唤。这几年孙悟空把这群毛神收拾的服服帖帖的,给他们排练了一套阵势,又命令他们一路监视取经人的动向,好在见到唐僧时能提前准备。
孙悟空当即左手一挥叫道:“操练起来!”
“遵命。”土地、山神和众看守神将一齐恭敬答道。
当即,这些个山神、土地和看守天将按部就班地操练起来,土地吹法螺,山神击法鼓,一众看守天将也是飞到空中藏在云间施起了法。
只见五行山下,顿时霞光阵阵,孙悟空周围,溢彩缤纷,半空中浮屠宝塔隐约其间、奇珍仙兽恍惚可见。
孙悟空看着唐僧快步走的距离自己越来越近,高声唱出了几句灵台宝匣上看来的偈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一时间天花乱坠,地涌金莲。看得那唐僧眼花缭乱,还当是遇到了真佛,对着孙悟空直挺挺地跪下,拜倒在地直呼佛祖在上。
“你可是去到西天拜佛求经的唐朝和尚?”孙悟空用上点神通,放开嗓子,学着五百年前如来老儿的语气问道。
那唐僧跪倒在地,听见了孙悟空的问话,当即恭敬地应道:
“弟子唐三藏,自东土大唐而来,奉唐皇和观音菩萨之命,去往西天拜佛求经,路过宝山,拜见尊佛,不知尊佛法号,尊佛莫要责怪。”
“不知者不怪,我本是天庭的齐天大圣,如来佛祖让我下界,前几日观音菩萨见我,说有个唐朝来的取经人,与我有一段师徒缘法,这几天俺老孙心血来潮,想必是应验在你身上。”
孙悟空知道如来老儿和观音菩萨此刻必然是在关注这里,待会儿唐三藏揭开如来老儿的帖子时也必然少不了一番祷告。
因此孙悟空没想过直接骗唐三藏拜自己为师。而是用了些从灵台铁匣里学来的话术做了一番言语误导。
让自己下界的确实是如来佛祖,让自己等待取经人与他结一段师徒之缘并且作老大的也确实是观音菩萨,这可不是欺骗。
只是这两件事情本来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孙悟空这样一前一后说出来,就有了一番自己是被如来指派下界,听了观音命令专门下凡来收取经人为徒的意思了。
“小僧就是奉唐皇和观音菩萨法旨去往西天拜佛求经之人,如果真是佛祖与菩萨命令,愿拜齐天大圣为师!”
孙悟空心想这唐僧果然是个糊涂蛋,当下继续说道:“既然是观音菩萨安排你取经,自然是错不了的,山顶有如来佛祖的金字法帖,你去将贴儿揭了下来,作一个凭证,我好收你为徒。”
唐僧又一次跪在地上拜谢,当下就在猎户刘伯钦的搀扶下上了五指山,到了山顶,只见到金光万道,瑞气千尺,中央有块四方大石,石上贴着一封金字法帖,上书着“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
唐三藏走到大石前方跪下,看着金字法帖,拜了几拜,望向西方祷祝道:
“弟子陈玄奘,特奉旨意求经,若与山下的齐天大圣果有师徒缘法,揭得金字,救出齐天大圣,同证灵山;若无徒弟之分,是有人哄骗弟子,便揭不得起。”
说完,又在巨石下朝着西方再次诚心拜倒。
此刻,西天灵山和南海珞珈山,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均是皱了皱眉头,随后掐指一算,露出些许无奈地的苦笑,便又闭上了眼睛开始继续修行。
唐三丈朝着西方拜完,起身正准备揭去如来金贴,只见一阵清风吹过,把“法旨金贴”刮在空中,自行朝着西方飞去。
山下,孙悟空顿时感到周身一阵轻松,当下对着山上叫道:“好徒儿,你等且下山来走远一些,待我出山,我自当收你为徒!”
看见唐三藏一行人约莫走到了七八里开外,孙悟空本想奋力一起,将这五行山闹得地崩山摧,却又忍住了。
早早看过了《西游记》,孙悟空虽然还是那个喜欢自由自在渴望脱离五行山下禁锢的猴子,但由于自己可以出去的未来早有了预料,因此虽然兴奋,却也不至于像原本一样彻底欣喜若狂,无法自制。
灵台银匣里的书上说,万物有灵且美,孙悟空此刻觉得闹得五行山四周山崩地裂,不仅污染环境,容易误伤周围人畜,就算没有周围人畜,砸到花花草草也是不好的。
况且,孙悟空还想着收徒唐三藏后,把这个弱不禁风愚善固执的小和尚由着自己的想法好好改造一番,他可不想给自己这个大弟子留下个坏印象,影响他这个未来师父的在徒弟眼中的高大形象。
于是,孙悟空只是轻轻一用力,将五行山稍微抬起来一条缝隙,便一个筋斗窜上了云端。
被关押的五百年间孙悟空想过出后来要做什么,他想过出来后立马翻上一百个跟头,想过要飞到花果山去看看,想过要把这座囚禁他五百年的牢笼给砸成粉末,他想过要放声大吼,要过要狂笑不止。
可是如今当孙悟空真的从山下脱困之后,他的心里却只有平静,一个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的猴子可以忍受一切生活,他现在就是一个知道了自己为什么而活的猴子
孙悟空在周身幻化出一套披挂遮住羞体,便从云端直接落下到了唐三藏一行人前,出声叫道:“好徒儿,为师来啦。”
唐三藏早已跪在了地上,看见了孙悟空,又是朝着他拜了三拜,恭敬地说道:“弟子唐三藏,拜见师父。”
“好徒弟,我刚才听你在山上祷告,自称为陈玄奘,现在又自称唐三藏,这是个什么道理?”孙悟空问道。
“回师父,弟子本姓陈,自幼在洛阳出家法名为玄奘,后来观音菩萨赐我法名三藏,弟子来取经时,唐皇为弟子指国为姓,因此弟子便改姓为唐,叫做唐三藏。”
“不错不错,你奉唐皇之命去西天取得佛法三藏,叫唐三藏这个名字自然是很好的,只不过真经三藏,想要领悟,需要有高深的大智慧,为师再为你取个诨名叫做智深如何?”
看着唐僧一时没有言语,孙悟空继续说道:“学会三藏真经,必然精通佛法如海,若是嫌弃智深这个名字不好听,你叫做法海也可。”
“弟子不敢违背师父吩咐,从此以后弟子的诨名便叫做智深了。”唐三藏回复后又要拜在地上行礼。
孙悟空一把拉起来了唐僧说道:“智深,起来吧,我们这一门不讲究这样的虚礼,只要做到心中有佛即可,须知心中有佛,灵山便在脚下。”
“心中有佛,灵山便在脚下!”唐智深听完了这句话,不由得陷入了一阵沉思,似乎是陷入了顿悟,孙悟空没有打扰,而是看向了一旁猎户刘伯钦。
刘伯钦此刻正不住地抚摸着唐僧白马的马肚子,这匹白马本是一匹良驹宝马,此刻却是一副腰软蹄矬的模样,摊倒在地上不住发抖。
孙悟空知道,这是人间的凡马在见到自己在害怕,当即随手打过去两道清气,分别进入了白马和那猎户体内。
果然白马不再发抖,那猎户刘伯钦也是觉得周身上下一副暖洋洋的感觉,身体上往日留下的旧伤都觉得好了不少。
“感谢上仙赐福。”刘伯钦感受到了周身的异状,正要拜倒在地,对着孙悟空磕头叩首,孙悟空又是一把拉住了他,说道:
“佛法里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我却觉得,善恶就要当场就报,你护送我的徒儿来这里,是善行一件,不用谢我,要谢就去谢你自己吧。”
说罢孙悟空直接挥手让刘伯钦不用再等待,直接离去就是。
话说孙悟空收了唐僧作徒弟取名智深,心里早就定下了一番改造计划,预知他的改造计划为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