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了《西游记》,孙悟空知道来者是南海观世音菩萨,正想由着本性叫唤上一句“是那个在山上吟诗,揭我的短哩?”
想到书里的内容,却又生生地止住了本性,反倒是说道:
“谁家的小姑娘在背后揭你孙外公的短,这般的不知礼数,不怕自己一世无夫吗?”
果然,几个呼吸的功夫,一个面目庄严头戴宝冠手持净瓶女子领着个行者打扮的青年落下云到了山下,孙悟空认得女子是观世音菩萨,行者应该是那哪吒的哥哥惠岸行者木叉。
石崖之下,土地、山神、监押天将一个个都不知从哪儿钻了出来,在地上忙拜作了一团,将二人引至孙悟空面前。
孙悟空想着书上这观音合伙唐僧骗自己带上紧箍咒的事儿,心里一阵不爽,当即闭上了眼睛全当没有看见。
观世音菩萨没有多理会众毛神,直接走到压着孙悟空的石洞下面说道:“姓孙的,睁开眼看看,你认得我吗?”
孙悟空微睁开火眼金睛,瞥了眼观世音菩萨和一旁的惠岸行者摇着头叫道:“原来是个带子寻夫的,俺老孙虽曾偷桃盗丹,假传圣旨,大闹天空,却是没做过抛妻弃子这等的丑事。”
“大胆!南海观世音菩萨在此,安敢这般无礼?”惠岸行者闻言操着掣浑铁棒一棒子就要打过来,却被观音菩萨止住,说道:
“好个牙尖嘴利,不肯吃亏的猢狲,这五百年被压五行山下吃的苦头还不够吗?”
孙悟空却是没有还口,直接闭上了眼睛,不再搭理二人。
读过了《西游记》,孙悟空已然摸清菩萨的套路,护送唐僧取经之事,是西方的如来老儿定下的大事,取经之人除了唐僧,自己也是非去不可的。
既然如何,为何自己这齐天大圣要去求她那观世音菩萨,应该是那观世音菩萨求自己这齐天大圣才是。
而那菩萨偏偏耍得一副好心机,明明是有求于自己,却靠着自己对取经大事不知情,故意说起五百年囚禁之苦,想等着自己求饶,好卖自己一个人情,来让自己将来感恩戴德。
天庭和那佛祖唱白脸,将自己压在这五行山下,而观世音菩萨和唐三藏唱红脸,再将自己救出来,好让自己心怀感激,护送那唐僧去西天取经。
想通了这一节,当下孙悟空就不再理会,闭上了眼睛,又看起了灵台上出现的新书《三国演义》,读到《刘玄德三顾茅庐》这一段内心却是全然明了。
那如来佛祖既然想要传法到南瞻部洲,为什么不派一个菩萨罗汉把经书直接送给唐朝皇帝,而是非要唐三藏一个凡夫俗子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来取经?
诸葛亮既然在茅庐内就一心关注天下大事,早有三分天下的成策在胸,为何非要等那刘玄德三顾来请他出山?
只因为一个道理,天下万物,凡是得来的太过容易,到手后便不会珍惜,相反,只要是费尽千辛万苦得来的事物,即使是普普通通,却也做到敝帚自珍。
这样的道理,与本领大小修为高低无关,只关乎生物的天性,肉眼凡胎的刘玄德如此,神通广大的如来佛也是如此。
既然如来要给唐朝皇帝来一个法不可轻传,自己干脆也给眼前的观世音来个山不能轻出。
所以,孙悟空打定主意,管她观世音菩萨说什么,自己就是不动如山,非要等到那菩萨服软求自己不可,当下继续把意识集中到了灵台再度看起那《三国演义》来。
待他看完《三国演义》再度睁开眼睛时,看见不仅那观世音菩萨没走,反而惠岸行者木吒在此与五行山的众毛神说起了话,说得却不是什么佛门道理,而是夸起了观世音菩萨手中的羊脂玉净瓶。
“我师父这玉净瓶,可盛四海之水,内有三光神水之甘露,有起死回生之功效。当年太上老君曾与菩萨赌胜:将菩萨的杨柳枝拔了去,放在炼丹炉里,炙得焦干,送来还菩萨。”
“我师父拿了插在瓶中,一昼夜,复得青枝绿叶,与旧相同。那孙大圣曾经将蟠桃园内的桃子几乎尽数摘下,仍在地上,我师父以三光神水赠与王母。后来,哼哼……”
说到这里,惠岸行者却是停了下来,周围山神、土地和看守天将眼巴巴看着这故意吊人胃口的惠岸行者,却不敢开口相问。
“你这厮休要在此腻歪,后来又如何?”一道声音穿了过来,却是孙悟空发问了。
倒不是孙悟空有多好奇后来如何,只是想给那菩萨一个台阶下,毕竟孙悟空只是想谈个条件,还不想把整个取经搞黄,让自己继续被压在五行山下。
木吒行者朝着菩萨看了一眼,见菩萨略微颔首,于是便继续说道:“那蟠桃园里,无论是几千年一数的桃子均是一朝之间成熟,还多长出许多大桃来,都生的个大皮薄,蟠桃园里桃子芳香四溢,整个天庭都能闻见。”
“那王母娘娘为答谢我家师父,特意要在一个月后选定良辰吉日,邀请众位仙家佛祖,再开一次蟠桃大会。”
惠岸行者说罢,观世音菩萨又是开口道:“当初因为蟠桃会而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这次若是去不得,下次就不知道等几万年了。”随后便看向了山下压着的孙悟空。
孙悟空知道,这菩萨是在故意馋自己,逼得自己想出去再去求她,当下正色说道:“我原以为你身为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来到我这五行山前必有一番高论,没想到竟说出如此鄙陋之语。”
那岸行者正要开口辩驳,却被菩萨拦住,说道:“孙悟空,你说我这话鄙陋,却不知你有何高见。”
孙悟空早就想好了此番的回答,当即正色答道:“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这是《南华经》里的句子,是南华祖师庄子所作,说得是大小之辨,讲得是一个道理,所谓大小都是比较而言,朝菌与蟪蛄之小,冥灵和大椿之大,都是比较而言的。
这倒不是孙悟空在灵台神书里看来的,而是当初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修习时所学。
菩提祖师精通儒释道三家,当初除了法术神通,还教了不知多少各教经典,孙悟空当初不解其意,只是觉得无聊,如今回想起来却觉得别有一番深意。
见观世音菩萨没有言语,孙悟空继续说道:“我等修行之人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春,既然寿元无穷,一年与五百年,五百年与几万年对于我等又有何异?”
“我听闻你这菩萨出家前也曾学过几年道术,不想连这般小大之辩的道理也不懂,竟然用这种小道来说我。”
这一下悟空将一切都说清了,观世音也不在在那里修闭口禅,而是开口说道:“五百年前只识挥棒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如今既然成了个学问猴,只是我问你一句,你难道真地不想出去吗?”
孙悟空知道,菩萨这句话没有在讲道理,而是在讲人性。
所谓大道至简,知难行易。懂得一个道理很简单,比如菩提祖师那院子里人人都知道好好学习修炼,将来自然能够一番作为,却克服不了天生的惰性,能努力修道的终究只是少数。
观世音现在不再和自己将小大之辩了,只问孙悟空一个关乎本心的问题,他作为一个天生石猴,自由自在是他本性,哪怕他明白小大之辩的道理,难道他现在不想自由吗?
“菩萨,你却是小看我了,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我孙悟空不过是一时被关押在此,是天将降大任于我,要我再有一番大作为。”
“这话倒是不错,我此番下界确实是如来佛祖有大任要托付于你。”菩萨说着孙悟空的话说道此处,又是打住了。
孙悟空知道,这菩萨是要等自己开口来问,最后一次尝试占据主动权,当下直接说道:
“天上一日,地下一年,我老孙被压在此处五百多年,天上也不过一年半多,如今就派你下来找俺老孙,想必是你们忍不住了吧。”
观世音听着这番言语,再不作态,直言道:“我佛如来观南赡部洲众生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想要传三藏真经于南赡部洲。”
“要我于南赡部洲寻得一个取经人来,到西天极乐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又要我寻得三个妖魔来,沿途护送那取经人到往西天……”
一番话还没说完,却被孙悟空直接打断:“我晓得了,原来是要我护送那取经人去往西天,只是还有其他人,菩萨不妨容我猜测一二,是否要我等三人与那取经人结交一段师徒缘法?”
“真是,齐天大圣果然聪明不凡,确实是要你等三人与那取经人结个师徒缘法。”观音菩萨答道。
“这事俺老孙答应了,只是需得有个小小的条件。”
“大圣请说。”
“俺老孙一生不弱于人,和那两个妖魔一起与那取经人作师徒时,俺老孙须做个老大。”孙悟空说出了自己的条件。
“自然如此,齐天大圣孙悟空神通广大,当然是作老大。”观世音一口应承了下来。
“既然如此,菩萨的事儿俺老孙就答应下了,就不耽误你去寻那取经人了。”当下孙悟空又闭上了眼睛,不再言语。
观世音菩萨口称告辞,便带着那惠岸行者又驾云离去了,留下满地的山神、土地和看守大将又是拜作一团,送别菩萨。
孙悟空又将意识放到灵台,准备再看看这本新出来的《红楼梦》,心里却是止不住的暗喜。
那菩萨竟然也是个势利眼,先是叫“姓孙的”,又称呼自己为“猢狲”,最后终于称呼自己为“孙大圣”,不过话又说了回来,这也可以看作自己因为知识而获得了尊重。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是在那铁匣子外壳上看见的,能够刻在如此至宝的外面,果然是一句很有道理的话。
这句话乃是一位姓培名根的英吉利国大儒所言,等到取完经自己定要去英吉利国拜访一番这位叫做培根的大儒。
话说那齐天大圣经过此番和菩萨辩机,想着取经以后大有不同,真是个喜不自胜,欲知他谋划里以后有何处不同,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