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美国、日本对义务教育的重视
普鲁士王国是最早真正普及免费义务教育的国家在1717年。其第二位国王伟大的腓特烈大帝,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仅此于军事,他甚至颁布专门的法令来巩固义务教育,有时还身体力行去进入课堂教书,也正是因此他有“一个被训练得服从政府、敬畏上帝、勤奋和节俭的人民。”当然这个一个是翻译的问题,不是真的就是一个。
1806年的耶拿战争是法兰西的光荣,却是德意志不可忘记的耻辱。在这场一败涂地的战争第二年,《提尔西特条约》的签订让普鲁士失去了一半的土地和人民,财政上的缩水可不仅仅是一半而已,原先那个制霸欧洲的大国成了拿破仑强权的附属国。
“这个流尽鲜血的国家要想继续生存,就必须去适应时代的新要求,进行自我更新。”在这样的怒吼之下,腓特烈大帝的继承者腓特烈·威廉三世及想改变普鲁士的有志之士给出的答案是教育,把赌压在下一代身上。也就在那个时候开始,教育不在是为神服务,而且为了活生生的人。
时间证明了当年这样屈辱者们是正确的,几十年后普鲁士的军队打败法兰西第三帝国,并俘获了法皇拿破仑三世。法国的明珠凡尔赛镜宫见证德皇的加冕,大国崛起。
美国的第三任总统是《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拉斐尔-杰裴逊,总统山上的岩像是美国人民对他功绩的肯定。他也是在美洲最早提出免费义务教育的人。
当时在他提出免费义务教育的时候,美国的情况是刚刚获得独立,中央没有多余的经费,州里的收入也不充足,并且还有新生国家的很多并发症。更重要的还是人心,穷人需要孩子参与劳动,而富人则因为别人负担教育税也不满,最后还是用强迫的手段才实行下来。
南北战争后,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美国开始全面推广免费的义务教育。
1868年武士集团以王政度古为口号,在伏见、鸟羽之战胜利的基础之上,建立了新的明治政府。
新政府成立之后,面临的局面是内有残存的封建剩余,外有列强的重重压迫。也就在五年之后,他们提出了对东方世界意义深远的“教育革命”,其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强制适龄儿童参与学校教育。
不过日本教育所面临的阻力,远比他们想想的要大。因为经费的原因,无力支撑学费的下层阶级,集体抵制强迫教育并损毁和焚烧学堂。这种情况直到甲午战争后,日本获得中国人的巨额赔款,并用在免费推行义务教育后才改变。
在二十世纪初时,日本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其义务教育所带来的成功,为其日后成为世界“八大国”,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