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涉险畏之途,干祸难之事,贪欲以伤生,谗慝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哉;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自乱离已来,吾见名臣贤士,临难求生,终为不救,徒取窘辱,令人愤懑。侯景之乱,王公将相,多被戮辱,妃主姬妾,略无全者。唯吴郡太守张嵊,建义不捷,为贼所害,辞色不挠;及鄱阳王世子谢夫人,登屋诟怒,见射而毙。夫人,谢遵女也。何贤智操行若此之难?婢妾引决若此之易?悲夫!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白话
生命不能不珍惜,但也不能苟且偷生。走上邪恶危险的道路,卷入祸难的事情,追求欲望的满足而危害生命,进谗言、藏恶念而致死,君子不应该做这些事。干忠孝的事而被害;做仁义的事而获罪,丧一身而保全家,牺牲自己而利国家,这些都是君子所不推辞的。自从梁朝乱离以来,我看到一些所谓的名臣贤士,面临危难,苟且求生,终于生既不能求得,还白白地遭致窘迫和污辱,真叫人愤懑。候景叛乱时,王公将相,大多遭杀害;妃嫔、公主、姬妾,几乎没有保全的。只有吴郡太守张嵊,树起义旗反抗候景,虽未能成功,被叛贼杀害, 但他面不改色,临危不屈。还有鄱阳王长子萧嗣的夫人谢氏,等上房顶怒骂叛贼。被箭射死。谢夫人是谢遵的女儿。为什么要那些官使文士做到操守德行贤良明智就那么困难呢?而侍婢、小妾舍生取义竟如此容易,真是让人悲哀啊!
家训史话
正是乱世之时才得以显见人的价值取向,生命诚可贵,尊严价更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成语典故也出自北朝:
北朝东魏的丞相高洋逼迫孝静帝退位,自己当上了皇帝,建立了北齐。高洋心狠手辣,为了不留后患,在公元551年又把孝静帝和他的三个儿子都杀死了。可是做了坏事以后,他心里很害怕。
一天,天空出现了日食,他担心这是个不详的兆头。于是,他就问自己的亲信,西汉末年王莽篡夺了刘家的天下而光武帝刘秀又能夺回天下的原因是什么。这名亲信说不清楚,就随意应付说是因为王莽没有斩草除根,没有把刘氏宗室的人杀干净。高洋信以为真,于是把东魏的宗室近亲全部杀掉,连小孩也不放过。高洋的残忍行为是东魏宗室的远房宗族感到很害怕,担心他们自己什么时候也会被杀掉,于是聚在一起商量对策。
有的人主张改姓高,不再姓元。出主意的这个人是一个县令,叫元景安。他的堂兄元景皓断然拒绝了这种建议。他说,采用改姓的方法无论如何是不能接受的。他认为大丈夫宁愿作为玉器被打碎,也不能作为瓦片而保全下来。他宁愿高贵地死去,也不愿屈辱地活着。后来,元景皓因元景安的告密而被处死。但高洋也于三个月后病死。十八年后,北齐宣告灭亡。
古训今鉴
所谓的名臣贤士,苟且求生,遭致窘迫和污辱,是令颜之推愤懑不已的事情。他奉行的是儒家的言行法则,“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在教育儿女爱惜身体,注重养生的同时,告诫生命尊严遭到践踏的时候,绝不能苟且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