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郊野外,神奇般的出现了与小土山相媲美的“山包”,比修整好的人民公园里的假山不差上下。
一个,两个,三个,这么多呀!叶子瞪大了眼睛,惊奇地数着。
这里是“九女谷堆”,也有人叫“九米谷堆”。萧王庄才是它真正的名字,是有据可查的。
叶子好奇地说,一个村有这么多不俗的“称谓”,肯定有许多过往和好听的故事。
这里是著名的汉墓群。考古学家证实,这些“大土堆”是汉代墓葬,是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的孙子,任城王刘尚及其子孙的墓葬,已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因有九座,民间俗称之为“九女谷堆”和“九米谷堆”,并赋予它美好的传说。
据《济宁县志》记载:“九女谷堆,在县北五里,凡九堆,七在西,二在东,参差相向,或以为檀道济唱筹量沙所筑”。相传,南北朝时期名将,《三十六计》作者檀道济,济宁金乡人,曾在此“唱筹量沙”,留下的遗迹。
传说,这里曾经是一个古战场。北宋末年,辽兵大举入侵中原,以穆桂英为帅的杨家将,受朝廷委托奋起反击。当时,以白天祖为首的辽军攻占了洪洲城,在运河北岸,太白楼处,布下“天门阵”(现称一天门),以待杨家将自投罗网。而穆桂英发现其计谋后,在此处围城打援。双方相持多日,眼看宋军粮草将尽,无力恋战。就在这紧要关头,玉皇大帝前来助阵,营地一夜之间神奇地堆起了九个谷堆。穆桂英便将计就计,命将士们在固堆表面上撒满小米和黄草来迷惑辽军。白天祖看到宋营一夜之间,拥有九大谷堆信以为真,加之辽兵的粮草断绝,不敢继续与宋军对抗,只好自动退兵。穆桂英就这样巧破“天门阵”,用计谋轻而易举地收复了洪洲城。这就是“九米固堆”的传说。
另一种传说,穆桂英与白天祖大战洪洲城,月余终于获胜,九名杨家女将壮烈牺牲。穆桂英悲痛万分,亲自筑土重葬九位英烈,筑成九个大坟冢,后人称为“九女固堆”。
因此,这里高大的土丘九座,当地群众俗称“九米固堆”,又称“九女固堆”。休要小看这土丘九座谷堆,可是洪洲城的一大景观,久负盛名。
明靳学颜有《九冢诗》:
虹梁袅袅带荒陂,青冢垒垒似九疑。石马有魂嘶夜雨,金凫无羽泛洪池。
当年应下牛山泪,落日空留挂剑枝。试一投祠向冥漠,白杨无数起悲飓。
叶子说,叫你这么一说,还真有点肃杀的感觉。
为了缓和气氛,柳树非常轻松地说,不过传说中还有另外一种版本。说这里曾经有一个老员外,膝下无子,只有九个女儿,怕父母老来无依,便化作九个谷堆,陪伴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