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老师,我提个问题。水波不等老师应允,便自作主张地道,你讲的高高的天,淡淡的云彩,那天到底有多高,是离山三尺三的那个天吗?这淡淡的云彩,是淡蓝色的,还是白色的,还是淡灰色的,还是淡……
是啊,大雁飞远了,飞到哪里去了,是往南飞还是往北飞。
叶子看着这种局面非常的着急,她不安地叫着,水波,你为什么要捣乱?
要不是尊重她,早就把她轰下讲台去了。
水波一向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孩子,同学们称他为“智多星”,遇事经常到他这里来讨点子寻主意。他总是息事宁人的姿态,劝说大家,遇事要冷静,少安毋躁。而今天,他却首当其冲,极强的表现欲让他无法再冷静,甚至带点恶作剧的色彩。
水波,这是伟人的诗,大家的理解程度可能有些差距,你可以课下给她交换意见嘛,瞧,把班级纪律搞得多么糟糕。
正如叶子说的一样,同学们的情绪在水波的影响下,更加高涨。他们纷纷发难于老师,让老师回答水波的问题,把课文重新讲一遍。
行程二万,是直线距离还是曲线,是公里还是市里?
你讲得我们听不懂!
要不就让数学老师来给我们讲得了!
水波看着大家激昂的情绪,任凭事态的发展,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他不时地转过脑袋来向着叶子做着鬼脸,显示自己的号召力和把控力。
叶子几次想站起来制止这种恶作剧,可是她想自己刚走进新的环境,对大家还不太了解,一切都要入乡随俗。再者她人小言微,大家是不会听从她的意见的,只有把希望寄托在水波的身上。她说,水波,你既然这么看重老师讲课的方式,那你就可以告诉她,从时代背景,从诗人所处的地位和面对的形势及环境讲起,才能真正体会到这首诗的内涵。
李老师初次给大家上课,便遇到了如此的排斥,她无法应付此时的局面,一气之下便离开了教室。
叶子有些胆怯地埋怨水波说,瞧你把老师气跑了吧,还不赶快叫回来。
这是她咎由自取,洪洲一中是随随便便来的吗?教学向长,她应该为自己的水平付出代价。
水波不要这样吗,可能老师刚刚从教,没有教学经验,我们要给她成长的机会,不是人人生下来就注定什么都会干的。她可能是太紧张了。其实这首诗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朗朗上口,寓意深远,流传甚广。
水波借着叶子的口风,因势利导地说,既然老师走了,那我们就讨论一下这首诗好吗?
叶子欣然答应,说那太好啦!
水波说,这样吧,你先把你的理解讲一遍,然后我们再共同讨论。
叶子很认真地说,我以前认真地读过这首词,也请颇有诗词功底的外公给讲解过,最近我还查阅了有关资料。这是伟人的一首词,写于1935年,同年8月党粉碎了分裂红军的路线。9月中旬,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10月7日,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军,并一鼓作气,翻越了六盘山。此词,是伟人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说的是:长空高阔,晴朗的天空上飘荡着淡淡的白云。望着南飞的大雁,朝天边飞去。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里。说的是,不登临长城算不得什么好汉,屈指算起来红军已征战了两万余里的路途。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说的是,六盘山上雄峰挺拔入云,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说的是,今天我长缨之武装紧握手中,哪一天可以打败蒋家王朝,把狂龙捆缚。
叶子话音刚落,没料到却中了计。水波一反常态,突然间站起来,挥舞着双手大声对全班同学说道:静一静,大家静一静!来,请叶子老师讲一讲,让大家开开眼界,看看人家自学是怎样成才的?
一句话把叶子推向非常难堪的境地,她不知所措地摇着头,连连说,不!不!我不会,我不会,我真的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