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散文家刘开《问说》中曰: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质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孔子《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叶子便是孔子说的那个好之者,乐之者。她不单单是那个爱好学习的人,还是那个天生喜欢学习的人。并且有着强烈的求知欲。
几乎每一个学校,都有着一个通病,对于热爱学习并且有着良好习惯的学子格外的青睐。而叶子除了具备这些条件外,还是一个聪頴睿智的姑娘。安排在教室后排的座位,并不是因为叶子的个头高大,其实是校长的权宜之计。对于接纳叶子这样的学生,学校是没有先例的,她既不属于报考,又不是转学,也没有任何学校的介绍和推荐,从幼儿园直接跨越了所有的正规教育,破格进入正规的重点高中学习的,这在学校历史上是从未有过先例的。思来想去,把瘦小的叶子放在这个位置上,有好多的问题便可解释了。如上所述,无论是插班生还是旁听生还是什么其他名堂,他都可以解释的过去。
其实叶子感觉好极了,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窗明几净,桌椅摆放的井然有序。正前方,是一块长方形的黑板,黑板上虽然干干净净,分明写满了梦想和未来。她还看到了有一扇大门在徐徐向她打开,里边有耀眼的光芒,在不停地闪烁,照亮她踏向书山学海的阶梯,是她通向理想的凯旋门。
其实单纯的像一片白纸的叶子,想得很简单,只要进了这个学校,她便是洪洲一中的学生。至于坐在什么地方,都没有看得太重。条件再差,与她在山里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两间土坯房,四处漏风煞气,雨天外边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外边停了雨屋里还在下;冬天,雪花飘飘扬扬来伴读,跌落在课桌上无声地哭泣;只有春秋天阳光明媚,微风送暖,与读书的孩子们共同书写着未来。
叶子来洪洲市一中听的第一堂课是语文。
刚从师专毕业的小李老师,站在讲台上,非常腼腆和拘谨,机械地书写着伟人诗词: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耸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也许是欺生,也许是好奇,李老师往黑板上书写文字的时候,教室里像是飞来了一群乌鸦,恬噪吵杂骚动不安,哇啦哇啦的如同集市一般。
叶子静静地翻开书本,学着老师的样子,把黑板上的诗,一笔一画地抄写在了练习本上。由于个头矮,她要不时地站起来,认真地辨认着黑板上的每一个字。
前边位上的大个子男生,猛地转过头来,不客气地拿起她的本子,调皮地说,噢,叫叶子呀!这名字真好听,来认识一下,我叫水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同班同学了。不!这叫亲同学,是不隔班不隔届的亲同学。
叶子接受了他的友谊,脸红红的,非常友好地点点头,作为回答。
男生意犹未尽,煞有介事地说,我见过你,以前你就住在大院里。后来怎么就不见影了呢?是进五七干校了?还是下放了?
听了他的话,叶子认真地看着眼前的男孩,不禁被他吸引了:白皙光洁的脸庞,透着无法掩饰的幽默和调皮,却用故作的严肃和认真试图将其隐藏起来;朝霞浸润过的眼眸,明亮、深邃、神秘,泛着迷人的色泽;一双高挑的浓眉,还有挺拔的鼻梁下的那副棱角分明的嘴唇,无一不彰显着优越、优雅和高不可攀。
叶子搜寻着记忆。在她家搬出大院之前,印象里从来就没有看见过这个人,出于礼貌,她仍然友好地点了点头。
水波似乎看出了叶子在努力地排查着记忆,自我解嘲地说,别瞎想了,给你开玩笑的。其实,我是在你家搬走的前一个星期搬进来的,你那时是个骄傲的公主,不会注意我的。可我认识你,想不到吧?山不转水转,我们现在竟然成了亲同学。
水波还想说什么,叶子见老师的眼光朝直视这边,赶紧使了个眼色。
水波给了她一个怪脸,佯装借橡皮,转过去了脑袋。
李老师先用粉笔在第一句上,划了一道横线。用她那特有的家乡口音,大声地说,天高云淡,顾名思义,就是高高的天上飘动着淡淡的云彩,看来这是一个大好的晴天;大雁飞远了,飞到看不见的地方去了,这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