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白露节,夜凉白天热。
今天是星期天,院内小伙伴不上课都在地坝里玩。唐凡丁跟自家小堂弟玩了会,就扛起锄头跟着喂完鸡和猪的唐妈妈去地里完成昨天未尽之事。随着日头的升高,汗珠慢慢淌下来,真应了“除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种田真不是好玩的,但唐妈妈从不抱怨,像那兢兢业业的黄牛。
一连挖了几天,稻田里的排水沟终于成功了,把稻田分成了若干大大小小的方块,为以后的试验种植做好了准备。这期间,唐妈妈种了萝卜、白菜。
9月8日,又是一个星期六,唐凡丁一个人背上小背篼,拿上一根长长的竹竿去捡拾油桐籽。油桐是川省一种重要的工业油料作物,用途十分广泛,属落叶阔叶,“清明一候桐花开”,北宋科学家陈翥著有《桐谱》,并赞道:“吾有西山桐,桐盛茂其花。香心自蝶恋,缥缈带无涯。白者含秀色,粲如凝瑶华。紫者吐芳英,烂若舒朝霞。素奈亦足拟,红杏宁相加。世但贵丹药,夭艳资骄着。歌管绕庭槛,翫(wán)赏成矜夸。倘或求美材,为尔长所嗟。”油桐树高2-3丈,枝繁叶茂,扎根较深,可以在树下种植多种农作物:小麦、玉米、甘薯、豆类等;小麦这些作物根浅株矮,不会跟油桐争夺光照和营养,但油桐多少会影响下面的农作物。
唐凡丁此次仅是搜索已经被主人家收获过的少量漏网之鱼。桐叶绿意斑驳,圆圆的果实躲在枝叶间,需要极大的耐心与细心。树干上的唐凡丁见枝头叶片间有一个,仗着身轻慢慢移到细细的叉枝上,探出竹竿,打下果实,仔细记住掉落的地方。待到下树,他凭记忆在茂密的甘薯叶蔓中一一找到。每找到一个油桐总是让人喜出望外。但走了一道道山岗,爬了一棵棵大树,唐凡丁的收获也才半背篼,看来大人们收获时挺仔细的。不过有个意外之喜:发现几枝槲寄生。
这些槲寄生株形扁平似螃蟹脚,故称螃蟹脚,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唐凡丁回家后,把这些稀少的螃蟹脚用麻捆扎起来,吊着阴凉通气处,待风干后需要时再使用。
9月10日,星期一,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一大早,唐凡丁兴奋地起床准备去学校欢庆教师节,忽然想起,今年是84年,明年才会确立第一个教师节。哎,真是“狗咬猪尿泡——空欢喜”。
但还是看见唐妈妈在泡糯米,准备煮熟打糍粑。晌午时分,性急的苟圪儿洗干净了石制的兑窝(石臼),将热气腾腾的蒸糯米倒入其中,他家苟老汉用木制的棰杵使劲地捶打。起初由于配合不佳,苟圪儿不是被烫着,就是被捶着,渐渐地,配合渐入佳境。在几人duang duang地轮换捶打下,白白的糯米由晶莹的米粒慢慢变成粘稠的糯米团,再慢慢地变成半透明的、白色细腻的、绵软柔韧的糍粑。再把这糍粑揪成一个个等大的团儿,压成一个个漂亮的圆饼。白色的糍粑或许代表那皎洁的圆月,象征圆满和纯洁。李白在“古朗月行”中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何尝没有借明月述说思乡之情,抒发明月蒙尘的愤懑之忧。
轮到自家打糍粑时,唐凡丁打了一盆温水放在一侧,当唐妈妈捶打一下,他就快速地翻动一下,随即飞快地将手放入温水中,一可以降温防烫,二可以减少糍粑的粘连。当糍粑舂成后,唐凡丁揪了一团放入嘴里,那淡淡的稻米香味合着浓浓的自然气息扑鼻而来,一股淡淡的香甜激活了味蕾,在唾液的滋润下让人欲罢不能,只可惜不能多吃。中午是红糖糍粑、炒了前一天赶碑高买的肉、一些时令蔬菜,晚上唐隆难得地没有骂人,一家人过了一个难得的、没有月饼的中秋佳节。
生活更多时候是平淡的。留个小问题:白露节气大概有多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