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个病人不是我的患者,但是因为他在我们科室也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了,所以我们科室的医生也都熟悉了他,基本上每个人晚上夜班都被他叫起来过。他只有30来岁,正是血气方刚,在自己的事业上大展身手的时候,却没想到生活给了他重重一击。他原来是他们市里的高考状元,去了北大念书,博士毕业,本来应该迎接他的是各种好单位的offer,却诊断出来结肠癌晚期,整个腹腔转移,我那天值班的晚上,他的皮下长出来脓包破溃,流出来很多脓水,本想着给他把脓液排出来,却似乎里面的脓腔很大似得永远都排不完,给他用棉垫敷上了过后没多久就又浸湿了,来回折腾了几次后总算能够安稳一点,脓液不往外“喷”了。后来情况一天天恶化,出现了肠瘘,又因为腹腔内的情况很糟糕,没法做造瘘,所以导致不能井口进食,只能静脉营养,可这个营养远远不够,导致他也越来越虚弱。每次查房,经过他身边,他已经瘦弱不堪,双颊凹陷,眼球突出,上颌骨和下颌骨都分外明显,整个皮囊勾勒出他的骨骼轮廓。他的母亲每天就这样守在他的旁边,她焦急却无奈,就这样在绝望中一天天数着过日子。他的情绪在这个时候也特别的敏感,那天我值班的时候,因为来来回回弄了几次,他似乎也察觉到母亲情绪上的波动,委屈地对妈妈说:“妈妈,你不要怪我。”言语中却透露着“妈妈你不要丢下我”这样的情绪。“哎,你都这个时候了,我怎么会怪你呢。”其实母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也没有带太多情绪,只是有什么,也只能是无奈。
后来就这样持续了大概有2个多月吧,他能坚持这么久其实有点意外,但还是发生了意料之中的事情,他因为长期卧床,加上肠瘘,导致腹腔感染,还是多耐,感染控制不住。肿瘤病人就是这样,肿瘤细胞会破坏患者的免疫系统,让他们比正常人更容易感染,而且经常无法控制,很多晚期肿瘤患者最后会因为感染而去世。
在他去世的前几天我值班,他母亲让我去看看他,因为他陷入了昏迷,整个人呼吸急促、心率快,呼之不应,唯有血压还是在正常的范围,我告诉他目前这样也坚持不了多久,他母亲也没有焦虑,也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悲伤,只希望他走的没有痛苦,可能该悲伤了太久,真到了生死离别的边界时竟发现也没有眼泪了吧。
几天后他走了,很平静。。。。。
后面我们几个同事闲下来就会说道这事儿,老天就是这么不公平,发给了他一张特等坐的票,却没能让他赶上去往未来的车。自己虽然成绩平庸,坐上二等座慢慢悠悠的一路过来,虽然艰辛,但每逢节假日都可以跟亲人团聚,说说话,也是一种幸福。
但这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现在肿瘤的发病年龄越来越低龄话,我会在科室里碰到只有7,8岁的过来做化疗,自己也管过15岁得髓母细胞瘤的孩子,20岁得腺泡状肉瘤的孩子,当然这跟病种也有关系,有些肿瘤易发年龄就在青少年。这些患儿的家属都是不顾一切的去救孩子,老年人若是得了肿瘤家里人可能还要顾及一下医疗成本,但是对于孩子,家属只希望能够让他们在这世上哪怕多几个月,他们付出再多都心甘情愿。面对这些孩子,我当然也希望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效果,我希望每次复查时告诉家长的都是“很好,又缩小了”,而不是“你这个可能要换药了”,更不想对他们说“现在没有什么好办法了”。我也在祈祷。虽说有的肿瘤预后确实不好,但我希望那天能够晚一点到来,让持续缓解的时间更长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