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父母怒,不说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又曰:事亲有隐而无犯。又曰:父母有过,谏而不逆。又曰: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言穷无所之也。或曰:谏则彰亲之过,奈何?曰:谏诸内,隐诸外者也,谏诸内则亲过不远,隐诸外故人莫得而闻也。且孝子善则称亲,过则归己。《凯风》曰:“母氏圣善,我无令人。”其心如是,夫又何过之彰乎?
——司马光《家范》
白话
如果父母生气,不高兴了,把子女打得流血,子女也不能怨恨,仍然要孝敬父母。又说:子女侍奉父母亲,可以为他们遮掩过错,却不违忤他们。又说:父母有错,劝谏他们却不违忤他们。又说:子女多次劝谏,父母还不接受,子女就大声哭泣,跟在他们的左右,这指的是到了毫无办法的时候。有人说:劝谏父母就会显出他们的过错,怎么办?回答说:在家劝谏,当着外人就要替父母隐瞒。在家劝谏,父母的过错就能被制止;在外隐瞒,别人就不会知道父母的过错。而且孝子总是把善行归功于父母,而把过错归咎于自己。《凯风》说:“母亲圣善贤良,我自己是个品德不好的人。”子女如能孝敬父母到这样,又怎么会显露出父母的过错呢?
家训史话
原谷有个祖父,年老了,原谷的父母很讨厌他,想抛弃他。原谷那年十五岁,他对父亲好言相劝,说:“祖父生儿育女,勤劳节俭了一辈子,你怎么能因为他老就抛弃他呢?这是违背道义的。 ”父亲不听从,做了一辆小推车,载着祖父,把祖父抛弃在野外。原谷在后边跟着,就把小推车带了回来。 父亲问说:“你带这个不吉利的东西回来做什么?”原谷说:“等将来你们老了,我就不必另外再做一辆,所以现在先收起来。”父亲听了很惭愧,对这件事很后悔,于是就去把祖父接回来继续赡养他。
《宋稗类钞》中载有这样一件事:宋朝有个名叫苏掖的常州人,官至州县监察官。他家中十分有钱,但却非常吝啬,常常在置办田产或房产时,不肯付足对方应得的钱。有时候,为了少付一分钱,他会与人争得面红耳赤。他还最会趁别人困窘危急之时,压低对方急于出售的房产、地产及其他物品的价格,从而牟取暴利。有一次,他准备买下一户破产人家的别墅。竭力压低房价,为此与对方争执不休。他儿子在旁看不下去了,忍不住发话道:“爸爸,您还是多给人家一点钱吧!说不定将来哪一天,我们儿孙辈会出于无奈而卖掉这座别墅,希望那时也有人给个好价钱。”苏掖听儿子这么一说,又吃惊,又羞愧,从此开始有所醒悟了。
古训今鉴
家庭关系中父母与子女是最重要的关系。一旦父母有错,要委婉的提出来,如果他们不接受,应该换一种方式提醒。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改变,很多家长和孩子之间已经成为朋友关系,但是还请孩子记住长幼有序,对父辈的尊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应该忘记。父母有错,我们要试着去调节,劝导,而不是指责、忤逆。故事中的两个孩子都通过巧妙的方式说服了父母不正确的做法,既能帮助父母修正过错,又不会冒犯父母,这才是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