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力是科学探究过程中一种基本的和普遍的能力,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个人的智慧应从观察天上和地下的实在的东西中来,同时观察越多,获得的知识越牢固。”。幼儿观察力的提高不仅对于科学学习有益,对幼儿的思维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也十分有益。
幼儿的天性中,对一切新奇的东西都有着极大的兴趣,周围的世界都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但是,幼儿往往不能自觉地进行有目的地观察。
首先,要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观察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观察的效果。幼儿的观察具有无目的、无顺序、无系统等特点。在观察活动中,他们常常先看最感兴趣的那些部分,把布置的观察任务丢在脑后。比如,组织幼儿去野外观察春天的景色,很多幼儿只全神贯注地看树枝上的小鸟;去工厂参观,很多幼儿只被转动的机器所吸引;参观图片展览,幼儿只注意图片中颜色鲜艳的画面……因此,父母在组织幼儿观察活动时,要注意让幼儿明确观察目标,引导他们去观察所要求观察事物的主要方面。
其次,要引导幼儿按顺序进行观察。观察对象不同,观察的顺序也有所不同。一般情况是先整体后局部,先全貌后部分;从下至上,由近及远,如观察大公鸡,就要先认识大公鸡的全貌,再看头、身、腿、爪、尾。对身体各部分有印象之后,再分头细看鸡冠、喙、眼、耳等等。如观察植物,认识花草、树木、蔬菜等就要从下至上,按照根、茎、叶、花、果实的顺序观察。观察景物、图片,就要从全貌到局部,由近及远地观察。教师指导幼儿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经常训练,可使幼儿的观察逐步全面深入,思维活动趋于有序性和系统性。
再次,要引导幼儿有比较地进行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指导幼儿进行比较性观察,就是让幼儿观察两种以上事物,比较事物的异同。幼儿掌握了这种观察方法,有利于他们提高辨别、分析、概括事物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幼儿在认识了鸡、鸭、鹅以后,再作比较观察,既能发现它们的共同属性(身上长羽毛,有两支翅膀,两条腿,两只爪子),又能找出其差别(鸡嘴是尖的,鸭、鹅嘴是扁的;鸡比鸭小,鸭比鹅小;鸭鹅有蹼,会游泳,鸡爪上没蹼,不会游泳)。这种比较观察的方法能使幼儿把握各种事物的异同、现象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某些内在联系,对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努力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注意观察能力对智力发展的重要性。幼儿对美术绘画有着天然的兴趣,让其在信手涂鸦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去观察所画物品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反光性等特点。
第四,在种植、养殖活动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幼儿天生对小花、小草、小鸡、小鸭等生物存在强烈的兴趣。家长、教师在与孩子一起种植、养殖的过程中,作出一定的观察计划,填写观察记录,记录下不同时期的观察结果,对幼儿观察力的目的性的培养有益,同时培养幼儿观察活动的坚持性和科学观察的规范性,幼儿能够经历几次这样的观察和记录对其科学素养的培养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第五,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活动
客观事物的特征是多方面的,如:色、香、味、软硬、光滑、粗糙、大小、冷热、形状、声音等。在幼儿观察时,要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器官去感知事物各方面的特征,让幼儿多看、多想、多听、多讲、多摸一摸、多嗅一嗅,以加深幼儿对事物的印象。如观察小鸡,除了看它的外形,可以让幼儿用手去摸一摸小鸡的绒毛和尖尖嘴,用米喂小鸡。如认识水时,让幼儿多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倒一倒。幼儿运用了多种感官感知,知道水是透明的、无色、无味、可以流动的液体等特征。通过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活动,不仅能让幼儿学得积极、生动、愉快,还可以培养训练幼儿各种感官的敏捷性。
第六,教幼儿做好观察记录,写好观察日记
观察过程中,老师要教幼儿学会做观察记录,写好观察日记,这样做,便于幼儿做好观察总结。如:我们班有次组织主题活动——蔬菜,班上的幼儿种了油菜,没过几天,孩子们就发现黑色的种子裂开了小缝吐出了小芽芽,孩子们都非常高兴。我就提醒他们把观察到的情况画下来,并要求他们每天认真观察,就像给种子拍好成长的“小照”,孩子们细致地观察着“什么时候小芽芽长大了一些、小芽芽长出了嫩绿的小叶、小叶子变成了大叶子”等等。孩子们在种植、管理、观察、发现的过程中,观察力得到了提高,获得了更完整的知识。
第七,训练孩子表达观察结果的能力
幼儿观察后,教师要让幼儿通过讲述、舞蹈、绘画、做做玩玩等表现自已的观察情况和感受。如观察各种各样的汽车时,我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他们观察到的车的外形性能,允许幼儿在观察中互相交谈,鼓励幼儿提出问题。观察回来,我教幼儿唱《小汽车》的歌曲,让幼儿玩开汽车的游戏。组织幼儿画、拼、塑造、制作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在这个讲、做、玩、想、唱的过程中,既巩固了观察所得的知识,又加深了观察所得的印象,对事物的认识就更全面、更深刻了。
第八,为儿童创造良好的观察环境提供适宜的观察对象
研究表明,单调地环境不如丰富的环境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静物不如动物更能引起孩子观察的兴趣.有人作过这样的研究:让幼儿观察盆景,一般只能持续1~2分钟,而观察观色却可以持续5~6分钟。如果是观察正在变化中的动物,如正在脱皮的蝉、蜻蜓等,持续时间就会更长。
所谓良好的观察环境,是指环境要丰富多彩,可观察的事物多,但不杂乱,音响丰富,但无噪音,色彩鲜艳,但层次分明,不互相干扰;与人交往的机会较多,但不过分频繁等。所谓适宜的观察对象,是指事物具体、生动,活泼,具有好看、好听、好玩、好闻、好尝等特性中的某些特性,容易引起儿童注目,儿童经常接触,比较熟悉;色彩鲜艳,轮廓清晰;对幼儿身心健康没有害处。
总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是让幼儿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途径。没有观察,幼儿就不可能对客观世界有真正的理解,就不能获取完整的知识;有了好的观察力,幼儿就等于有了一把认识世界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