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人,元朝闻名海内外的大学问家。
宋濂少年时就热爱学习,但因为家里贫穷没钱买书,只好经常向人家借书。他把借来的书,口读手抄心记,然后按时归还书的主人。认真读书,本来就是艰苦的过程,天寒地冻的隆冬时节,屋子里的温度和外边相差无几,宋濂每每被冻得手指头都伸不开,连砚台里的墨都冻住了。尽管如此,宋濂丝毫不曾懈怠,仍旧读书抄书不辍,。抄完了借来的书,宋濂总是及时送还,从来也不曾违约。因为宋濂借书讲究信用,有书的人也都愿意把书借给他。诚实守信,使得宋濂“遍观群书”。
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使自己得到深造,宋濂经常走出家门,向名师高人请教。最初他在文人梦吉门下,在“五经”方面受益匪浅。后来他又师从吴莱,习学古文,得其真传。开始,吴莱并不喜欢宋濂,似乎是因为宋濂必恭必敬的态度引起了他的反感。在吴莱看来,一个真心求知人,怎么会像官场上的人一样,对有用的人就趋炎附势、点头哈腰的呢?
尽管吴莱对宋濂看不惯,但宋濂似乎并未觉察,神态如初,仍旧站在吴莱的身边,。时间长了,宋濂对老师始终是那样的神态,毕竟还是学到了许多知识。
宋濂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不知道。等走到旅舍,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他洗手暖脚,拿被子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宋濂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受,即使这样宋濂仍旧痴心不改。出身有钱人家的同学,吃得饱,穿得暖,唯独宋濂衣单饥肠。有人问宋濂:你觉得富贵如何?宋濂不假思索地回答:“略无慕艳意”,他对富贵人家的同学,并没有羡慕眼热的意思。当然,宋濂追求的是学问,对眼前的浮华,怎么会去计较呢?
宋濂勤奋好学,终身坚持。即便后来学有所成,仍旧虚怀若谷,被人称道。宋濂本来已经很有名气了,连当时的两个名家都认为宋濂的学问在他们之上,但宋濂仍旧对这两位极其谦恭。
他在《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记述了他求学的经历之后,不禁感叹道:“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勤”与“艰”两个字概括了宋濂的治学精神。其实,所有的求学者,几乎都要经历勤奋与克服困难的过程。懈怠、懒惰,无所成;怕吃苦,畏惧艰辛,必定学无所成。宋濂告诫太学的学生,在学习条件优越的情况下,“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学不好,没有德行,不是天分低下,而是不如我用心专一,是怪不得别人的。
简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宋濂的勤且艰,在嗜学的他自己看来并不是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