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字承祚,三国时人。
五六岁时,陈寿就开始跟着父亲在家中读书写字。他天资聪颖,勤学好问,在19岁那年就把家中的全部藏书读完了。他这时还在一所私塾里读书,私塾先生教的书本他很快就学会了。他渴求学到新的知识,便到很远的地方向一位叫谯周的老师求学。
陈寿的老师谯周,对孔子的学说很有研究,被朝廷封为光禄大夫(亲近皇帝的高级顾问官),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古代史学家。他开办的私学在巴蜀一带最出名,许多豪门贵族都把子弟送到这里来读书。
陈寿来到这里以后,勤奋学习。从来没有一个学生读过的竹简、帛书,一捆捆一堆堆放在角落里无人过问,陈寿却把它搬了出来。每天,天刚蒙蒙亮,他就爬到山坡上去读书;当夜阑人静的时候,陈寿仍然独坐在书院的烛光下刻苦攻读。谯周的学堂里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用功的学生,他高兴地说:“昔日仲尼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我几十个学生中出了一个陈寿,也算不枉终生为教啊!”
在谯周的指导下,陈寿进步很快。他精心研读了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钻研了六艺以及天文、历法、算术、医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他最爱读的是那些古代的历史名著,春秋战国的群雄争霸,秦汉王朝的兴亡更迭,都引起了他莫大的兴趣。《尚书》、《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史记》、《汉书》等,他读了一遍又一遍。那时候,还没有发明印刷术,为了得到这些书,陈寿一面读,一面抄,一面背。他不仅为历史上那些动人的故事所激动,而且对那些写史的人也非常敬仰。他立志长大以后,也能当上一名史官,给后人留下一部史书。
五年寒窗,陈寿孜孜不倦地苦读,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青年。他这时感到,要写史书,光靠读书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要搜集和整理资料。于是,他告别了老师,回到了故乡。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他终于写出了著名的《三国志》,这部书凝聚了他毕生的心血。
《三国志》善于叙事,文笔简洁,剪裁得当,当时就受到赞许。在我国浩瀚的史书典籍中,《三国志》占有重要的地位。一千多年以前,它就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为“四书”,在“二十五史”中,它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
简评:
陈寿有一个燎发读书的轶事:孤灯夜读时,困倦瞌睡,他就用燃烧的麻梗烧自己的头发提神,然后一直读书到天亮。这种自虐自是不可取,进取精神却是要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