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译文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能以三十二种相貌特征,去判断他是佛吗?”
须菩提回答说:“应该可以的,应该可以的,应该可以用三十二种相貌特征,去判断他是不是佛。”
佛陀听完须菩提的回答后,解释说:“须菩提!如果能用三十二种相貌特征,去判断他是不是佛,那么你如果看到转轮圣王(管理四大部洲的国王,他也有三十二相。)你也会认为他是佛陀。”
须菩提听了之后,立刻禀告佛陀说:“世尊!我现在了解您的意思了,是不应该以三十二种相貌特征,去判断他是不是佛。”
当须菩提讲完时,世尊再说出四句偈语:“如果有人想见到佛陀的外表相貌,想听到佛陀的说法声音,因此每天焚香祭拜,祈求感应,这是迷昧之人的所作所为,而不知佛须在心中求,不是心外求,所以有以上行为的人,那是正路不走,偏走邪路,永远也见不到自性如来。”
释家智慧故事
佛家讲“万事皆虚,万物皆空”,是说凡间的事物所呈现出来的表象都是不真实的,只有潜心向佛,看穿尘世的虚无,才可获得正果。
相传,神会十三岁时便去参拜慧能。慧能:“你千里跋涉,是否带来你最根本的东西?如果你带来了,那么你应该知道它的主体是什么?你说说看。”
神会:“ 这东西就是无主,见就是主。”
慧能:“你这小和尚,词锋倒也敏利。”
神会:“师父坐禅时,是见还是不见?”
慧能打了他三杖,问他:“我打你是痛,还是不痛?”
神会:“ 我感觉也痛,也不痛。”
慧能:“那我是也见,也不见。”
神会:“什么是也见,也不见?”
慧能:“我见,是因为常见自己的过错;不见,是因为我不见他人的是非善恶。至于你不痛,那么你便像木石一样没有知觉;如果是痛,那么就像俗人一样会有怨愤之心。见和不见,都是两边的执著,痛和不痛都是生灭的现象啊!你还没有见到自性。”
神会听了大为惭愧,立刻向慧能行礼。慧能谆谆地教导他:“你如果心迷不见,就请教大德高僧。你如果心悟见性,就依法修行。你执迷不悟,却来问我见与不见,我悟不能代替你悟;你悟也不能代替我悟。为什么不自证自见,反问我见与不见。”神会再次行礼,礼拜了上百次,求师父饶恕。从而成为慧能最虔诚的信徒。
一天,慧能向众人说:“我有一个东西,没有头也没有尾,没有名也没有字,没有背也没有面,你们大家知道是什么东西吗?”
神会:“ 这是诸佛的本源,我的佛性。”
慧能:“ 告诉你无名无字,你偏要叫它本源佛性。你也只能做一个注解佛法
的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