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郑板桥在淮县刚任县官的时候,一位白发苍苍的私塾先生前来告状,状告有一位财主请他教学,议定一年酬金八吊,但到年底,财主分文未给。郑板桥听了半信半疑,他怀疑这位塾师无能,误人子弟,导致主人不给酬金。于是,说:“你口说无凭,我不能相信你一面之辞,这样吧,我当面试你一试,你看可好?”私塾先生说:“请大人出题了。”
郑板桥想了想说:“就以‘塾师’为题目,你自撰一副对联吧。”私塾先生拿过纸笔,写下了一副自道苦衷的联句:
伤心夜雨打蕉窗,点半盏残灯,替众生改之乎者也;
回首秋风扫梧院,持一支秃笔,为举家谋柴米油盐。
郑板桥见他写得工整贴切、生动凄苦,不断点头称“好”,但还是不放心,又说:“我再出个上联,你对对看。”于是便以大堂上灯笼为题,出联: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
塾师顺口对道: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郑板桥见塾师对对还挺工整,并非无能之辈,于是便把欠下塾师酬金的财主找来,当下判定塾师为胜。财主不敢再赖账,乖乖拿出八吊钱给了塾师。老塾师千恩万。郑板桥县衙缺人,便将他留在了身边。
简评:
老塾师第一副对联写得分明工整贴切、生动凄苦,而郑板桥却不放心,缘于他担心有作弊之嫌——怀疑老塾师是事先写好或从别处抄的对联,而验证的方法很简单,那便是不给其作弊的条件,当堂出题,这样临时的出题具备随机性,而老塾师当堂回答得甚为妥当则反映出了他的真才实学。一问一答,俱是才华和人格的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