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人足所履,不过数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颠蹶于崖岸,拱把之梁,每沈溺于川谷者,何哉?为其旁无余地故也。君子之立己,抑亦如之。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余地也。吾每为人所毁,常以此自责。若能开方轨之路,广造舟之航,则仲由之言信,重于登坛之盟,赵熹之降城,贤于折冲之将矣。
——颜之推《颜氏家训》
白话
人脚所踩,宽不过几寸,然而在咫尺宽的山路上行走,一定会摔下去;从很小的独木桥上过河,也往往掉入河中,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可活动的余地,人要在社会上立足也是这个道理。最诚实的话,别人不会相信;最高尚的行为,别人往往产生怀疑,都是因为这类言论、行动,没留余地。当我被别人诋毁时,就常常以此自责。如果能开辟平坦的大道,加宽渡河的浮桥,就能像子路那样,说话真实可信,胜似诸侯登坛结盟的誓约;像赵熹那样,招降对方的城池,赛过却敌致胜的将军。
家训史话
《菜根谭》说:“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留人宽绰,于己宽绰;与人方便,于己方便。《周易》曰:物极必反,否去泰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行不可至极处,至极则无路可续行;言不可称绝对,称绝则无理可续言。做任何事,进一步,也应让三分。古人云:“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长孙皇后是历史上有名的宽宜有度的人。她深知作为“国母”,其行为举止对皇上的影响相当大。因此,她处处注意约束自己,处处做嫔妃们的典范,从不把事情做过头。她不尚奢侈,吃穿用度,除了宫中按例发放的,不再有什么要求。她的儿子承乾被立为太子,有好几次,太子的乳母向她反映,东宫供应的东西太少,不够用,希望能增加一些。她从不把资财任情挥霍,从不搞特殊化,对东宫的要求坚决没有答应。她说:“作太子最发愁的是德不立,名不扬,哪能光想着宫中缺什么东西呢?”她不干预朝中政事,尤其害怕她的亲戚以她的名义结成团伙,威胁李唐王朝的安全。李世民很敬重她,朝中赏罚大臣的事常跟她商量,但她从不表态,从不把自己看得特别重要。皇上要委她哥哥以重任,她坚决不同意。李世民不听,让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做了吏部尚书,皇后派人做哥哥工作,让他上书辞职。李世民不得已,便答应授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皇后这才放了心。此后的朝政官任中,长孙无忌也经常受到皇后的教导,成为一代忠良。
古训今鉴
俗话说:“过头饭不吃,过头话不讲。” 万不可把事做绝,一方面给自己留余地,行不至于绝处,言不至于极端,有进有退,以便日后更能机动灵活地处理事务,解决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是给别人留余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也不要把别人推向绝路,万不可逼人于死地,迫使对方做出极端的反抗,这样一来,事情的结果对彼此都没有好处。要时时处处为自己留下可以回旋的余地。如果做事太过分,没有分寸,只想把对手往悬崖下逼,那么,先掉下悬崖的往往是你自己。留三分余地给别人,就是留三分余地给自己。为人处事中,我们不能只考虑眼前的得失,考虑到以后的生存和发展才是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