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虙子贱云:“诚于此者形于彼。”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察之未熟耳。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让卿,王莽辞政,当于尔时,自以巧密;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近有大贵,以孝着声,前后居丧,哀毁踰制,亦足以高于人矣。而尝于苫块之中,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左右童竖,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谓其居处饮食,皆为不信。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颜之推《颜氏家训》
白话
我见到世上的人,清名播扬但金钱暗入,信誉昭著但许诺有亏,真不知是不是后面的矛戟,在捣毁前面的盾牌啊!虑子贱说过:“在这件事上做得真诚,就给另件事树立了榜样。”人的虚或实,真或伪固然在於心,但没有不在行动上表现出来的,只是观察得不仔细罢了。一旦观察得真切,那种巧于作伪就还不如拙而诚实,接著招来的羞辱也够大的。伯石的推让卿位,王莽的辞谢政权,在当时自以为既巧又密,可是被后人记载下来,留传万世,就叫人看了毛竖骨寒了。近来有个大贵人,以孝著称,先后居丧。哀痛毁伤过度,这也是以显得高於一般人了;可他在草荐土块之中,还用有大毒的巴豆来涂脸,有意使脸上成疮,来显出他哭泣得多么厉害,但这种做作不能蒙过身旁童仆的眼睛,反而使外边人说他丧中的居处饮食都在伪装。由於有一件事情伪装出现假,而毁掉了百件事情的真,这就是贪名不足的结果啊!
家训史话
王莽是西汉末年时新朝的建立者,大奸似忠,是中国古代史上最著名的野心家、阴谋家。王莽出身于西汉末年声势显赫的外戚之家。但由于王莽之父早死,未能受封。所以,与其他兄弟相比,王莽是孤独贫寒。但是,他又是个极有抱负的人,为了尽可能多地钓取名誉,他不怕艰苦,更不怕付出重大代价。在不放弃任何机会地沽名钓誉方面,王莽堪称盖世奇才。
早年的王莽就颇有美名。父兄不在人世,他主动承担起了家庭的生活重担。他孝顺老母,尊敬寡嫂,养育孤侄;他生活俭朴,待人廉恭,倍受乡里赞誉。他又勤奋好学,师事陈参,受《礼经》,“被服如儒生”,给人们留下了儒雅博学的美好印象。
当然,王莽的这些举动决非无意而行之,在颇有权势的伯父、叔父面前,他将自己的这套“孝”功就练得更加细致入微、真挚感人了。其伯父大司马王凤生病时,王莽曾守候榻前,小心侍奉,煎汤尝药,一连数月不解衣带,顾不上寝食梳洗,结果“乱首垢面”,形容惟悴。看到侄儿比亲生儿子都孝顺,王凤十分感动。临死时,太后来探望,王凤郑重的将王莽托付给太后及皇上,希望他们予以照料。王凤死后不久,王莽便当上了射声校尉,进入仕途。王莽的孝顺也博得了叔父王商的怜爱,他甚至上书给成帝,要把自己的封邑让出一部分来给王莽。
王莽自己一直过着非常检朴的生活,他的封邑收入全部都用在了聘贤养士之上了。一次,王莽母亲生病,公卿列侯遣夫人前来问候。这些夫人们个个华裳丽服,佩玉戴珠,乘着高马驷车,来到王莽的大司马府第。王莽夫人慌忙出外迎接,这些贵妇们看到眼前的这位女人“衣不曳地,布刚蔽膝”,十分寒酸,还以为是府中供以驱使的婢女,经过交谈才知道,这就是权倾朝野的大司马王莽的夫人,都惊讶不已。此事不胫而走,广为传播,人们无不赞美,钦佩王莽的俭朴廉洁。
成帝病死后,哀帝继位。新的外戚势力形成,与王氏势力展开了激烈的权力角逐。在此形势之下,王莽采取以退为进之策,请求辞职,以便积蓄力量,准备东山再起。此时的他,更加重视沽名钓誉。他的儿子杀死一名家奴,王莽大怒,痛责其子并迫令其自杀偿命。这在封建时代是一件绝无仅有的举动,使王莽获得了极大的名声。王莽隐退刚三年,上书为他鸣不平、呼吁他重返政坛的官吏就有一百多名。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王莽重被起用,再次出任大司马。
出台的王莽已今非昔比,他开始施展铁的手腕,扶植亲信,排除异已。但是,他始终忘不了摆出一副正人君子、孝子忠臣的面孔,欺上瞒下,一方面骗取太后的信任,一方面以小惠收买人心,为自己歌功颂德。
接着,王莽又毒死了汉平帝,立两岁的子婴为帝。此时的王莽在朝中已是说一不二的人物了。不久,便发生了王莽制造“天命”,篡夺天下的事。
古训今鉴
在颜之推看来,一个人是否真诚,完全是他内心的需求。如果他只是为了博取好的声名,故意装出一副真诚的样子,那么,他迟早会露出马脚来。贪利固然是贪,贪图名声,沽名钓誉也是贪。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是指真正廉洁的人并不一定树立廉洁的名声,那些树立名声的人正是国为贪图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