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喜欢抚琴弄乐。这不仅在富有的人中间流传,贫苦的人也以此求乐。在一座深山里,住着一个姓齐的山民。这山民虽然日子过得艰辛,但很有情趣,喜欢音乐。他听说有一种叫琴的乐器,弹起来声音很美。于是渴望得到一把琴,听听美妙的音乐,并且能学会弹琴。于是他便四处打听,见人就问琴是什么形状。一天,他又碰上了一个从山外来的人,这个人见过琴,就告诉他琴的样子是前宽后窄,上圆下方;头高尾低,琴表面覆盖着丝弦,用手弹拔,就会演奏出清越优雅的声音,十分悠扬悦耳。这个姓齐的山民听了这一段描述,脑子里就深深地印上了“上圆下方、前宽后窄、头高尾低”的形象。他高兴地对那个人说:“好,我记住了。”
过了一段时间,他外出办事,在路上遇上了一背着一种叫筑的乐器的人。他眼睛一亮,立刻跑到那人跟前,仔细地打量着“筑”,背筑的人便取下筑来由他观看。他左瞅右瞧,摇摇头说:“这琴也不是前宽后窄呀,上圆下方也不对。”他不甘心,又把筑翻了个个,看了半天,挠挠头说“这哪是头高尾低呀?”手指顺着筑弦一滑,侧耳听了听,自言自语地又说:“声调也不是清越优雅。”尽管他觉得这乐器同别人介绍给他的不一样,但他仍然坚信这就是他渴慕已久的琴。于是他让背筑的人教他学会这乐器。背筑的人经不住他的一再恳求,就接受了他的邀请,做了他的老师。
自此,姓齐的人如愿以偿,每天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下了大功夫练习,清晨,太阳刚出来,他就坐到了筑旁鼓筑,傍晚,夜幕降临,他才住手。就这样,经过三年,水平大大提高,技艺也日臻成熟。自己不免有点沾沾自喜,觉得弹“琴”不过如此而已。
又过了一段日子。有一天,姓齐的人在家里兴致勃勃地鼓筑,有一个人从他窗前经过,正是那个向他介绍琴的样子的人。这个人听见筑声没奇怪,但看了看鼓筑的人便十分奇怪,他想,这不是一心要学琴的人吗,怎么倒鼓起筑来了?正愣着,姓齐的也看见了他,不禁洋洋自得地对他说:“你看几年不见,我弹‘琴’的技术不低了吧。”边说边拉他进屋。那人这才清楚姓齐的是求琴习筑了。便对他说:“你弄错了。你弹的这个不是琴,这个叫做筑。我告诉过你琴的样子,这个筑和我描述的琴相差太远了,声音也不同,琴声没有这般嘈杂!”说完,长叹了一口气。
为使姓齐的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琴,这个人借了一张琴来让他见识见识,并亲自弹拨了一两支曲子给姓齐的听,悠扬的琴声,真像泉水清溪,珠落玉盘,十分悦耳,不料姓齐的听了乐曲却紧皱眉头说:“你不要哄骗我,我弹的才真是琴。”然后,他不等那个人张口,便又说道:“你弹的这声音平淡无奇,粗糙得如土槌敲土鼓,无味、枯燥。我的‘琴’弹出的声音如凤啭鸣,像箫笙齐奏,若燕赵美女迷人的歌声。我会一直弹着我的“琴”取乐!”那个弹琴的人听了姓齐的这番话,叹着气走了。
简 评
想习琴,却弹筑。齐姓人这份求知的急切心理确是难得的,但是一开始就搞错了方向,即使再努力也是南辕北辙了。求琴习筑,说明对知识不能先入为主,且要对知识的理解力求探知究竟。囫囵吞枣拿过来就用难免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