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6600000005

第一章第三节 隐士侯嬴 (下)

在我国历史上,有好多的仁人志士,英雄好汉在未微之时,也就是还没有能够有所作为的时候,常常是以杀猪的屠户为生的。不知道这英雄好汉的气质和杀猪的屠户这一职业有没有相契合的地方吗?看似有很大差别的二者,究竟有没有内在的联系呢?是他们喜欢杀猪,还是杀猪可以涵养英雄豪杰之气?二者的共同之处,就是都有些狠,不管是杀猪,还是杀人。杀猪也是杀,杀人也是杀,都是杀,二者有相通的地方吗?杀猪也是杀,杀人也是杀,都是杀,二者有不同的地方吗?春秋时候的专诸,就是隐居于市井之中的屠者。“楚平王无道行不义,不该父纳子的妻,金顶轿换成银顶轿,满朝文武谁敢提。伍子胥他的父上殿把本启,怒恼了奸党费无极。在深宫定下一条计,可怜那伍子胥,一家大小三百余口,一刀一个血染衣。子胥逃出昭关地,投奔吴国报冤屈。”(京剧《未央宫》韩信的一段唱)根据《东周列国志》里的描写,专诸的相貌奇特,“碓颡而深目,状如饿虎,声若巨雷。”前额好像石头做成的捣米器的形状,高高的,眼窝深陷,看起来像一只饥饿的老虎,声音好像打雷那样的响亮。 在伍子胥从楚国逃往吴国的路途上,遇见了专诸,“见一壮士……方与一大汉厮打,众人力劝不止,”(这一段还是《吴越春秋》描写的传神“伍胥之亡楚如吴时,遇之于途。专诸方与人斗,将就敌,其怒有万人之气,甚不可当。”)勇士是否都爱好与人打斗,喜欢与人打斗的,如果经过高人的调教和引导,是否都有可能成为勇士呢?“门内有一妇人唤曰:“专诸不可!”其人似有畏惧之状,即时敛手归家,”怕老婆吗?“员深怪之。问于旁人曰:“如此壮士,而畏妇人乎?””(《吴越春秋》的描写是:胥怪而问其状:"何夫子之怒盛也,闻一女子之声而折道,宁有说乎?")是挺让人觉得奇怪的,堂堂一条大汉,也惧内吗?正打的过瘾,我们也正看的过瘾,老婆一叫,马上就回来。是应该给我们一个说法,否则我们会很纳闷的。“旁人告曰:“此吾乡勇士,力敌万人,不畏强御,平生好义,见人有不平之事,即出死力相为,适才门内唤声,乃其母也,所唤专诸,即此人姓名,素有孝行,事母无违,虽当盛怒,闻母至即止。””原来是一个大孝子。难得!有勇,难得,有勇又有孝,更难得!“员叹曰:“此真烈士矣!””(出自《东周列国志》)这样的人不是烈士,哪样的人才是烈士?想我伍员父母兄长被杀,千里逃难,不就是为了报却父母冤吗?可敬,可交。专诸对母亲的孝敬之情在后世也成为人们效仿的榜样,就连隋唐十八条好汉之一的秦琼秦叔宝绰号就叫“孝母似专诸。”“次日,整衣相访,专诸出迎,……员曰:“敬子孝行,愿与结交。”临分别的时候,“专诸曰:“吴王好勇而骄,不如公子光亲贤下士,将来必有所成。””不但勇,而且孝,还有智,极有见识,不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汉。的确是一位难得的人才,于是“员曰:“蒙弟指教,某当牢记,异日有用弟之处,万勿见拒!”专诸应诺。”(出自《东周列国志》第073回 伍员吹箫乞吴市 专诸进炙刺王僚)以后我们会看到,又有信!后来向公子光献计,“专诸沉思良久,对曰:“凡事轻举无功,必图万全。夫鱼在千仞之渊,而入渔人之手者,以香饵在也,欲刺王僚,必先投王之所好,乃能亲近其身,不知王所好何在?”光曰:“好味。”曰:“味中何者最甘?”光曰:“尤好鱼炙?”专诸曰:“某请暂辞?”公子光曰:“壮士何往?”专诸曰:“某往学治味,庶可近吴王耳!”(出自《东周列国志》第073回)粗中有细,绝非一般鲁莽之人所能想出的。后来,在公子光宴请王僚的酒席宴上,假扮作庖人,进献鱼炙,当时王僚的护卫非常严密,对庖人搜查的极其严格,“僚之亲戚近信布满堂阶,侍席力士百人,皆操长戟,带利刀,不离王之左右,庖人献馔,皆从庭下搜简更衣,然后膝行而前,十余力士握剑夹之以进,庖人置馔,不敢仰视,复膝行而出。”(出自《东周列国志》第073回)对于常人来说,别说是来刺杀王僚的,就是来献馔的也要吓个半死,而一旦面露惧色,就可能引起王僚的怀疑,计谋就会露馅,就可能会失败,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后来的荆轲之刺秦王,就是因为荆轲的副手出了问题,“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出自《史记?刺客列传》)引起了秦国群臣和秦王的怀疑和警觉,一旦对方有了怀疑和警觉,那再想刺杀秦王可就难了。刺杀,本来就要趁人不备而突然发难,这样才有可能成功。虽然荆轲很镇定,反应也很快,用说辞想遮掩过去,“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悃。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出自《史记?刺客列传》)但是,秦王确实是起了戒备之心了。“秦王谓轲曰:“取武阳所持地图。””(出自《史记?刺客列传》)不让秦舞阳献图,叫你荆轲来献,首先就砍掉了你一条臂膀,没有了帮手,成功的机会就大大的降低了,即使这样,我秦王对你也提高了警惕。所以荆轲刺秦王就失败了。只让人徒生惋惜和伤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出自《史记?刺客列传》)而专诸却镇定自若,没有引起王僚的怀疑,在“力士挟专诸膝行至于王前”的情况下,还能够“用手擘鱼以进,忽地抽出匕首,径椎王僚之胸,手势去得十分之重,直贯三层坚甲,透出背脊。”(出自《史记?刺客列传》)已经抱定了死的决心,也就不怕了,也不需要帮手,在鱼刚刚到王僚的面前,还没有放好的节骨眼上,突然发难,成功刺杀了王僚。如果稍早,在鱼还没有放到王僚面前的时候,此时王僚的戒备之心还没有完全放下,看鱼之心还没有驱走戒备之心,还对你怀疑呢,如果稍晚,则此时鱼已经放到王僚的面前,他看鱼之心已散,而戒备之心又生,有对你又可能有了疑心了。稍早稍晚都不行,就在我鱼要放还没有放下的时候,你看鱼之心胜过戒备之心的一刹那,我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忽地下手,你再采取行动已经来不及了,甚至都反应不过来,更甚至还在想着这渴望的鱼炙的味道呢。这样的大智大勇是一般的市井屠户所能做到的吧?

汉朝的开国功臣樊哙也是一个屠户出身。“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出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在史书中,也包括在现实中,当我们读到或者看到“隐”的时候,就要特别重视了,这一定不是平常人。现在的“隐”,以后就极有可能会大显的。只是在他们隐的时候,又有几人知道他们有大显的时候呢?我们只从樊哙杀敌的数量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勇士,“斩首十五级,”“斩首二十三级,”“斩首十六级,”“斩首十四级,捕虏十一人,”“斩候一人,首六十八级,捕虏二十七人,”“斩首八级,捕虏四十四人,”“斩首二十四级,捕虏四十人,”“斩都尉一人,首十级,捕虏百四十六人,降卒二千九百人。”(出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杀敌难道真的和屠狗是一样的吗?如果说这让一个士卒也是能够做到的,只要你手够狠,胆够大,再加上有些武艺,就能够做的到了,这顶多算是一个士兵之中的佼佼者。那么,樊哙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就不是一个士兵能够做到的了。当时,刘邦兵二十万,项羽兵四十万,而且项羽已经攻破了函谷关,就要击破沛公的军队了。以刘邦的兵力和项羽交战,无异于以卵击石。于是,“沛公从百馀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虽然是“项伯常蔽之,”但也是情况危急,稍一疏忽,刘邦就有可能被刺杀,“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就只有刘邦和张良在座,而张良只是一个文官,连个保护的人都没有。“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这可是项王的大营啊,硬闯吗?这个屠狗的就敢。“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没有项王的命令,我不让你进。你不让我进,我就直撞入。项羽曰:“壮士。”连项羽都称其为“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给我就酒,我就喝,给我肉,我就吃。并且是拔剑切肉食,而且还要“尽之”。我何惧哉!“项羽曰:“能复饮乎?””问问你还能喝吗?“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喝就喝,谁怕谁?别说是酒了,我死都不怕。言下之意,我也不怕你项王啊。你要杀刘邦,我就和你可没完啊。意思是这个意思,但是话不能这么说,我想项王也明白。气势上不输于你,再在道理上压住你:本来是“遵奉王约圣旨降,两路分兵定咸阳。先进咸阳为皇上,后进咸阳扶保在朝纲。”(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这是怀王的约定,虽然你心中不服,但表面上还是要遵奉吧。是“沛公先入定咸阳”,应该为秦王,从道理上讲应该如此吧。沛公之所以把军队驻扎在霸上,是为了为了防盗贼,好迎接大王您入关,不是要阻止您不让您进入关中啊。大王您今天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猜忌沛公,那恐怕天下从此就分崩离析了,大家都对你起疑心了,认为是你的原因,希望你好好考虑考虑吧,不要一时糊度,铸成大错,后悔晚矣!软中有硬,硬中又有软,首先按道理来说,是项王您的不对,但责任又不在您,还给你一个台阶下,主要是有小人挑拨您和沛公的关系,使你们之间产生了隔阂,所以你才要攻打沛公。这对您又有什么好处呢?你可以打败沛公,但是天下从此就又四分五裂了,人们都会怀疑您而背离您,谁还会听命与你呢?这些话岂是一个寻常屠狗之人所能说出来的吗?“项羽默然。”无言以对,理屈词穷,被樊哙说的心里有亏了,也就“无诛沛公之心矣。”后刘邦借机上厕所(很古老的借口,也很有效,我还没有见过有谁能够拆穿这个借口的。一笑。)就出来了,想溜之大吉,但还是不知道是出于礼貌,还是慑于项羽的余威,要去和项羽道别了再走,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成大事还顾及的了这些个小的细节干吗?现在人家都要杀了我们,还给他们讲礼节吗?樊哙啊樊哙,不想昨日手中方操屠狗刀,今日就要放下成大事。一股豪杰之气直冲出来。最终,刘邦集团打败项羽集团,建立了大汉王朝,樊哙被封为舞阳侯。司马迁在《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里,这样评价樊哙他们: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世事难料啊,谁能识英雄于微末之间呢?可能,连他们自己在“鼓刀屠狗卖缯之时”都没有想到,有一天跟着泗水亭长刘邦,有一天会飞黄腾达,成为巍巍大汉的开国元勋吧?跟对了人,站对了队,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太重要了。项羽的谋士范增,也是“好奇计”,看他给项羽出的计策,也知道他是一个智谋之士,如果项羽听了他的计策,天下可能就是他的了。可惜不听,不但不听,还遭到了怀疑,只落得含恨而死的下场。

再一个可以名垂史册的,出身也是屠者的英雄豪杰,那就是后汉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将领,张飞。张飞的故事家喻户晓,这得益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下面引用一段相声里的灌口以显张飞之勇猛:

莽撞人贯口:后汉三国,有一位莽撞人。自桃园三结义以来,大爷姓刘名备,字玄德,家住大树楼桑。二弟姓关名羽字云长,家住山西蒲州解良县。三弟姓张名飞字翼德,家住涿州范阳郡。后续四弟姓赵名云字子龙,家住真定府常山县,百战百胜,后称为常胜将军。只皆因,长坂坡前,一场鏖战,那赵云单枪匹马,闯入曹营,砍倒大纛两杆,夺槊三条,马落陷坑、堪堪废命。曹孟德在山头之上见一穿白小将,白盔白甲白旗号,坐骑白龙马,手使亮银枪,实乃一员勇将,心中就有爱将之意。暗中有徐庶保护赵云,那徐庶进得曹营一语未发,今日一见赵将军马落陷坑、堪堪废命,口尊丞相:“ 莫非有爱将之意?”曹操言道:“正是。”徐庶言道:“何不收留此将?”曹操急忙传令:“令出山摇动,三军听分明,我要活赵云,不要死子龙。若有一兵一将伤损赵将军之性命,八十三万人马,五十一员战将,与他一人抵命。”此令一出,曹兵只得后退,不敢前进。赵云一仗怀揣幼主,二仗常胜将军之特勇,杀了个七进七出,这才闯出重围。曹操一见,这样勇将,焉能放走,在后面紧紧追赶。追至到当阳桥前,张飞赶到,高叫:“四弟,不要惊慌,某家在此,料也无妨!”让过赵云的人马,曹操赶到,不见赵云,只见一黑脸大汉,立于桥上,曹操忙问夏侯惇:“这黑脸大汉他是何人?”夏侯惇言道:“他乃张飞,一莽撞人。”曹操闻听,大吃一惊:想当初,关公在白马坡斩颜良之时,对我言道,他有一结拜三弟,姓张名飞字翼德,在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级如探囊取物、掌观纹一般,今日一见,果然英勇。“撤去某家青罗伞盖,观一观莽撞人的武艺如何?”青罗伞盖撤下,只见张飞豹头环眼,面如镔铁,黑中透亮,亮中透黑,海下扎里扎煞的一部黑钢髯,犹如钢针, 恰似铁线,头戴镔铁盔,二龙斗宝朱缨飘洒,上嵌八宝云罗伞盖、花罐鱼长,身披锁子大叶连环甲,内衬皂罗袍,足登虎头战靴,胯下马,万里烟云兽,手使丈八蛇矛,站在桥头之上,咬牙切齿,捶胸愤恨,大骂:“曹操听真,吠!今有你家张三爷在此,尔等或攻或战或进或退或争或斗,不攻不战不进不退不争不斗,尔等匹夫之辈。”大喝一声曹军吓退,大喝二声顺水横流,大喝三声把当阳桥喝断。后人有诗赞之曰:长坂坡前救赵云,吓退曹操百万军,姓张名飞字翼德,万古流芳莽撞人。

这段里只是突出了张飞的勇猛,其实在勇里面还有谋,在张飞单枪匹马和曹兵对峙的时候,他早已经设下了疑兵之计,命人在身后的树林里命令马队拉着树枝来回奔跑,以疑惑曹兵。曹操生性多疑,见张飞一人一骑站立当阳桥上,本来就疑惑,再看看树林之中尘土飞扬,怀疑是刘备的诱兵之计,恐怕中了埋伏,才撤兵的。陈寿《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里是这样评价张飞的: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在取西川时,张飞曾经义释严颜。“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飞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出自《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快人自有快语,英雄惜英雄,壮士幕壮士。又,张飞追随刘备是在刘备微末之时,刘备当时还没有成事呢。而且刘备成事在三国里面是最为艰难的,没有本钱,没有背景,是靠自己一步一步打出来的。在那个豪杰并起的战乱年代,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东奔西跑,可谓九死一生,很长时间都没有成其大事的迹象,今天依附公孙瓒,明天投靠曹操,袁绍,后天又来刘表这里暂时安身,甚至有时候以至于连一块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好不容易投靠刘表有了新野小小的弹丸之地可以落脚了,也被人猜疑,随时都有可能被杀的可能,后来又遭曹操追杀,不得不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几不得脱,甚至连老婆都迫不得已自杀,女儿被俘。大半辈子了,一事无成两鬓白。以至于就连刘备自己有一次也大发感慨:“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先主备传〉)英雄无用武之地,可岁月不饶人啊,现在老了,大腿都长肉了,但还没有建功立业,怎不令人伤感?可张飞,从跟随刘备以来,一心一意,毫不动摇,不离不弃,矢志不渝,从来没有想过背叛刘备,投奔他人,另谋高就,虽然也有“弟兄们徐州曾失散,古城聚义又团圆。”(京剧《珠帘寨》)这是更大的义。所以,才有正史里虽然没有记载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只是说“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但民间还是愿意相信刘关张真的是义结金兰,是异性兄弟,曾有誓言“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也确实认为了他们兑现了自己的誓言,以至于后世人们就以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来勉励大家向他们学习,不辜负朋友之义,兄弟之情。这才是更大的义。这张飞岂只是一个莽撞人所能概括的了的?

不过,屠户里面除了隐着英雄好汉,也有不讲道义,欺男霸女的无耻之徒。《水浒传》里的郑大屠户就是这样的泼皮无赖。故事出自《水浒传》第三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话说鲁达三人正在酒店吃酒,“只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不多时,只见两个到来:前面一个十八九岁的妇人,背后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儿,……看那妇人……拭着眼泪”鲁达是个热心肠,哪见得这个,问道:“你两个是那里人家?为甚啼哭?”那妇人便道:"官人不知,容奴告禀。奴家是东京人氏,因同父母来渭州投奔亲眷,不想搬移南京去了。母亲在客店里染病身故。女父二人流落在此生受。此间有个财主,叫做'镇关西'郑大官人,因见奴家,便使强媒硬保,要奴做妾。谁想写了三千贯文书,虚钱实契,要了奴家身体。未及三个月,他家大娘子好生利害,将奴赶打出来,不容完聚,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钱三千贯,父亲懦弱,和他争执不得,他又有钱有势。当初不曾得他一文,如今那讨钱来还他?没计奈何,父亲自小教得奴家些小曲儿,来这里酒楼上赶座子,每日但得这些钱来,将大半还他,留些少女父们盘缠。这两日酒客稀少,违了他钱限,怕他来讨时受他羞耻。女父们想起这苦楚来,无处告诉,因此啼哭。”还有这等事?还有天理不成,强行霸占,不但不给一文,反而倒打一耙,反咬一口,倒要“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钱三千贯,”好一个“又有钱有势”的郑大官人,还号称“镇关西”,我鲁达倒要看看此人是何方神圣,竟敢如此胆大妄为?我们读者也要看。鲁提辖又问道:"那个镇关西郑大官人在那里住?" 老儿答道:" 郑大官人便是此间状元桥下卖肉的郑屠,绰号镇关西。”吓,闹了半天,让我鲁达白白惊讶了,我们读者也有些个失望了,却原来只是一个杀猪卖肉的屠夫。既然是一个杀猪卖肉的,好好地杀你的猪卖你的肉也就是了,却要如此的横行霸道,岂不气煞我也!所以,鲁达大骂:“呸!俺知道那个郑大官人,却原来是杀猪的郑屠!这个腌臜泼才,投托着俺小种经略相公门下做个肉铺户,却原来这等欺负人!” 回头看着李忠、史进道:"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后来,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从这些故事,我们大概能够体会到,屠户不屠户的,不是决定能否成为英雄好汉的关键条件,还有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人们心中的道义!勇气要在道义的统领和驾驭之下,才能成为一个起到积极作用的正面的人。如果勇敢用在了获取个人不恰当的私欲,那只能成为一个欺压良善的暴徒,恶棍而已。

但是,毕竟他们和我们这些普通人可能还是会有些不同吧?职业还是会影响一个人的品性的吧?杀猪屠狗的可能会使人们的胆量变大吧。人们常说:“胆小的,连只鸡都不该杀。”你可真别说,这一般人的胆子就是小。如果你以前没有残害过动物,也没有看见别人杀过鸡宰过牛,真让你去杀只鸡,你敢吗?前一秒还是一只活蹦乱跳的漂亮的大公鸡,就要在你这一刀之下,结束生命,你作何感想?你忍心下得去手吗?在你把刀杀向鸡的脖子的时候,你真的拿刀的手就一点都不会发抖,心就一点不会颤吗?可为什么这些屠户们就在挥刀向猪狗的时候,还能够镇定自若,气定神闲,没有丝毫的慌张呢?他们和我们在面对这些鸡啊、猪啊、狗啊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和他们的差别在于他们经过了磨练,而我们没有经过这样的磨练,这种磨练主要是心理的训练。刚开始都是一样的,都怕,而怕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把鸡啊、猪啊、狗啊的这些动物都看成了生命,活着生命,甚至这里面也有我们自己的“身影”,我们心里会说:“大小也是一条生命啊,而我们也是生命啊。”我们没有经过专门的心理训练的人就是这种看法。而经过训练的人,再去看这些动物的时候,就不太把他们看成是活的生命了,把它们看成是一般的物体了,看成了肉,对象化了,和一般的物体,比如说是西瓜、桌子差不多了。那么,我在杀猪宰羊的时候就不是在残害生命了,而是在向人们提供能够吃的东西而已了。它们本来就是作为肉的食物存在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们处理成可以食用的,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而已,就其根本的性质而言,没有什么变化,活着和死了没有太大的区别。如果这些鸡啊、猪啊、狗啊的可以活着,不经处理就可以食用,那么就不用处理了。屠者的胆量和勇气是否就来源于他们把这些动物对象化,物质化呢?

“公子过谢侯生。”临走了,再来看看侯先生,可能就是最后一面了,又怎么能够不来看看,送个行,道声珍重。“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这次是真的老了,我本来想和你一起去的,还有朱亥,一起亲赴战场,一起驾车挥动铁矛,冲锋陷阵,杀敌救赵,纵死也无憾。但是,我确实是老了,不能和你们一起去了,如果一起去,只会让你们为我担心而拖累你们。我的力量已经尽到了,该为你公子做的都做了,都已经安排周全,公子此去,一定会“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请数公子行日,”我会掰着手指头数您出发的日子,“以至晋鄙军之日,”估计公子您已到了晋鄙的军中,那时刻,“北乡自刭,”我就向着北方,公子你所在的地方自刎,“以送公子”,为公子您你送行,最后再送你一程,以谢公子您对我礼贤下士之情义。这次是真的为您送行,向您告别,而且是以死的方式向您告别,是永远的告别。这也更加坚定了魏公子无忌慷慨赴义的信念,我侯嬴本可以活下来,可我却要选择死,为公子您,为朱亥,为打败暴虐的秦国,“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的兼,舍生取义者也!”(出自《孟子?告子上》)这就是义,这就是大义!我要死了,而公子您一定要奋力杀敌啊,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心啊!“公子遂行。”魏公子无忌没有再说什么话。真的就没有什么话可说的吗?生死离别,百感交集才对啊,怎会没有要说的呢?那又说什么呢?道声珍重吗?不是说过了,侯嬴要“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吗?对一个坚定要赴死的人来说,让他珍重,有意义吗?岂不是多余的?劝他不要死吗?他为大义而死,我为大义而生,我们都是心中有大义的人,如果换成我魏公子无忌,我也会这样做的,那我又怎们去劝阻于他呢?用什么话来相劝呢?又怎么说的出口呢?不要说了,也不能说,既然如此,干脆就不要说了,一言不发,此时无声胜过有声,“遂行”,不用考虑了,该考虑的都考虑了,再考虑就是犹豫,就是怀疑,就是摇摆,就是动摇,就是左右为难,就要退却了。啥话也不要讲,啥想法也不要有,“遂行”,就是要一个心思的去杀敌,才不负老先生的一片苦心,一个“遂”字意义全出,千言万语就在这一个“遂”字里。然而,此情此景,百种心情,千种滋味,又岂能是这一个“遂”字所能表达得了的?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果然不出侯嬴所料,即使是虎符合上了,晋鄙也产生了怀疑,这也说明了晋鄙是魏国一员真正的大将。如果是一见虎符合上了,就确信无疑了,把军权就交个他人了,那么他还算得上是带领这十万大军的大将军吗?他说的也合情合理吧,王上托我以重任,带领十万之众,在离国门千里之外,关系重大,就凭公子您一个人来,就让我交出兵权,这难道不像儿戏吗?就没有大王的命令吗?大王的使者呢?按道理,大王应该派专门的使者来,使者或者单独来,或者一起来,甚至大王来,而没有,有些反常吧,不会是里边有问题吧?“欲无听。”我至少要派人回国问一下大王吧。晋鄙说的都对,确实不应该这样就简简单单的交出军队的领导权,晋鄙想到了这里肯定有诈,但他没有想到,他也想不到究竟有什么问题,他想不到他已在别人设好的局里了。“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幸亏侯嬴老先生早已经料到了,也幸亏他派来了屠者朱亥。朱亥也不负所托,二话不用说,也不能说,朱亥就锥杀了晋鄙。朱亥这时候杀晋鄙和杀猪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吗?“公子遂将晋鄙军。”魏公子无忌为晋鄙流泪了吗?还是来不及,事情紧急。没有时间流泪,现在也不是不能流泪的,不是为晋鄙感到惋惜和悲伤的时候,泪水留到以后再留吧,先杀退秦兵再说,却秦救赵,那么晋鄙老将军死的也就值得了。“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好一个魏公子无忌!公子于是就接手了晋鄙的军队,晋鄙的军队会听公子的吗?很难说,晋鄙被杀的消息能不走漏出去吗?纸里包不住火,主帅被杀,这对士兵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震撼。这只部队估计就是晋鄙经常率领的部队,对晋鄙也应该是有感情的,谁能保证士兵们不会因此人心浮动,甚至于在几个晋鄙的亲信的带领之下,发生哗变,杀了魏公子无忌,替他们的主帅晋鄙报仇。即使不发生哗变,那也要军心动摇,导致无心战斗,再有开小差偷偷溜走当逃兵的,那这仗还怎么打,你要知道,对面与其作战的可是当时战国七雄之中战斗力最强的,有“虎狼之师”之称的秦国的军队。侯嬴老先生没看错,魏公子无忌在杀死晋鄙之后,马上下了一道命令,这条命令不是鼓舞士兵们如何如何的英勇杀敌,谁杀的敌人多,奖赏如何如何的多,哪个怯敌畏战,将如何如何的受到处罚,没有,魏公子无忌反而来了这样一手,下达了这样的一条看似有些不合理的命令:如果父亲和儿子都在军中的,那父亲就回国去;如果兄长和弟弟都在军中的,那兄就长回国去;如果家里是独生子的,那就回国去,给这个家庭留下一个后代,回去也好好的赡养自己的父母。这样的命令一下,谁不感念公子的功德,谁不为此赴汤蹈火,英勇杀敌。从表面看是人数减少了,但是战斗力都大大的提高了。士兵们本来可能就是要战死沙场的,但这种战死基本上是被动地,现在不同了,公子替我们考虑,把我们当作亲人看待,都说公子贤明,礼贤下士,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啊,就连对我们普通的士兵都这么好,如果我们再不奋力杀敌以此来报答公子,我们对得起公子吗?我们还有脸做人吗?好一个仁慈又懂兵法的魏公子无忌,一道命令就安抚了军心,提振了士气!现在魏军成了虎狼之师了,大家奔走相告,在传颂公子的美德,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发誓要以一死以报公子。老领导晋鄙的死不是不报了,当然要报,但是不是向公子报仇,不是公子杀死了老领导,而是秦军,如果不是他们来攻打赵国,晋鄙将军能够带领我们背井离乡的来到赵国吗?不是他们来攻打赵国,晋鄙将军能死吗?好了,为报公子的大恩大德,也为了给晋鄙将军报仇,秦军们,我和你们拼了!仁者无敌!《孙子兵法?地形篇第十》里面说:“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与孙子齐名的吴起深深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里记载了这样的一件吴起善待士卒的故事:“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而当初吴起带的兵就是魏国的军队,称之为魏武卒,我想作为魏国的公子信陵君无忌他不会不知道吴起吧,也不会不了解吴起的带兵之道吧?不光是带兵如此,一个国家的为政之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出自《孟子?齐宣王》)但是,如果将领对待士兵只有仁慈也是不够的,我们不是常常在讲“慈不带兵”吗?就在上面我们引述的《孙子兵法》的那段后面还有:“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光是仁慈,士兵就容易不再敬畏你,觉得你软弱,这样对待士兵就象溺爱骄纵自己的孩子一样,士兵们也不会为你用命,要恩威并重。那么我们是否有疑问,魏公子无忌给军中下达的命令里面好像只有仁慈,没有提到惩罚的手段啊。确实没有,也不需要,有晋鄙的死,足以震慑全军,老将军晋鄙因为不服从命令,公子都敢杀,何况我们呢?如果此时再一次强调惩罚,那么就是一恩而二威,士卒们就会感到公子你的威大于了你的恩了,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他们就会有背离你的念头。“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十万兵,走了两万,还有八万,可是你要知道,这挑剩下的八万士兵可都是精兵啊,战斗力可要远远的强于原来的十万士兵的战斗力,那就打吧。“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成功了,果然打败了秦军,救了赵国,侯嬴不白死,晋鄙也不白死。“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这是极高的礼遇,平原君亲自大老远的跑到郊外来迎接公子,还背着箭筒,以示敬意,作为公子的侍从为公子引路,赵王连拜了两次,大大称颂了一下公子:“从古至今,公子为他人扶危救困,公子的贤德,无人能比啊!”正如侯嬴所说,“五霸之伐也”。赵王、平原君可想到这主要是魏国大梁城一个看守东门的破老头这样的小人物的大功呢?信陵君魏公子无忌受到如此高的礼遇的时候,是否也想到侯嬴老先生,是否会为其而流泪?此次魏公子无忌却秦救赵,成为战国后期魏国天空中一次夕阳的余晖,虽然在不久之后,魏国就被秦国灭了,但敢于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拔出自己的宝剑,奋力一搏,英雄之气,侠义之气,智慧之光充塞天地之间,照耀了当时历史的天空,也照耀了今后历史的天空。后来,历史上颇有几个以“魏”为国号的王朝,如三国时期的正统的曹魏,统一天下的司马氏的晋国就脱胎于曹魏;南北朝时期统一北方的拓跋魏,统一天下的杨氏隋,李氏唐都脱胎于拓跋魏。“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打从一开始,平原君就比不上信陵君,无论是礼贤下士,还是统帅的才能。“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侯嬴老先生果然践行自己的诺言,自杀以送公子,我想此时魏公子无忌会流泪的。这里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侯嬴选择在魏公子无忌到了晋鄙军中的时候就自刎,而没有选择在魏军打败秦军的时候再自刎呢?难道他不担心他的计策不能被实施吗?要是魏公子无忌没有按照他的计策行事,比如说不忍心杀死晋鄙,或者朱亥不能及时锥杀晋鄙呢?即使是及时的夺得了晋鄙的军权,但是如果不能打败秦军呢?如果这救赵的任务没有完成,就自刎了,那岂不是白白丢了性命吗?能否等传来公子获胜的消息再死呢?这是不是比较稳妥一些呢?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死,何必这样心急呢?不差这一会吧。厌世吗?不想活了?当然不是,这里边大概有四个原因吧:一是侯嬴相信魏公子无忌的能力,相信他如果能够夺取晋鄙的军队,以公子的才能,肯定会打败秦军的,这一点不用怀疑,二是侯嬴也相信朱亥能够完成锥杀晋鄙的任务,能够帮助公子夺得晋鄙的军权,这一点也不用怀疑。那为什么速求一死呢,还恰恰不早不晚要选择在公子到晋鄙驻军的时节自刎呢?这就是第三个原因,上文已经做了暗示,“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侯嬴知道魏公子无忌的为人,他不忍心杀死晋鄙,以至于“泣”,这是公子仁德的地方,也是侯嬴比较担心的地方,如果公子见到晋鄙,晋鄙说的又合情合理,不忍心下手那怎么办,那不就骑虎难下,半途而废,前功尽弃,欲申大义而不成了吗?如果我在这时候死,并且我也告诉你了公子,我用死来为你送行,在你不忍心下手的时候,想一想我侯嬴为你已经死了,你公子还能犹疑不定吗?这是在用我的死以坚公子之心。还有一层意思,可能是为晋鄙吧。侯嬴也不想杀死晋鄙,只是无奈,他告诉过公子无忌;“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晋鄙老将军因我的计谋而死,我侯嬴一死以谢将军吧。侯嬴死的时候是满足的,历史赋予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相信魏公子无忌一定能够却秦救赵,成就五霸之功业。

作为这则故事的余绪,也值得我们体会一番。

“已却秦存赵,”因为“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在赵国,魏公子无忌又结交了两个隐士,“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和侯嬴、朱亥一样,刚开始,“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也是要考察公子吗?不轻易交往,恐所交非人吧?读到这里我也有些感慨,战国的时候隐士何其多也?为什么豪杰贤能之士愿意隐起来,而不愿为当世所用呢?找不到值得托付的主公吗?要知道,当时之世,一方面为人才才能的发挥提供了空前自由的空间,像苏秦张仪这样的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纵横捭阖,大显神通,但也有因为才能而被残害的,如范睢差点被打死,孙膑被膑刑,韩非被李斯所杀。士要么被用,要么被杀。所以才有庄子的感慨。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tún),岂可得乎?子亟(jí)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dú)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出自《史记?庄周韩非列传》)与其迎合帝王,以得富贵,说不定哪一天就成了牺牲品了,还不如在自己无人过问过得快活。这就是时代造成的人才的分裂,人各有志,不可强求。“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如果自己长的不够漂亮,那就不要和漂亮的人站在一起,那就更显得丑。同是战国四公子,门下宾客都是数千,可见识差别还是如此之大。从平原君口中说出“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实不应该,也就知道了为什么平原君会犯下险被灭国的大错,而需要信陵君来救了。“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无忌我怎么会和你齐名呢?你看中的是地位,而我看中的是贤德。“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有错能改,也算说得过去,平原君也凑乎着可以被列为“战国四公子”吧,所以赵国虽有亡国之因却无亡国之实。这话伤了士人之心了,“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高下立判!单独拉出来个个都是好汉,放一起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谁优谁裂,马上也就看出来了。“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荷马也有打瞌睡的时候,孔子也会说错话,这时候公子也要犯错误了。不过,对比平原君和信陵君二者犯的错,性质还是不同的。平原君所犯的错是一个人的品性出了问题,而信陵君所犯的错误是没有意识到问题,是一个认识的问题。“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大多数宾客也只是平常人而已。“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关键时刻,这两个博徒卖浆者是好样的,是真知己,当然要劝,而且就要在这个时候劝,在公子怒,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其他的宾客都“莫敢劝公子归”的情况之下来劝。这时候他们不来劝公子,谁还能来?那不是眼睁睁看着公子陷于不义之中吗?那还算是什么知己?一针见血,话不在多,要把话说到根本之处,不由得公子您听不进去。“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魏公子无忌也是好样的,马上就明白是自己错了,错了就马上改,马上回国救魏。毛公、薛公、魏公子无忌三者可谓之治本之人啊!“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公子无忌此时俨然成了秦国的克星,东方六国的领袖,天下的救星,打败了秦国猛将蒙骜,扬威函谷关,吓得“秦兵不敢出。”比当年苏秦佩六国相印如何?魏公子无忌的名声可算是达到了顶点。又编写兵法,名垂后世!可惜失传。秦王患之,使用反间之计,秦国善使反间计,看来他有这个传统,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使反间计。魏王“使人代公子将”,英雄无用武之计。“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不能痛痛快快的活,那就痛痛快快的去死吧!这是魏公子无忌的悲剧,也是魏国的悲剧。没有了绊路石,秦兵又来了,于是魏王被掳,大梁被屠,魏国灭亡。一切尽付笑谈中。在《史记?魏公子列传》的结尾,司马迁这样评价魏公子无忌:“太史公曰: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遗憾的是,司马迁没有称颂侯嬴和朱亥,要知道,没有侯嬴和朱亥,就没有魏公子无忌的“名冠诸侯”。可能是留给后人来弥补这个遗憾吧。

我们讲过,侯嬴,包括朱亥,史书中没有他们专门的传记,他们的事迹是附加在魏公子列传里面的,由此也可以说明他们是小人物。《史记?魏公子列传》的主人公当然是魏公子无忌,这是毫无疑问的,魏公子无忌也确实是建立了五霸一样的功劳,可是通读此篇,我们会体会到成就魏公子无忌盖世功劳的其实就是这些小人物,特别是在却秦救赵的过程中,侯嬴可以说是总指挥,他在下一盘大棋,如姬,朱亥,晋鄙,公子无忌,甚至他也把自己置于这牌棋局之中,他家都成了这棋局之中的棋子。有了他才有了窃符,杀晋鄙夺兵权,击破秦军,没有了侯嬴就没有后来威震诸侯的大人物魏公子无忌。当然,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一个巴掌拍不响,有了魏公子无忌这样大人物的“不耻下交,”才会有侯嬴的指挥若定。这就又回到了我们前面所说的“小大之辨”了。因为有大人物的成就,小人物有了施展的机会,同时,因为有小人物的成就,大人物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大人物,是二者共同的协作,相互的成就,也才成就了历史!

同类推荐
  • 典藏历史:开局盘点十大明君

    典藏历史:开局盘点十大明君

    叶昊穿越平行世界,成了一个视频播主,发布的视频可以连通历史所有朝代的平行位面。他发布的《盘点十大明君》系列,更是引起了众多帝王的关注!祖龙嬴政:“朕功盖三皇,德迈五帝!当为千古第一明君!”李二:“朕文治武功,万世敬仰!当为第一明君!”刘彻:“谁敢和朕争第一?谁配和朕争第一?”
  • 剑胆琴心有风骨

    剑胆琴心有风骨

    这是一部从1900年到1949年风云激荡的家族史,也是中华民族屈辱的血泪史。通过这部家族的恩爱情仇,跌宕起伏的历史,再现了当年那段不堪回首,可歌可泣的历史。国运与家运是紧密相连的。国泰才会民安。从1900年的八国联军到十四年的抗日战争,神州大地一直被外国侵略者的铁蹄肆虐,践踏。中国人惨遭生灵涂炭,血流成河。草根中枢中为了逆袭,实现实业救国的梦想。不惜抛妻弃子入赘到荃贵家里,演绎了豪门恩怨的悲欢离合。中枢中成为商界名流后,却成为各种势力争吃的唐僧肉,都想从他身上分一杯羹。日本人更是对他虎视眈眈,面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他从容面对,不屈不挠地进行抗争。日本人的暴行,激发了中家儿女和所有爱国人士的抗日热情,他们为了抗日。不惜牺牲自己的名和利。大家砥砺前行,共同心谱写抗日救国之歌。终于迎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1949年。结束被列强宰割的命运。
  • 镇天河

    镇天河

    昔日龌龊不足夸,春风得意马蹄疾。吾喜天之扶桑,昆仑绝顶,梦想有一天,一览众山小。吾喜燧明扶摇直上九万里,阅尽人间春色,簸却沧溟水,古来江河东流水,青山悠悠水迢迢。路难行,难于上青天,毕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周世宗郭荣

    周世宗郭荣

    五代郭荣承继郭威大统,不负使命,击败各种陈腐势力,敢于跟各种黑暗势力代表人物宣战,所向披靡。郭荣文武全才,知人善任,赏罚分明,有雄伟之抱负,经天纬地之才,老百姓系于心上,希图统一中国,然而天不假年,撒手西去,留下千古遗憾。赵匡义窥视大统,早已密谋在心,即使先皇获知,也无可挽回,铸成大错,大势业已所趋。
  • 丹水封侯

    丹水封侯

    雍王统,残玉现;雍朝立,王凌隐;雍朝乱,王凌起;群雄争,丹水观;项翼诱,王母亡,封侯至——
热门推荐
  • 元素大陆修仙传

    元素大陆修仙传

    赵小鼎,一个国企的小职员,爬山意外碰到了,天外陨石,穿越到了一个元素修仙的大陆,开启了绚烂多彩的人生。
  • 重生后我靠写文发家致富

    重生后我靠写文发家致富

    如果人生能够重来,还给你一个外星系统,你会做什么?大学毕业就成为一名教培老师的顾白露没想到行业突然寒冬,公司连夜跑路,只拿到了微薄的遣散费。熬夜写文,人没了……再次睁开眼,回到了考试现场,飞来系统,直接开启创作致富,黑科技强国之路。
  • 城宝图密码之五仙传奇

    城宝图密码之五仙传奇

    记载了羊城已经尘封了千年秘笈和宝物的《城宝图密码》,在即将被公开之际,遭不明势力干预和企图独吞。误打误撞获得线索的少男少女们,能否解开谜题,保全财宝,成就一段传奇佳话?
  • 乌焉解羽

    乌焉解羽

    只知人死葬地下,哪知活人藏深渊。成圣的痴网,化隐的迷局,千百年的积怨,怎么逃出神通困境?
  • 禁魔记

    禁魔记

    神女牺牲,三界恢复了平静,而他却成了魔族的眼中钉,神族的救命符。凄凉的故事让他开始强大,夜晚的怪梦让他扑朔迷离!他开始认清这个世界,渐渐唤起了心中的正义,与邪恶开始较量,举旗而定,内心呐喊:“我不救苍生,谁救苍生?”汤圆签约作者梦迹魂缘,汤圆签约作品
  • 致我爱人

    致我爱人

    实业之人闯入资本大门,扑朔迷离烟雾缭绕,虽左推右挡,步步为营,然捉襟见肘,疲于奔命。最后一搏的失败,遁入苦难与无望。在那片苦海中,言谈谦逊专业深厚娇小玲珑的你突然出现。散发着女性魅力与白领特有气场的你,既没有以白富美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也不是成傻白甜不谙世事萌爱秀秀。你内敛、淡定,轻易不展示能量但绝对有能量的职业女性之光,射入饱经风霜在苦海里不甘失败的挣扎之人。迸发爱情极光,唱出激恋之弧,冲破世俗旧念,共建三生三世。你荡气回肠的表白,你背水一战的执着,你可歌可泣的坚守,你不亢不卑的从容,笔笔浓墨重彩,注释现代知识女性的爱情!
  • 只因炽热

    只因炽热

    傲娇女明星×闷骚大校霸要学会大大方方地表达爱意爱不是冷冰冰或者讲反话爱应该是炽热的,永远都是如果可以,我愿意替他们照顾你。
  • 萌宝暴击:爹地妈咪撒狗粮

    萌宝暴击:爹地妈咪撒狗粮

    被姐妹设计跟乞丐在一起?没关系!六年后,沈慕歌霸气归来,带着儿子暴力出击虐渣渣!可是她一身黑料怎么办?厉少说:宝贝儿你只管冲,打脸揍人的事交给我!“厉少,慕歌小姐居然顶级黑客,黑了咱家大楼。”没关系,让她玩……多黑几个,咱玩得起。“厉少,慕歌小姐参加珠宝大赛得了大奖。”大奖算什么?其它人都不配!“厉少,慕歌小姐要进军娱乐圈,说是喜欢里面的颜。”厉司夜:……默默脱了身上的衣服,死乞百赖的抱着女人,呜呜叫:“宝贝儿,看我,我是小狼狗,我不止有颜还有值,要我吧!”明明全能大佬,又飒又爽,小马甲一堆堆任你随便扒,可在厉司夜面面前,沈慕歌只能被吃得死死的。
  • 三国:酒馆签到,被刘备偷听心声!

    三国:酒馆签到,被刘备偷听心声!

    刘元穿越三国,本以为蛰居小酒馆,签到满三年,就能回到曾经的繁华盛世。没想到却被刘备发现,能够听到这位绝世高人的心声。“刘元兄弟!跟我走吧!”听过抬棺打仗的,没听过带着酒馆打仗的。不去!我要做咸鱼。“刘元兄弟!知道白玉美人糜贞嘛?我亲自为你撮合!”“什么?糜贞!”刘备名下的女人,我真的能得到嘛?那岂不是说,貂蝉,大乔,小乔,孙尚香……我是那贪色忘义的人嘛!我是那见到美女走不动道的人嘛!我是那……好吧我是!什么时候动身!
  • 摄政贵妻

    摄政贵妻

    一本可以撼天动地的惊世奇书,让举国陷入兵荒马乱。原本贵为国主长女的洛凡安为查明真相,扮作侍女潜入昊明侯府。不过是改换了容颜,却看到了不一样的人间百态。最割舍不下的昔日恋人竟然是欺骗自己最多的人;最敬爱的长辈居然是一切祸起的根源当所有人都奉他为功臣时,她不信他。但当所有人都唾弃他奴颜卖国,她却交出了信任,将他当作真命英雄,舍命保护。当误解不再成为误解,当最炙热的恨化成了最灼人的爱,当国泰民安的盛世眨眼间变为废墟焦土。手无缚鸡之力的她也不再沉默。万物生而有情,更何况是人。她以为走到了句点,没想到却会是另一场角逐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