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6600000004

第一章第二节 隐士侯嬴 (中)

故事就此拉开了大幕,人物们都已经出场了,至于能否演出一场大戏,就看历史和时代能否提供合适的机会了,更在于人物们能否及时抓住历史抛来的缰绳,跨上历史这匹烈马,纵横驰骋了!对于任何人来说,不论是叱咤风云的大人物,还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历史和时代总是会给你机会的,机会总是有的,或者大,或者小,或者多,或者少,或者难,或者易,或者一而再再而三,或者一次而过,马上就转瞬即逝再不降临。不要埋怨历史和时代的不公平,命运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就看你是一个什么的人了,如果你是一个胸怀锦绣,才华横溢的人,那么历史和时代就会多给你一些机会,因为他知道你能够承受得起,而如果你是一个庸庸碌碌之辈,胸无点墨,那么历史和时代就会少给你一些机会,因为他知道,即使给你太多的机会,你也是经受不起的,对于你来说不见得就是好事,少给你一些机会,反而是照顾你,呵护你。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出自《论语?阳货》)所以不怨天,不尤人,还是要感谢上天,我们的一切所得都是上天所赐。上天是最仁慈的,他会在你最为绝望的时候,给你一个希望。西方有谚语说:“上帝在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而我国也有类似的信念:“天无绝人之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一切的好运都是上天所赐,一切厄运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只有反省我们自身,找到不足,才能转危为安,才能得到上天的眷顾,给你降下好运。不要自己不去努力,就去求佛拜祖,祈求上苍,如果你自己都不帮助你自己,上天怎么能够帮助你呢?自佑之,才能天佑之。先求自己,再求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有在自己努力去谋取之后,才能指望上天来助你一臂之力,帮你成功。如果自己都不去想着怎样去做,老天爷怎么帮你。有这样一则有关拜观音的故事:

有一个人遇到了困难,去庙里观音殿祈求观音帮助他。等他来到观音殿,看见观音像前跪着一个人,双手合十,在祈求观音保佑,此人长的和观音像一模一样。这个人有些好奇,就问那个人“你是谁?”那人答道:“我就是观音。” 这个人有些疑惑,问道:“你是观音?”观音笑道:“我正是观音。” 这人又问观音:“那你为何还拜自己?”观音笑道:“我也是遇到了难事啊,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更进一步说来,不管是我们遇到的好运还是坏运,好人,还是坏人,不管我们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好的固然是上天所恩赐,就连坏的也是上天所恩赐,一切都是上天所恩赐。好的运,好的人,顺境是上天帮助我们的,坏的运,坏的人,逆境是上天在激励我们的。上天有好生之德,“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何况万物之灵秀的人能?顺境也好,逆境也好,都是好的。《周易》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应该看到,有时候逆境更能够使人成长,成就人,《孟子?告子下》里说: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失败是成功之母,”是苦难养育着幸福,是挫折促进了进步,是忧患呵护着平安。

机会终究会来了,又何况是在战火纷飞的时代,机会有的是,就看你有没有相应的可以左右历史大事的才能了。起因是秦韩之间的战争,秦国攻打韩国的上党郡,在马上就要失守的时候,上党太守冯亭愿意把上党献给赵国。赵王和平原君贪图上党之地,“王召平原君与赵禹而告之。对曰:“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岁未得一城,今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王曰:“善。””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就接纳了,“乃令赵胜受地。”岂不知这是虎口夺食,火中取栗吗?大利必有大患!只见大利未见大祸,这不是真正的智慧!还是平阳君豹说得对:“圣人甚祸无故之利。”“夫秦蚕食韩氏地,中绝不令相通,固自以为坐而受上党之地也。韩氏所以不入於秦者,欲嫁其祸於赵也。秦服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彊大不能得之於小弱,小弱顾能得之於彊大乎?岂可谓非无故之利哉!且夫秦以牛田之水通粮蚕食,上乘倍战者,裂上国之地,其政行,不可与为难,必勿受也。”(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从道理上来讲,秦国花了那么大的力气,本以为上党已在秦的口中了,赵国却要坐享其成,即使强国大国也不能随意从小国弱国那里得利,小国弱国反倒能从强国大国那里得利吗?这叫“无故之利哉”,虎狼之国的秦国岂可善罢甘休,说不一定将给赵国带来塌天大祸,遭受灭顶之灾!冯亭愿意把上党献给赵国而不给秦国,就是要嫁祸我们赵国啊。从当时的形势上来说,秦国利用牛田的水道运粮蚕食韩国,用最好的战车奋力作战,分割韩国的土地,它的政令已经施行,不能和它为敌,一定不要接受。可惜赵王没听这正确的意见,反而听了平原君错误的建议。也做了准备“廉颇将军军长平。”可惜从后来事态的发展,我们会看到准备做的不够,太过草率!从国内的动员,如粮草的准备,从外交,本来秦强赵弱,没有去努力获得其它诸侯国的支持,仅仅从军事上派廉颇驻军长平。不该得却要得,要得却又不严加防备,岂不败哉?这是一个重大的教训,正如《孙子兵法?始计篇》开篇就说:“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决定成败的关键往往在战争还未发动的时候,就基本已经注定了,不可不好好地审查一番!

结果是秦国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接下来就发生了著名的长平之战,秦国用范睢的反间计成功的使赵国撤掉了老成持重的廉颇,换上了“纸上谈兵”的赵括,最终以赵国的惨败,被白起坑杀40万士兵而结束,“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是白起高明之处,一方面表示我还是仁慈大度的,没有赶尽杀绝,还跟你留了小的二百四十人,更加厉害的是,我让他们回去报信,他们一定会告诉你们赵国人,我们秦兵如何如何厉害,战争如何如何的残酷,赵国绝对不是秦兵的对手,再去抵抗就没有意义了,只会遭到屠杀而已。赵国岂不知我白起的能耐,“人屠”之名不是白白捡来的,那是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杀出来的。我就要让你整个赵国上上下下都弥漫着恐慌的情绪,不愿也不敢再战,以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不用我打,你们就自会投降了。而此时的赵国可谓是元气大伤,面临着灭国的危险,正如白起希望的那样,“赵人大震,”赵国上下被吓破了胆,一夜数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就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候,秦国却犯了一个不该犯的错误,由于苏秦的弟弟苏代的反间之计,你秦国会使反间计,我赵国也会使,成功的离间了范睢和白起,使得将相不合,范睢因为嫉妒白起的功劳而建议秦王罢兵,错过了灭掉赵国的大好机会,延缓了秦统一六国的历史进程,而赵国从而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以后还来了一次翻身,杀的秦国大败,而这就与我们的主人公侯嬴、朱亥以及魏公子无忌有关了。

两个反间计都与一个重量级的人物有关系,此人就是当时任秦国的相国范睢,只不过他在这两次反间计中所处的角色是不一样的。在前一次的反间计中,范睢是反间计的使用者,是他对别人使用反间计,他用反间计使赵王撤掉了廉颇;而在第二次的反间计中,范睢则是被施于反间计的对象,是别人对他使用反间计,别人用反间计通过他阻止了白起的进兵。也就是说,前一次反间计范睢是主体,而第二次反间计他则是客体。按理说,这个对别人高明的使用过反间计的范睢,可以看出他是反间计的高手,不应该再相信别人对他使用的反间计了。而范睢能够中计,只有一种推测,那就是范睢是明知故犯,明明知道对方使用的是反间计,明明知道此战必能灭了赵国,但是还是要按这个反间的计策去执行,不是范睢不明白,而是他必须这样去做。如果一个人明明知道对方是阴谋诡计,可是还按照这个阴谋诡计去执行,那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它不得不按照反间的计策去做,如果他不这样做,他就会受到损失,利益就会受损,是利益让他不得不乖乖的按照别人的意思去做。这个敢于对范睢实施反间计的人,也确实是有高超智略之人,他也知道范睢会看穿他反间计的阴谋,同时,他也看出范睢即使是看穿了可还是要按他的计策去行事。通过欺骗,把别人蒙在鼓里,让别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固然是一个厉害的角色,明明白白的告诉别人,或者知道对方会明白自己的意图,可还能让别人心甘情愿的听自己指挥,这样的人更是高明之士!所以说,苏代的反间计相比范睢的反间计要高明得多。我们可以说,范睢的反间计是一个阴谋,他多半靠欺骗,而苏代的反间计则是一个阳谋,靠的是点拨。范睢的反间计施与的对象是赵王,从赵王在这场战争前后的表现来看,赵王只是一个庸庸碌碌之人,而我们看范睢的传记,范睢是一个何等高明的角色,秦国统一天下的大政方针--“远交近攻”的战略就是他提出来的,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对付赵王仅仅靠骗,就能够把他糊弄过去了,让他完完全全按照范睢的计策去做,而对付范睢,绝对骗不了,要让他“幡然醒悟”,完全自觉自愿的去做。在这其中,范睢和苏代实际上是达成了一种默契,他们联手破坏了白起的进攻。总之,两条反间计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前一条反间计葬送了赵国四十万大军,后一条反间计则葬送了秦国灭亡赵国的大好机会,保住了赵国。反间计可谓厉害,间谍的作用可谓重要。正如《孙子兵法?用间篇》里所说的:“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 秦兵来了,并且围住了邯郸城,不过不是在白起破了赵长平军以后马上就围了邯郸城。长平之战是在公元前260年9月结束的,按照白起的意图就要马上进兵赵国,兵围邯郸,因为苏代的反间计才罢的兵。到公元前259年10月,因为赵国的违约,本来许诺要割让给秦国的六座城池没有割让,秦昭襄王发怒了,便命令秦军二十余万,攻打赵国,而且是直取邯郸。“将不可怒而兴师”,对于秦国来说,不是一个好的开始。但这次的主将不是白起,“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由于秦军的失利,秦王要让白起为主将。白起给秦王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秦军必败:

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出自《史记?王翦白起列传》)

但是秦王没有采纳,估计是因面子而赌气,于是就继续在不利的条件下攻打赵国都城邯郸。毕竟是都城被围,而且围着的是有虎狼之师之称的秦兵,虽然已经显示出了疲态,但虎威还在,邯郸还是有被攻破的危险在的。就在这危险时刻,平原君向魏国求救,魏国也发兵了,只是因为害怕秦军而止步不前,不敢与其一战。“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这时,平原君真是有些急了,“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既有今日,何必当初?当初要取上党的时候,想到有今天了吗?另外,求人不如激人,你不救赵国,还算什么能够“急人之困”的公子?你不顾忌我平原君,难道不可怜你的姐姐吗?“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但是魏王害怕秦兵,“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魏公子也无计可施,但又不能置他人与姐姐的安危于不顾,那不是魏公子无忌所能做到的。“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馀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救不了你,就和你一起死,我也尽力了,对得起你了。明明知道就凭着这车骑百馀乘和自己的门客,想要打败秦兵,是绝对不可能的,但又不能就此放弃,只有舍生去救,“知其不可而为之!”无其力,而有其胆,不管对手多么强大,敢于亮剑,难能可贵,也就具备了取胜的第一个关键的因素。我们的失败,有时候往往在于我们没有和对手较量的勇气,未交战而心先败。“哀莫大于心死!”你自己都不敢打,就别想着打赢了。实力不够,方法不对,都不是取胜的第一个关键的因素。实力不够,就想方设法增强自己的实力,方法不对,就挖空心思改进自己的方法,甚至可以向敌人学习。只要愿意取胜,办法总比困难多啊。朝鲜战争,当时的美国不是赌我们不敢出兵吗?的确当时,中国困难重重,刚刚建国,国内还没有完全统一,实力和美国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美国以常理来推测,我国不会出兵。但是,我国就是出兵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强大的美国面前,我们敢于亮剑,而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战绩。为魏公子无忌赞,敢于直面强敌。勇敢胆量是有了,这是迈出了第一步,可要真正要取胜强秦,仅仅有勇敢胆量还是不够的,需要有切实可行的方案,这就需要高超的谋略了。《孙子兵法?谋攻篇》里说:“故上兵伐谋。”在实际的作战当中,“将不在勇而在于谋。”不是说勇敢不重要,或者说勇敢的重要性比不上谋略的重要性,而是说我们要开动脑筋,运用智慧,用我们的谋略来引领我们的勇敢,而不是莽莽撞撞,蒙着眼睛误打误撞,那就叫瞎打了,这样,怎么能够取胜?而这个引领魏公子无忌勇敢的,为魏公子无忌这个大人物指出一条取胜之道的人,不是别人,就是“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的魏国隐士,小人物侯嬴。“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要走了,要去打仗了,要去送死去了,来和你道个别,侯先生有什么要紧的话给我说吗?你知道,我这一走,就再无再见之日了。有点奇怪,“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好好干吧,我年纪大了,不能和你一起去了。这像侯嬴说的话吗?“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我公子平时待您不薄啊,非常尊敬您,我就要死了,你好像漠不关心,没有一言半辞激励的话,甚至同情的话,只是这不冷不热,不咸不淡的说:“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岂不让我心里难受吗?魏公子无忌还是很厚道的,不以此埋怨侯嬴,我对你那么好,你这样对我够意思吗?魏公子无忌没有这样去想,(要换成你我,岂不是要火冒三丈,大骂侯嬴了吗?一笑。)而是从自身找原因,“我岂有所失哉?”是不是我无忌有哪些地方没有做到位啊?致使侯先生在我将要去赴死的时候,如此冷漠的对我。带着这种疑惑,魏公子无忌“复引车还,问侯生。”不行,我得回去问问侯先生,这是为什么呢,不然,我心不安。“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如此重要关口,魏公子无忌都要去赴死了,朋友朱亥也要随从同去,老将晋鄙有可能被锥击而死,自己也要为“送公子”而死,却还要笑,还能笑!慷慨赴死,视死如归,是大的勇敢,而面对自己的死亡而轻松的笑,如何容易,非常人可以,这需要多大的勇敢,这个侯嬴做到了,因为侯嬴本来就非常人!最大的勇敢是迎接死亡的时候,不知道害怕,也不会为此付出勇敢!大勇无勇,是为大勇!勇中又藏着知,“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我就知道公子你会回来的。问题在于,侯嬴是认为魏公子无忌是因为心中有怨于侯嬴而来,怨侯嬴有失,还是因为魏公子无忌心中有惑,惑于自己有失?如果有怨与我,就是来兴师问罪的,如果是有惑于己,那就是来求教的。通过这一个“笑”,可以看得出吧?另外,还有一点值得追问,侯嬴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把计谋和盘托出,告诉魏公子无忌该如何如何做才能救赵打败秦军呢?非要虚晃一枪,轻描淡写,敷衍一下魏公子无忌,故意引起他的怀疑,要等到魏公子无忌回来问的时候再告诉他呢?这个关子卖的难道不危险吗?万一魏公子无忌不回来呢?那不是,一则让他白白送命,自己有愧公子之厚待,二则自己的计谋不是白白落空了吗?请放心,不会的,我知公子的为人,他一定会感到疑惑的,他会回来问我的。这是侯嬴的一“智”,所以他笑。而更为重要的是,考虑当时魏公子无忌的心情,一味“与赵俱死”,心中被这一念充斥着,如果此时说出自己的救赵之策,魏公子无忌怎么能够听得进去?第一次听不进去,以后再说多少遍也是很难说动他的。只有叫他先疑,心中这一动疑,思想就会变得活络了,一味赴死的想法就会往旁边先推一下,就能够为新的想法的进入腾出空间,这时候再给他讲救赵之策,也就可以听得进去了。不是不说,说也要选择在最合适的机会说。这是侯嬴的二智。这里涉及到一个教育人的方法和时机的问题。面对求教者,是滔滔不绝,喋喋不休,像填鸭子一样的,诚恳的往学生哪里倒,还是要如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论语?述而篇》)呢?到关键的时刻,机锋一现,或打或骂,当下开悟。《周易》蒙卦《彖》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 不是我要主动地去求那些蒙昧的学童来接受启蒙教育,而应该是当学童诚心来求教于我的时候,才教育与他。这样才能使他有所受教。侯嬴可谓尽得教育之精髓!看看侯嬴对此事的看法:“”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英雄志士不怕死,但要死的有价值,白白送死,那又有什么价值?那养我们这些门客又有什么用呢?你对我很好,而我之所以在您要死的时候故意不送行,就是要公子你对自己不满意,然后回来,我有话说啊,公子。先平复一下魏公子无忌的心绪,安静下来,不要那么急着不一味求死。也吊起来公子的胃口,让他有求教之心,我才好说出我想说的,公子也才能听得进去,才不辜负我的一片苦心,也不辜负公子的一片礼贤下士之心。

“公子再拜,因问。”公子果然要问,我也知道公子您要问,这才是合适的机会。“侯生乃屏人间语,”事以密成,这样的大事只应该给你一个人说,出我之口,入你之耳,公子也才会重视,说者说的时候有敬意,听者也才会有敬意的去听,才听的去。这么事关生死的重大的事岂可泄泄视之,当作儿戏看待?“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我已经为公子您谋划好了,不是我这样轻描淡写,前面不送你,现在就以此计策来送公子吧。侯嬴对事情之中的各种关系,了解的是如此的清楚,谋划的又是如此的缜密,他其实是早已成竹在胸了。所以,才笑。希望公子按计而行,必能“北救赵而西却秦,”那么公子就立下了盖世之功劳,“此五霸之伐也!”这与“与赵俱死”相比如何?“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安书》)却原来如此重大的事情的关键,就在这样的一个弱女子之手。就要靠这个弱女子,才能破此僵局,本来是一盘死局,就靠她来把死局走成活局。“世上本无路,”有眼光的人才能在荆棘密布之中看出路,在“山穷水复疑无路”的时候,发现那“柳暗花明又一村”。有门吗,好像无门,如何在看似无门的情况下,看出门道出来,这是大智慧。“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完全绝望了吗?走到悬崖边上了吗?此路不通吗?路走到头了吗?“无门观”吗?啪的!峰回路转,愁云皆散,找到路了,摸着门了,看到希望了。“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时,再回头来看,其实路就摆在那里,只是我们的眼睛被遮住了,我们的心窍被迷住了,没有看见而已,有眼无珠。果真原来就有吗?是平铺放着吗?如果原来就有,在哪里呢?为什么我们看不到?那就是原来没有吧?可如果原来没有,为什么后来突然之间我们就看到了呢?或者说我们没有看到,但是却有人看到了?那就是只在某些人的心里了,可如果只在某些人的心里,那么后来我们怎么也能够看到呢?其实可以说,这是语言被我们误用的一个例子,不是我们看到了,而是我们看出了。说看到了,有“原来就有”的意思在里面,容易造成误解,而说看出了,就是说恰恰因为我们的看,那才有,才看见了,而如果我们不看,那就是无。是我们的看,更进一步说,是我们特别方式的看,才构成了看的“对象”,才有了此物。应该说,是先看出,然后才能说看到。正如老子《道德经》开篇第一章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说其有,不对,说其无,也不对,说其有,对,说其无,也对,有里面包含着无,无里面则包含着有。“天下万物生于有,生于无。”(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道路善于隐藏自己,往往不会被我们正面注视的看到的,注意到的,它通常隐藏在一个角落里,或者是我们从反面看到,偷偷的在向我们笑,笑,我们在瞎忙,瞎着急,忙的团团转,转团团。

魏公子无忌会想到吗,曾经当初无意的出手帮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今天就得到了回报?如姬会想到吗,自己会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因为有了自己的相助,二十万秦军大败亏输,赵国得以不灭?魏王会想到吗,身边这柔弱之人,竟敢窃取虎符?那可是该杀之罪。侯嬴就这么自信如姬有这个胆量吗?看来,侯嬴对这里的根由是看得透彻的,知道“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所以只要“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晋鄙会想到吗,自己之命要丧,不是丧命于沙场,而是丧命于如姬之手,丧命于侯嬴的一笑之中?

“公子从其计,请如姬。”马上按照侯嬴的计策行事。没有疑问吗?这样就一定能成功吗?“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这应该没有什么疑问。“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可晋鄙呢?那可是魏国的大将,带领十万军兵驻扎在国门千里之外,就凭你魏公子无忌拿着虎符就能够把这十万军兵交给你吗?要知道,这十万军兵可算的上是魏国的家底,一旦有了闪失,那魏国可能就会完蛋了。这是一个漏洞,一个大大的漏洞,魏公子无忌没问,侯嬴也对此没有什么告诉魏公子无忌的。魏公子无忌没问,可能是因为正一门心思要去救赵国,救自己的姐姐,顾不上考虑太多,或者是处于对侯嬴的信任,相信侯嬴的计策可以成功,因而没有起怀疑的念头,这情有可原。而侯嬴对此没有什么告诉魏公子无忌,就有些不可理解了。难道是侯嬴没有想到这一层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百密一疏,这能解释的通吗?好像不能,从前面我们能够看出来,侯嬴是一个高智之士,又面对着这样的大事,不应该有此疏忽,要知道,这样的事情,极端危险,稍有不慎,前功尽弃不说,极有可能会给自己也给魏公子无忌,还有如姬招都来杀身之祸。不应该,真是不应该,他侯嬴理所应当的把所要遇到的凡是能够影响到此事的各种因素,方方面面,犄角旮旯,都要考虑再三,这可马虎不得啊。还是另有它因?“公子行,”临到要走了,公子也不问一声吗?终于还是侯嬴说了,“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不用我们担心了,他已经考虑到了,公子啊,晋鄙也是带兵打仗的大将,他懂得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别说他会怀疑你是矫诏,即使是魏王真派你来的,如果晋鄙他认为不利于魏国,也极有可能不会交出兵权的,那可就麻烦了,而且是大大的麻烦,“事必危矣”,就危险了。魏公子无忌吃惊吗?那可怎么办?不慌!我早为公子你想好了,“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我有办法,他听了,万事大吉,还则把了,如果真的不听,对不起,只有将其击死了。这也是万不得已啊,希望晋鄙将军能听,那是“大善,”我侯嬴也不想晋鄙死。现在我们知道为什么侯嬴没有选择在当时一开始就告诉魏公子无忌要如何处理晋鄙的问题了吧?这里还是要恰当的把握时机,我们也为侯嬴把握时机的能力而感到佩服,万事不可操之过急啊,饭要一口一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我们常说,孔子是圣之时者,侯嬴何尝不是把握时机的高明之士呢?一件事情要完成,往往需要多个环节,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完成的事情越多,其中的环节也就越多,要跨过的门槛也就越多,如果在一开始就把所有的困难环节都告诉了他,再让他行动,估计大多数人就连开始第一步的勇气都没有了。这就好像跑马拉松比赛,如果眼睛总是盯着终点,想着还有那么多的路没有跑,大约跑下去的勇气就会大打折扣了。索性不要先想那么多,先跑起来再说,越跑越少,离终点也就越近,反而能够坚持下去。人们往往是不知道自己的潜力的,把帽子先扔过墙,再努力去想翻过高墙的办法吧。先跨出这第一步吧,万事开头难,就是想得太多了,自己被自己想象出来的困难吓的缩回去了,不敢越雷池一步,怎么能够成功?据说,哥伦布当时之所以敢于往西跨过大洋开辟新的航向去到达东方,就是因为他按照当时他所掌握的关于地球的知识,把他的航程算错了,航程被大大的缩短了,所以他才有信心和勇气开始远航。也可能是他故意把航程算短了,因为如果按照实际的距离航行,即使他有这样的信心和勇气,他的伙伴们也没有这么大的信心和勇气,因为按照当时的技术和装备条件,做这么远距离的航行,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不经意的错误,导致伟大的成功!侯嬴是故意不在一开始就把这计谋的所有环节都告诉魏公子无忌的,如果在一开始就这么做,那么魏公子无忌就要面对两道重大的难关,一个是窃取虎符,一个是杀死晋鄙,无论哪一道难关都是不容易跨过去的,都需要很高的计谋和勇气的。这二者不管是哪一个,都是生死的关口和考验,都是既要违背君臣之间的道义,又要冒丢了性命的危险的。窃符成功不成功,杀晋鄙成功不成功,魏公子无忌就都不会再回到自己的国家来了,都是自绝于国家和人民的事情。魏公子无忌会不会退缩,最起码会犹豫吧,特别是杀晋鄙,更要承受良心上的不忍和内疚,这我们从魏公子无忌的反应可以看出。当他听说侯嬴要他杀晋鄙时,“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公子为什么哭?一是为国家而哭泣,晋鄙是我国战功赫赫、勇猛强悍、富有经验的老将军,杀了可惜,二是为晋鄙本人而哭泣,晋鄙不进兵,也是在尊奉魏王的命令行事,他是无辜的,杀一无辜而成就我的功劳,我心何安啊?所以对魏公子无忌来说,既然要跨两道关,干脆不干好了,更省心些吧。侯嬴高明就高明在这里,先抛给你一个困难,先盗取虎符,让你魏公子无忌做了,大不了咬咬牙做了,开弓可没有回头箭,帽子都抛到墙那边了,你说你还能停手吗?先抛出一道难关,让你过,以坚定你的前进心,反正是已经做了,再停下来也回不到原来了,索性一条道走到黑吧。在你跨过第一道难关时,心志就已经安定了,再抛给你下一道难关,这时候,你面对的就只是一道难关了,再难,你也就只有勇往直前了,不就差这最后的一哆嗦了吗?为了更加坚定魏公子无忌的意志,侯嬴还忘不了再敲打一下他,“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侯嬴难道不知道魏公子无忌是不怕死的吗?一开始就应该知道。魏公子无忌要去赴死在和侯嬴道别的时候,侯嬴就已经知道了,明明知道却偏要故意问你一下,经过敲打的心灵就会更加坚定吧。

“于是公子请朱亥。”第二个重要的小人物要正式出场了,以前也出场过,出场了三次,一是通过侯生的试探出场的,“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二是通过侯嬴的介绍出场的,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三是通过魏公子无忌出场的,“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出场是出场了,但究竟朱亥是一个什么样的贤者,我们无从得知,两次出场都是非正式的,非正面的出场,没有语言,没有行动。可谓神龙见首不见尾,给魏公子无忌留下了悬念,“公子怪之”,给我们也留下了悬念。我们接下来看屠者朱亥的表现,“朱亥笑曰”,也是笑,这么重大的事,侯嬴笑了,朱亥也要笑。侯嬴在笑是,我侯嬴不给你公子送行,你一定会产生疑惑,会回来找我的,果然如此,所以笑,我笑着迎接你来,来问我如此有些奇怪的举动的原因,我正好趁此机会把我的计策献给你。而朱亥呢,他又为何发笑呢?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我朱亥只不过是个在菜市场里杀猪卖肉的一个屠户,而您贵为魏国的公子,多次亲自屈尊大家,光临寒舍,来拜访我,而我呢,连一次也没有去回拜你,公子你一定感到奇怪吧,我也没有向你解释这里的原因,我想今后一定会有机会的,让我向你说明。果然,机会来了,所以笑了。我之所以没有回谢你,是因为感到这些个平常的小礼,你拜访我,我再拜访你,没有什么大的用处。你这次来,也让我有机会报答与你,今天公子有紧急的事情来找我,好哇,这正是我报答你的好机会,所以我笑。一个杀猪的能有这样的见识,他就不仅仅是一个杀猪的了。如果没有过人之处,也就不会结交于侯嬴了。他也是一个隐士,隐于市井之中。正如侯嬴所说的:“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朱亥一正式出场,就也是与众不同,说出了常人说不出的话,言常人之不能言,那么,也肯定会做出有常人做不出的事情来,行常人之所不能行。一定吗?未必吧?也有能说不能行的吧。“遂与公子俱。”二话不说,就和魏公子无忌一起去了,去赴汤蹈火,慷慨赴义,生死会如何呢?

同类推荐
  • 中国古史

    中国古史

    中国古史是作者爱好历史结果,我会边读历史书籍,查阅历史资料,边给大家带来有关古代名人,战役的相关史实,以及我粗略的点评,谢谢大家。
  • 浅谈宇宙

    浅谈宇宙

    从地球出发探寻宇宙的尽头,由近及远了解太阳系成员们的结构与起源,一路抵达银河系中心,解密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探访河外星系,神秘天体,来到宇宙终点时间的尽头。
  • 三国霸业之丁奉传

    三国霸业之丁奉传

    中平2年(公元185年),京师洛阳发生火灾,南宫被毁。宦官中常侍张让、赵忠等劝汉灵帝刘宏增收税赋以修宫室、铸铜人。于是汉灵帝诏令天下,除正常租赋之外,增收十钱助修宫室。又诏发州郡材木文石,运送京师,宦官为首从中牟取私利。此外又规定,刺史、太守及茂才、孝廉废除,皆要交纳助军修宫钱,除授大郡者要交纳钱二、三千万。新官上任前,皆须讲定钱数。故新官到任,必竞为搜刮百姓,聚敛财富以为补偿。百姓因此怨声四起。正于这乱世年间,东瓯郡一商户人家诞下一男婴,名曰丁奉,故事将以丁奉为第一视角领略东汉末年群雄纷争的这段传奇历史。
热门推荐
  • 倾世浮欢令

    倾世浮欢令

    一场血雨腥风的阴局之后,贵为世子的他国破家亡被迫踏上了流亡之路。自幼生于深宫之中不谙权术的他背负着复国雪恨的重任。成为王者之路孤独而布满荆棘,经历重重痛苦历练之后,他能否破茧成蝶?(P.S:此作与之前的作品天下洛宁辞类型风格相似,但情节并无联系,所以不是续作。)
  • 怀薇,我在等你

    怀薇,我在等你

    怀薇六年的异国他乡终于结束了,回国后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同时认识了比她大13岁的大龄未婚男“中年” 元政,开始了一段平淡且耐人寻味的恋爱旅程。元政无时无刻散发着成熟男人的魅力,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在帮助着怀薇,让她走出原生家庭带来的阴影,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 平行世界的碰撞

    平行世界的碰撞

    这本是一个21世纪普通家庭的高中毕业生,由于高考成绩垫底,无法被大学录取,便做出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外出打工”。收拾了行李,便乘坐通往大城市的大巴车,满怀憧憬着自己不一样的人生。也是因为如此,他的人生开始变得不一样了!因为世事难遇料,他遇到了无法用科学去解释的一片光,它很奇特,说它是光,倒不如说它是一团水,在空中浮动的水。于是他穿透了这团水,来到了将夜的世界,可惜,在那片世界他并不是主角……直到最后,这片世界竟然脱离了平行与30年后的地球融合了,而此时的地球为抗击外星文明的入侵毅然进入了超神的时代!且看,修行者如何逆转这场划时代的碰撞
  • 邪恶女巫的野男人

    邪恶女巫的野男人

    年下,养成,病娇,甜宠沉默寡言野孩子×心狠手辣坏女巫女巫不会老,大家都知道。森林的尽头就有住了一个女巫,有一天,女巫家多了一个脏兮兮的孩子,大家都猜明天会不会被女巫吃掉,可是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孩子渐渐长大,直到后来,女巫被这个野孩子给“吃掉”了。故事不长,谢谢观看。
  • 前路游山客

    前路游山客

    江南渊心怀天下,在魔火造乱的动荡人世里毅然出山,立志保护天下苍生。百姓敬她为神为祇,但结局竟是万人唾弃,仙门驱逐,骂名一世......七年后回归,本以为现世安稳,海晏河清,满心游山玩水的闲情雅致,却不料魔火出世,四处动乱,与风泽杳一同踏上救徒弟和扫平动荡的旅途......
  • 尘凌旧雪

    尘凌旧雪

    千年前,李清音为救心爱之人轮回转世,孤身独闯幽州,一剑横渡忘川,斩断奈何桥。自此名剑录上再添一页,名剑霜华。
  • 天在凝望

    天在凝望

    黑暗吞噬苍穹,乌云遮蔽漫天星光,是什么东西遮住了我的眼睛?我说,你一直在看那东西,不怕,它把你吃了吗?什么是正?你足够强,你就是正什么是恶?呵,万物皆恶可是,为什么?因为,这天是黑的不是还有星星吗?当一只手捂住了你的眼睛,漫天星光都将不在,只留无边混沌可是星星不依然存在吗?可是,你看不到啊黑暗吞噬苍穹,乌云遮蔽漫天星光,那只手,捂住了我的眼睛……
  • 诸天之万灵神帝

    诸天之万灵神帝

    又开新书,玄幻穿越文,目前暂时有主世界和大明世界,以后会有其它世界加入
  • 穿进种田文,从怀里掏出亿万物资养男主

    穿进种田文,从怀里掏出亿万物资养男主

    被一股神秘力量扔到书里,看着家徒四壁,小农女李菜菜还没来得及哭呢,刚救回来的男主就要无家可归了,她擦了擦差点流出来的眼(kou)泪(shui),这丫从小就这么好看,长大还得了,看在是命定cp的份上,好好养着呗还能咋的。还好系统爸爸没有放弃她,不过这空间外挂好是好,就这里面的物资也忒贵了吧。袖子一捋,虐渣渣破悬案,奖励拿到手软,开酒楼搞事业,带着全村发大财。可是……浪过头了,马甲被扒,更大的阴谋逼近,是谁在幕后操纵这一切?李菜菜:“搞事玩意儿,莫挨老子,小心我让小白一拳打你个东南西北原地盘旋。”低调?不存在的,小白早就说了,他和江山,全都是她的。
  • 列国,诸王之殇

    列国,诸王之殇

    遥远荒凉的唯一一片古陆,五个国家,五段历史传奇,玄幻和剑灵在这片大陆游荡,恶鬼和凶兽在荒野咆哮,异族的窥视,各国的征伐和阴谋诡计,一个人的成长和蜕变之路,在狡诈和血腥中成熟,在欺骗和感动中成长,混沌的变革之后,是诸王的悲哀和痛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