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当前的形势和未来的任务,对豆包和林忠武进行了一个自认为全面的分析:在厂里他们是官儿,我是民,所谓“民不与官斗”,要有自知之明,一是斗不过,二是要文斗不要武斗。要避其锋芒,注意斗争方式。
经过地雷战和地道战的启示,我们要把战场放到厂外,从暗处找到敌人的薄弱之处或者某些漏洞,然后,选择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手段,打击“敌人”。这就是所谓的暗度陈仓。
具体的操作是,每天要尽可能跟踪他们的厂外活动,摸清其规律,找到其老巢,看有没有弱点、漏洞和把柄,然后,采用三十五计实施行动。
豆包和林忠武诧异道:“青青,三十五计是啥?”我回道:“除了逃跑的三十六计不用,其它三十五计连环使用。”消化了一下后,他们竖起大拇指,表示我很有决心,出了逃跑外,其它无论什么手段都往上用,一定会好使,尽管我们都不知道那些三十五计都是啥。
林忠武问道:“那地雷战和地道战是咋回事,难倒要挖地道,埋地雷吗?”我对他翻白眼儿道:“你长进点儿吧,这就是个比喻,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用我们擅长的方式来打,”豆包在旁边问道:“那咋跟踪,你天天不回家了,一个人忙得过来吗?”
呵呵!
这个吗?
我看向他们,结果豆包说:“我要拉货,”而林忠武为难道:“我不上班,我爸会揍我。”见这两货没义气的样儿,我告诉他们:这是一个长期的斗争,不用每天跟踪,而是抽空调查,我先一个人顶着,你们有空的时候一定要来帮忙。
两货表示,这还差不多。
回到家,已经快九点了,在豆包家没有吃饱,妈妈准备的饭菜又给我热了一下。老爹我问我送礼情况怎样,我说送出去了,效果还行。他说,我们家人都太老实,不会溜须拍马及阿谀奉承,但你在任何一个集体之中,看似平等,实际总会有高下之分,一个人光有才华和实干还是不够的,得有人欣赏和提携你,关键时才会崭露头角。并且把自己单位的一些情况也说来分析给我听,最后告诉我,既能获得领导欢心,又不会被周边的人讨厌,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让我还得多学习领悟。
听完老爹的话,感觉这也太难了点儿!
刷碗的时候,听妈妈和爸爸说姥姥病了,周末要回一趟屯子,去探望一下,如果可以的话,把老太太接来哈尔滨住一段时间。
睡觉前,一直琢磨自己的想法有没有漏洞,还设想了一下具体的方法,最后,在走一步看一步的策略下,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上班,快吃中午饭的时候,特意跑到氯化找到曹先锋,一起去食堂吃饭,特意给自己和他都打了一份硬菜,然后撕撕扒扒的抢着付了饭票。
吃饭的时候,便有一搭无一搭的聊起他们的段长吴长宁,经过了解,吴长宁住在厂区家属院,孩子已经上初中,他老婆干啥的不知道。还说他们段长是个说一不二的主儿,之所以这么硬气,是因为他在厂里人脉广,他父母都是瑞雪创业时期的老职工,并且他可能在这两年会升到车间主任,老车间的主任和新车间主任毕竟都年龄大了,他四十岁正式年富力强的时候。其它的,则都是在单位里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以及氯化段员工之间的斗来斗去。
得知的信息不多,但也不算少。下午的时候,到分厂办公室去转了一圈儿,发现胡德海不在,去总厂开会去了。就去找贾春说说足球比赛的事,胡德海的事是不敢向他打听,怕以后露出什么马脚。他们的办公室都挨着,贾春看到我,也没提什么“你怎么才来”的疑问,客气的让我坐,还给我倒了一杯水。贾春假惺惺的问了我在包装组的工作怎么样,我也就简单说了一下,回到正题道:“这不前几天出了点儿事吗,就没有马上过来找领导。”
奇怪的贾春,没有就我的事展开寻问与关心什么的,而是告诉我说:前两天找了张河他们几个,他们比较了解车间里踢足球的职工情况,现在已经有十来个报名了,张河与范斌是当初我们球队的人,所以也就知道能踢球的这些人,当然,我也就明白怎么回事。贾春要我报名参加,我为了表现自己的大度,就表示愿意给车间争光。
看来,少了谁地球都照样转啊,我被人看成了“不识抬举”。心里自嘲一下后,看胡德海还没有回来,就告辞回包装组去了。回去的路上,心思着打听胡德海的情况有难度,生产班组的人一般对他了解有限,一时也想不出合适的人来打听。看来,只有下班找时间跟着他观察观察。
下班后,来到氯化段。瞄了一眼段长办公室,里面没有人,就跑到车间看吴长宁在不在,走到两个机段,因为我不是该段的人并且没穿工作服,不让我进。没办法,在四周转了一圈儿也没有看到吴长宁。又跑到分厂办公室,见都下班了,大门都上了锁。
看来,今天扑空了,明天得早点儿来。
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在这个指导思想的指引下,我来到南岗书店,准备买一本《孙子兵法》学习,看看三十五计都是啥,如何结合实际情况来使用。买了《孙子兵法》后,转来转去又买了一本《市场营销策略》,书店门口的音相摊播放着邰正宵的《找一个字代替》,歌曲悲伤而激荡,心想,我也找一个字代替,现在的心情就是:战斗。
走出书店,看着熙熙攘攘的人们,忽然想到了刘荣荣,她就在国际饭店楼下上班,不知下班了没有?然后,又“呸”自己一口,心里道:都什么时候了,还想姑娘。
回到家后,开始用功,以前我妈管这叫:“上阵磨枪,不快也光”。
老爹见我捧着《孙子兵法》研读,凑近道:“傻儿子,你已经过了当兵的年龄了,还看这干嘛?”我回道:“老同志,谁说孙子兵法只能用于战争,它适合生活的方方面面,时代不同了吗,”本想套套近乎,跟儿子聊几句,没想到碰一鼻子灰。老同志便懒得理我,到旁边的李再林家串门,听妈妈说他们最近打得火热,好像在鼓捣关于车皮的事。还赌气骂道:“前几年,家里闹闹哄哄弄一帮人拼缝儿,饭没少搭,钱没挣着,还不涨记性。”
第一计瞒天过海:讲的是,公元589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这陈国乃是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国,定国号为陈,建都城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每次调防都命令部队于历阳集中。还特令三军集中时,必须大列旗帜,遍支警帐,张扬声势,以迷惑陈国。果真陈国难辨虚实,起初以为大军将至,尽发国中士卒兵马,准备迎敌面战。可是不久,又发现是隋军守备人马调防,并非出击,陈便撤回集结的迎战部队。如此五次三番,隋军调防频繁,蛛丝马迹一点不露,陈国竟然也司空见惯,戒备松懈。直到隋将贺若弼大军渡江而来,陈国居然未有觉察。隋军如同天兵压顶,令陈兵猝不及防,遂一举拔取陈国的南徐州。
第二计围魏救赵,第三计借刀杀人,第四计以逸待劳……看到了第五计也没有啥灵感,直到第七计无中生有,才有些感觉。
无中生有,简单说就是编瞎话骗人,但要编一个令人相信的故事,使对手掉入陷阱,陷入一种绝境,而绝境就算了,只要能恶心人就行。于是又就联想到撒传单和大字报的故事,如果收集一些胡德海和吴长宁的事迹,在此基础上添油加醋,弄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在厂里传播开来,不管真假,也会使他们百口莫辩。重要的是,大家都喜好这一口,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们也成为了和我一样的名人。想到这里,不由的嘿嘿奸笑两声。
在“无中生有”的激情鼓舞下,又看了十几计,暗度陈仓之计重点研究了一下,觉得针对性不够。而笑里藏刀之计,可作为日常行为的掩饰,平常就做个笑面虎,关键时候再露出血盆大口。
渐渐有了困意,这一天天的斗争形势,使我绞尽脑汁,真累呀!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明天带上《孙子兵法》继续在单位里研读,到现场理论联系实际,说不定还会有更多的灵感火花。在夜空中,明亮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