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饭,秦知了将锅碗清洗放好后,又去了一趟冰窖,拿出来一些冰块,给自己泡了一杯冰水。然后他搬了一张椅子,坐在竹林投射的阴影下,一边翻书一边啃着水晶梨,觉得热了就喝一口冰水。
这六间竹楼,有四间都堆满了天命爷爷的藏书。山水、地理、游记、奇闻、小说、药理、兽学,各种类型都有。不过药理方面的书占了大部分,因为天命爷爷是山谷里的药理大师,平日里对这方面最为感兴趣。
秦知了手里拿着的就是一本关于药理的古书,上面主要讲的各种奇花异草的药理解析。显然他还是想搞明白狩猎队带回来的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冰水很快变成凉水然后慢慢见底,水晶梨早就不见影踪,只有一个果核被秦知了收了起来。虽然种子在天地元气稀薄的情况下发芽的希望不大,但他还是准备试一下。
秦知了觉得消化的差不多了,便合上书,站起身,走到空地上打起了拳。
整套拳法共二百五十六个拳招,手搏掌打,拳击腿踢,注重快慢结合。拳招之间,以快相连,动若脱兔,每一个拳形都微微凝滞几分,好似突然按了暂停。一套拳法打下来,宛若行云流水,顺畅无比,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得到了锻炼。
这套拳法是宋杰教授的,山谷里的每个人都学过,专门用于饭后锤炼身体,帮助身体吸收灵谷和灵果蕴含的天地元气,可以起到强壮身体,厚实根基的作用。
按照宋杰的说法。拳招是死的,人是活的,练到高深处拳招的形式本来就是要忘记的。评论一套拳法的好坏,就是要看其招式是否能够应对足够多的外界变化。就像做题一样,知道原理,那么这一类的题都迎刃而解。
秦知了由快到慢,连续打了十套拳。这套拳法本就侧重于打熬身体,最忌讳透支潜力,所以他感觉状态差不多了就停了下来。此时他的身上汗涔涔的,头顶冒出一股肉眼可见的热气。
等到身体自然冷却下来,他便冲了个澡,换了身干净的黑色衣衫。
将今天换下的两件衣服洗了后,他也就没什么事了。至于学堂的课业,因为今天上的是宋楷的修行和兽学,所以并没有什么安排。
按照以往的习惯,秦知了一般是在山谷里闲逛。但他突然想起早上宋雨泽喊他去河边钓鱼。反正一个人也是逛,不如去看看,这般想着,他便下了竹山。
宋雨泽说的那个地方,靠近谷口,那里的小溪流速已经变缓,变成了一条慵懒的小河。河里有不少鱼虾,山谷里无事的老人和小孩都挺喜欢去钓鱼。
秦知了住的地方在山谷南边的竹山中央位置,要去到他们钓鱼的那个地方恰好需要经过莲池。
莲池的莲叶大的如华盖,小的似巴掌,叶覆叶,枝压枝,显得郁郁葱葱。有朵朵莲花,点点莲蓬束立其间,这显然违背了常理。秦知了在书上看到,莲花的花期一般是六至九月,莲蓬更是之后的事情了,哪有这般莲叶四季不败,莲花常年盛开的。
看了这多年,秦知了早就习惯了,随手摘了朵莲蓬,轻轻掰开,取出一颗莲子,丢进嘴里,鲜嫩,有一股清香。
离开莲池再经过几个亭子,就来到了灵谷田边上。这里种的全都是金线谷。一株株和成年人差不多高,上面挂着绿色的饱满稻穗,只要再等半个月就可以收了。
穿过成片的灵谷,秦知了就看到几个小孩子在灵谷田边的河道上似模似样的举着鱼竿在钓鱼。在他们旁边和对岸还有几个老人在惬意的挥杆。
除了宋婉和宋云朵,其它几个孩子都在。不用想秦知了都知道,宋婉在琉璃阁看书,宋云朵在家里帮忙。宋云朵的父亲宋铁生是专门打铁的,她们家和其它几家供应了山谷里过半数的铁器。剩余的半数铁器和其它山谷一应所需,像是布匹、各种调料啊之类的,都是族长宋神山每年在外采购回来的。
看到宋雨泽他们一副全神贯注的样子,秦知了也不好出声惊扰,悄悄走到边上的宋青花旁边蹲下身来,这倒把小姑娘吓了一跳,手一抖,本来正在吃钩的鱼儿突然被鱼钩挂到嘴边的一点皮,顿时吃疼,尾巴一摇就要挣脱。宋青花赶忙拉杆,但是鱼钩挂的不深,鱼飞到半空中就脱钩而去,在水面砸出了一个水花。
秦知了惊呼:“好可惜!”
宋青花白了他一眼,“还不是你突然出现吓了我一跳。”
“哎呀!这不是小知了吗,你怎么才来。不过你钓鱼怎么不带鱼竿的?”宋雨泽开口道。
宋昊和宋青石也纷纷出声打招呼。
“我看你们钓就好。话说你们来了多久了?”
“你光看多没意思。我们都来了半个时辰了。”
宋雨泽没好气的说道。
“哦?那你们收获咋样?”
听到秦知了提这个,宋雨泽顿时眉开眼笑,提起鱼篓让他看。他今天收获可不小,已经钓了好几条鱼了,晚上可以整一锅鱼汤了。
宋青石和宋昊的收获也很可观,就只有宋青花惨淡了点,钓了两条鱼,两指大小的。
“不要灰心,时间还早呢,还有机会。”秦知了安慰她。
宋青花瞪了他一眼,然后居然把鱼竿递给了他。
“这些鱼气死我了,你帮我把它们钓起来。”
秦知了无言,但他刚准备摇头谢绝,就听见宋青花说:“你可还欠我条鱼呢。”
到底是认识这么多年的人了,宋青花早就猜到秦知了要说些什么,根本不给他机会。
秦知了无奈的接过钓竿,他确实是理亏。
事实证明,秦知了钓鱼的技术确实比宋青花强多了。不时挥杆起杆,少有落空的。旁边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连续钓了十多条,秦知了觉得差不多了。就准备把钓竿还给宋青花,但是被严词拒绝了,理由是,你今天状态这么好,要好好珍惜,说不定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光辉时刻了。说什么也要让秦知了继续。
这个时候阳光早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山谷上方积聚起一朵白云,有变浑的趋势。这是下雨的前兆。正在钓鱼的其它人纷纷开始收起东西准备回去。
他们见状也开始收拾起来,只有宋青花慢腾腾的,她觉得有些可惜,要是不下雨的话今天秦知了肯定能大丰收。
为什么她说是秦知了能大丰收呢,因为她压根只打算带走她之前钓到的两条小鱼。
看着她和她哥宋青石朝另一个方向离去的背影,秦知了提着手里原本属于宋青花的鱼篓,露出了些许苦笑。他刚才也想阻止来着,但宋青花根本没给他机会,逮了两条小鱼儿就跑远了。
宋昊的家离得远,先一步回去了。宋雨泽还陪着秦知了留在原地,他有点好奇那个鱼篓有多少鱼,于是凑上来,伸长脖子看了一眼,然后大受打击。
“没天理啊,你怎么会钓这么多。”
“也没有多少,就二十来条吧。话说你还不走?”秦知了说着,指了指天上。
宋雨泽闻言先是翻了个白眼,然后看了看天,也不理他了,挥挥手就算再见了。他的家也不算近,这个时候天上那朵云都变成青色了,再不跑就成落汤鸡了。
秦知了丝毫不慌,提着鱼篓走的不紧不慢。因为他不管是跑还是走,都要淋雨,反正没板头了,多淋点少淋点也没区别,爱咋咋地吧。
果不其然,刚走到莲池,雨就哗哗的下了起来。
秦知了顺手摘了一片锅盖大小的莲叶顶在头顶,但这没什么用,因为雨是斜的。没走几步路,衣服就湿透了。
看见前面有个亭子,秦知了顺道就走了进去。也不是为了避雨,毕竟他衣服都湿了,他只是觉得雨中的山谷挺好看的。因为在下着雨,山谷到处飘荡着水雾,朦朦胧胧的,就像水墨画一样。
看了一会儿他就准备离去,想要早点回去换身干衣衫。正当他弯腰准备提起鱼篓的时候,他看到地上居然有几只蚂蚁,围绕着鱼篓打转,显然是被鱼篓里的鱼的腥气吸引来的。
几只蚂蚁在竹篓的孔洞中钻进钻出,也许是它们觉得对鱼毫无办法,便有一只蚂蚁决定回家通风报信,呼叫大部队支援。
秦知了一时来了兴趣,便一路尾随小蚂蚁,好一番功夫,才走到它的巢穴。巢穴位于亭子外檐下的一个凸起小土堆上,暂时还未被风雨波及,一只只蚂蚁在洞口进进出出,显得忙碌异常。就看到小蚂蚁匆匆走进巢穴,不一会儿就领着一只队伍气势汹汹的朝鱼篓扑去。
整座亭子都是它们的地盘,周围的草丛都是它们的猎场,在它们看来已经很大了,但是在人类眼中却是几步路的距离,只不过是弹丸之地。它们甚至爬不上莲叶,看不到小溪,一辈子连鱼也没见过,永远也走不出山谷,更看不到山谷外面更广大的世界,也许亭子和周围的草丛就是它们以为的全世界。
秦知了忽然觉得有些悲哀。因为他想到了自己。自己入目所见或是脑海所想,也许在别人眼中就是一座微不足道的亭子。自己以为的整个世界,在别人眼中或许不过是弹丸之地。在这一刻,他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望能够走出山谷,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秦知了,你蹲在地上干什么呢?”
一个小姑娘撑着一把油纸伞向亭子走来,熟悉的声音让秦知了一下子就知道来的人是宋雨桐。
秦知了收起散乱的心绪,直起身问道,“你怎么来了?”
“给你送伞呗!不然我闲的?”宋雨桐没好气道。然后对着秦知了丢过来一把伞。
秦知了看着伞觉得眼熟,接过来一看,果然是自己家里的伞。
“你去过我家了?”
“不然怎么会有多的伞?”
小妮子说话忒气人。
看到秦知了还有点疑惑,宋雨桐解释道:“娘亲喊我给你送两套衣服过来,我看你家没人,估摸着你就在外面淋雨呢,毕竟你这样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秦知了摸摸头,这还真不能反驳。
“你还在磨蹭什么呢?衣服都打湿了,还不赶紧回去换。”
看到秦知了呆站在原地,宋雨桐催促道。
秦知了只得转过身去拿鱼篓,这可不能忘了。
宋雨桐看到鱼篓,眼睛一亮,跑过去一看,惊喜道:“原来你跑去钓鱼了?呀!这么多鱼呢。”
秦知了把事情的经过给她解释了一遍。
“青花姐姐真是温柔呢。”宋雨桐感叹道。
“谁说不是呢?你等会儿带点鱼回去?这么多我也吃不完。”
“不要。”
“哎?这鱼拿来煲汤很好喝的。”
“我今晚要吃蛇羹,不想吃鱼。”
“又不是给你的,是让你给山叔和云姨拿的。”
“好哇,亏得我还给你送伞。有好东西都不想着我。”
秦知了无语,给你你又不要。
“好了快走了,雨要下大了。一天磨磨蹭蹭的。”宋雨桐埋怨道。
随后两个人各自撑伞,一前一后走出亭子。秦知了在前,宋雨桐在后。
雨逐渐下大,雨滴敲打着伞面,啪啪不停。
看着秦知了的背影,明明触手可及的距离,但是宋雨桐却感觉远在天边,似乎下一刻就要消失在雨幕中。
“秦知了,你是不是总有一天要离开山谷?”
“是啊,我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听说外面很危险的。我爷爷就是去了外面,然后再也没回来。”
“我不怕死的,我就是怕什么都不知道。”
女孩儿沉默了一会儿。
“等你想离开了,和我说一声,我送你。”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