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知了背着一只竹背篓,肩上扛着大猪腿,走在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上,头上冒出一颗颗汗珠。天上的太阳升到了半空中,肆无忌惮的发光发热。此时正处于春夏交替的季节,正午的阳光已经能让人感到些许刺痛。路边的水渠哗哗的响着,不知名的虫子仗着躲在草丛里一直叫。
远远的便能望见一片竹林,秦知了的家就在那座竹山上。
看着挺近,其实距离不短,秦知了约莫还要走二三里路才能回到家。若是平时空手也就罢了,即便再长的路他走起来也就那么回事。只不过今天扛着一只四百来斤的大猪腿,他就没那么从容了,每隔一段距离,他就要歇息一下。
迎面走来两个女子,十七八岁的样子,面容秀丽,束着马尾,相互间有说有笑。她们手里各自提了一个竹篮,里面装着一些竹笋,显然刚从竹山上下来。
两个女子恰好秦知了都认识,绿衣高挑的那个叫宋玲,紫衣瘦削的那个叫宋清雪。
秦知了规规矩矩喊了两声姐,然后侧开身子,让她们先过。
宋玲和宋清雪甜甜的应了一声,脸上笑吟吟的,颇为欢喜。
“秦小弟,需不需要我们帮忙啊?”宋清雪问道。她比较细心,注意到了秦知了脸上的汗水。一旁的宋玲点点头,目光关切的望着秦知了。
秦知了赶忙道谢,连说不用。他知道她们是要忙着回家做饭的,不想耽搁她们的时间。
两个女孩儿看他走的颇为稳健也就放下心来。
与两个女孩儿分开后,不一会儿,秦知了就到了竹山下。
翠竹一簇簇,笔直向天空伸展。地上一瓣瓣嫩笋破土而出,才堪堪挤出一个小尖儿。
有竹林的遮蔽,明显凉快了不少。只是要爬山,秦知了的速度反而慢了许多。他用了半刻钟才回到自己家。
所谓的家不是石砖青瓦,只是占地面积不小的六间竹楼。竹楼旁边有一块空地,摆着一些木头桩子和一个石头凿的水缸。另一边是一块苗圃,里面是秦知了种的一些蔬菜和草药。
这处地方原来还有一位主人,只不过三年前去世了,无病无灾,化虹逝去。那个人秦知了叫他天命爷爷,他是族长宋神山的师傅,也是他在山谷外面捡到的秦知了。
那个时候秦知了还小,不记事,等他稍大了些,天命爷爷就将他的身世告诉了他。所以他从小就知道自己是外面的人,但山谷里的人从来没把他当外人。
而他之所以会叫秦知了,完全是因为天命爷爷捡到他的时候,他的脖子上挂着一枚玉符,上面刻着秦知了三个字。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将玉符佩戴在身上。
除此之外,当时他的身边还伴着一把剑。算不上多好,甚至还不如山谷里铁生大叔打的剑锋利,只是剑身刻着匿道两个字让人有些浮想联翩,但其实并没有什么用,纪念的意义更大一些。
秦知了将大猪腿暂时放在空地上,然后推开了一间竹楼。这里是他的起居室。房间空旷,只有必要的生活器具。每一处角落都干净整洁,明明没有很好的光线来源,但就是让人觉得眼前一亮。这是因为整座竹楼都布设有一个阵法,明净阵。
这是个一阶阵法,只有种道境的修士才能布置,作用就是除尘和聚拢光线。同时还可以杀灭漂浮在空气中的细微生物但是对于蚊虫这类的大个头生物,阵法只能起到驱赶的作用,要是它们硬要闯进来阵法也拿它们没有办法。除了明净阵,竹楼后面还有一个凝霜阵,笼罩着一个地窖,专门用来存储易坏的食物。这两种都是很方便实用的小阵法,山谷里的每一户人家都是这般布置。
秦知了将背篓放在地上,第一时间换了身干净的麻布短衫,将早上穿的青衫扔到了木盆里泡了起来。然后他先从里面将纸笔取了出来,放在桌子上,又从里面拿出了两枚晶莹剔透的果实,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这是水晶梨。
学堂的每个孩子每天都能得到两枚这样的果实,这些果实的主要目的就是用来给他们温养体魄,壮大根基。像这样的灵果,山谷都是优先供应给小孩和老人,剩下的才轮到体魄充盈的成年人。在丰收年间,吃不完的灵果还会被酿制成灵果酒,根据情况,每家人都会分到一些。
在山谷北山外面有一座山头被开辟成灵果园,里面种满了数千年来宋氏族人在大山深处发现的灵果树。为了防止飞鸟野兽偷吃,那处山头被布了一座迷阵,常年云遮雾绕,外人根本看不真切。
东西放好后,秦知了拿了把宽背短刀就走了出去,他准备把那条大猪腿简单处理一下就放到地窖里储存起来。
猪腿上有很多毛,需要先用火燎一下。
他去竹楼边上的厨房,抱出来一堆干木柴和一些干竹子,将它们堆在空地上。又跑了几趟,多取了一些。然后他走到竹林里捡来几片干笋叶,用火折子先把笋叶点燃,然后放上干竹子,等到干竹子燃起来后再架上木柴。
等到燃起熊熊大火,秦知了便举起大猪腿放到火焰上方烤。瞬时间就听到一阵劈里啪啦的声响,并伴随着一股臭味飘荡向四周。秦知了面不改色,不时转动大猪腿。
慢慢的一股肉香开始混杂在毛发的焦臭味中。等到焦臭味彻底消失,秦知了知道差不多了,就把大猪腿放到水缸边上的青石板上。这个时候,大猪腿的表面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焦炭油脂混合物。在对猪腿处理前必须先把它洗刷干净。
先用木瓢朝猪腿泼了一瓢清水,然后秦知了便拿着一把竹刷子对着大猪腿使劲刷了起来。因为燎毛的时候烤出了一些油脂,清洗起来着实费了一番功夫。
猪腿的切面十分光滑,就连骨骼上也没有毛刺,可想而知,宋玉庭那一刀何等的锋利,而且看他那般随意的样子,明显没有使多大气力,要是他全力砍出一刀,莫不是连山头都能劈开?
漫不经心的想着这些事情,秦知了挥舞着手中的短刀,将猪腿上的肉切成小份,放进一个大竹背篓里,一层层码放整齐。最后只剩下带着碎肉的一根大腿骨。
看着这根大骨头,他想了想,然后高高举起短刀,使劲砍了下去。伴随着咔的一声,骨茬四射,半截腿骨被崩到地上。看了看断面,骨刺参差,用手摸了一下,尖锐至极,要是用来当武器,绝对合格,保证一捅一堆窟窿眼。
至少拿来当武器威力应该还不错,秦知了如此想。然后他把两半大骨头拾掇起来,放在了还没熄灭的火堆上烤了起来,用水稍微压了压火势,防止把骨髓烤干了。最后留下一只猪蹄和一块精肉,他就背着背篓往竹楼后面走去,准备把肉放到冰窖里去。
冰窖口不大只有半丈方圆,但底部足有两丈见方。
一靠近这里,就感到一阵凉意。秦知了掀起盖住冰窖口的竹排,一股凉气沁人心脾。
他拽住一根悬垂向下方绳子,将其拉了上来。然后捆住装满了肉的背篓,就慢慢往下放。等到背篓触底了,秦知了就沿着窖口的木梯慢慢爬了下去。
一道光柱直直的射进冰窖,在底部形成一道圆斑,冷气肉眼可见的在光中缓缓飘动。
冰窖底部和四周窖壁结了一层厚厚的冰霜。隔着冰霜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底部的岩石里镶嵌着黑色的纹路,隐隐有光晕在其间流淌,这就是凝霜阵。在一处纹路最密集的地方,有一个凹槽,里面有一块指节大小的扇形碎玉悬浮,散发着点点明光,化作一条条光带连接向凹槽的纹路截面。这种碎玉蕴含着极为精粹的天地元气,可以用来支撑阵法的运转,也可以用于修士修行,帮助修士省去不少炼化天地元气的时间。
这枚碎玉已经维持阵法运转了两年,已经走过了其生命的一半路程。事实上,这枚碎玉仅是完整的白玉钱的四分之一。而白玉钱是修士的三种主要货币之一。
每一种货币都是可以由修士制造,只要达到相应的要求就可以,并不需要专门的钱庄的发行。秦知了听宋玉庭说起过,山谷就有一片山头专门布设聚灵阵法用于生产白玉钱。
挨着窖壁依次堆放着蔬菜、不知名兽肉、灵谷、草药还有一些零散的杂七杂八的东西。把肉放好后,秦知了带了一些灵谷出去,这些灵谷就是他平日的主食。
回到地面上,秦知了先把烤好的两截骨头收起来,接着拿出一个簸箕,坐在竹林的阴影里,剥起了灵谷。这种灵谷名为金线谷,豆粒粗细,指节长短,捏起来十分坚硬,外面裹着一层金色的壳。壳很好剥,只需手指轻轻一捻,就像蛋壳一般碎裂开来。它果实莹白,中间有一条金线。加水煮熟后,软糯香甜,十分管饱。
约莫剥了三百余粒,秦知了站起身回到厨房做饭。
灵谷只用加水煮熟就会很好吃,要是有闲,也可以先将其煮开,滤水后蒸着吃,这样会更香一些,但是秦知了一般不得闲。趁着煮饭的功夫,他又去菜地里摘了一些新鲜的蔬菜和专门留下的那块猪腿肉炒成了一盘小菜。这没花多少时间。猪蹄则被他砍成两半,用来煮汤。
饭做好后,未时都过了两刻。厨房里就有一张小桌子,秦知了就在这里吃起饭来。一盘菜,一碗饭还有两截烤骨头,这就是他今天的午饭,猪蹄汤是指望不上了,但可以留到晚上喝。
他拿起一截骨头,用筷子挑了一块骨髓,尝了尝,有点腻。他就去拌了点蘸水,还挤了点酸角水。这样就好多了,秦知了有点满意。
厨房前后没有遮挡,就是个棚子。其实原本是有竹篾做的遮挡的,只是后来被秦知了拆了,他觉得这样亮堂些。
秦知了吃的不快不慢,时有清风过堂,他偶尔抬头,看着外面的挺拔秀竹,他觉得把原先的遮挡拆掉真是个正确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