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一片交头接耳,他们没想到严峰的态度居然如此强硬,不管是符正还是陈世詹逮到就怼,一点面子都不给,以往的严峰哪有这种魄力。
“我……”陈世詹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狡辩。
此时严哲终于开口了,“父皇,峰弟说太傅大人当时刚出完题他就把诗作出来了,既然峰弟有此出口成章的本领,依我看不然叫峰弟再作一首。临时出题,如果峰弟还能做到,那就说明他确有本事。”
很显然没人会相信严峰能有这样的文采,严哲也是如此,他这么说无非就是要严峰当众出丑,颜面尽失,而且还能落实严峰撒谎的名头。
严峰望了严哲一眼,嘴角划过一抹冷笑,他的心思怎么能逃脱严峰的法眼。
“我倒要看看你这皇兄配不配做我的对手。系统,查一下严哲的四维。”
“叮咚……大乾皇朝四皇子严哲,封号楚王,武力35、智力78、统率66、政治77。严哲当前四维值尚未达到巅峰,仍有上升空间。”
这数据还不赖啊,甚至已经全方位超越父皇了,而且就这还没巅峰,等他成长下来确实是个不可小视的对手,如果严峰没穿越过来的话,严哲无疑更适合做太子。
不过既然你已经站在了我对立面,那么就注定有你无我、有我无你!
丞相庞文彦似乎怕严峰不敢答应下来一般,连忙说道:“启禀陛下,老臣也觉得楚王此计可行,太子殿下若真有真材实料,必然是不怕这种考验的。”
朝廷中武官之首大司马赵英博是严哲的外公,文官之首丞相庞文彦也是严哲一派,严哲可谓是党羽丰茂,人脉极广。
相比之下严峰可以说什么都没有,朝堂中只有一些顽固派愿意支持严峰,与其说他们是支持严峰,还不如说是支持正统,毕竟严峰已经是太子了,按规矩只要他不死,就不应该另立储君。
孝隆帝有些纠结,从他的角度出发他也不希望早朝刚一开始严峰就被落了脸面,可是他现在又不能表现出偏袒严峰的模样,否则只会给严峰引起更多的敌意,因此他说道:
“峰儿啊,既然丞相都提议了,那就让父皇瞧瞧你是否真有出口成章的本事。”
此时严峰正在检测庞文彦的四维值,“叮咚……大乾皇朝当朝丞相庞文彦,武力30、智力77、统率59、政治84。”
只见严峰脸上居然丝毫没有慌张的神色,反而是笑道:“既然父皇想看,那儿臣就献丑再作一首,诸位谁来出题?”
严峰淡定地可怕,众人都怀疑是不是出现错觉了,你一个废太子凭什么这么自信啊?
严哲微微皱眉,严峰的反应实在有些反常。
一直没说话的严聪终于开口了:“既然皇兄这么有自信,那不如就由我来为皇兄出题吧。”
谁不知道严聪是死跟严哲混的,他这番出头,绝对不会让严峰好过。
严峰毫不在意,“好啊,既然聪弟有此兴致,那就只管出题吧。”
严聪的眼角闪过一丝狡黠,心想道:“既然你自己找不痛快,那就别怪我了。”
“皇兄,既然你说你能出口成章,那就请在七步之内,以兄弟之情作一首诗,且诗中不可出现兄弟二字。”
严峰一听,也太巧了吧,这不是点名要我来一波经典复刻嘛!
只见朝堂底下议论纷纷,好家伙七步之内就要做出一首诗,而且诗内还不能有兄弟二字,这么难的题普天之下谁能做到?严哲以及那些拥护严哲的党派都纷纷对严聪投去了赞许的目光,仿佛在说,你这题出的也太妙了!
“皇兄请迈步,我要开始计步了。”严聪可不想给严峰过多思考的时间,于是催促道。
严峰神情悲切,踱起步子,一步一句,千古名诗,娓娓而来。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诗一念完,只见严峰恰好迈出七步,其眼眶湿润,似乎在为这兄弟相争的局面感到悲哀。
“好诗,好诗啊!”
群臣听到此诗,无不为此诗的文采感到惊叹,无不为诗中的情义黯然神伤。
他们本来没有一个人相信那首《咏柳》是太子所作的,可当现在这首《七步诗》再次摆到他们面前,他们的认知已经被颠覆了。
这还是太子吗?
这还是那个纨绔粗鄙的太子吗?!
望着大殿之上,温文尔雅、书生意气的少年,众人的心中震撼莫名。
“真乃千古名句也!”孝隆帝忍不住赞叹道,想到自己的儿子手足相争,他的内心也是悲叹不已,可是生在帝王家,注定很多事情身不由己。
当众人都陷入诗中的意境时,严峰的内心其实一片透亮,他借此机会偷偷观察着台下众臣,果然有很多大臣看他的目光已经发生改观。
严峰的势力相比严哲实在差太多了,为了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他必须要尽量拉拢到大臣的支持,他相信现在还为时不晚。
“父皇,事实已经摆在眼前了,峰弟这首诗总不可能作假了吧。儿臣认为峰弟前几日蒙此大难仍能劫后余生,必然是因祸得福。我等兄弟当勠力同心才是,我劝哲皇兄还是不要再觊觎峰弟的太子之位了!”
显然严盛是被这首《七步诗》感动到了,心直口快的他根本藏不住话,直接把心里话说了出来。
大司马赵英博可不会因为一首诗就这么轻易被打动,若是能把自己的亲外孙扶持到太子之位,等到将来继承大统,他的权势就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赵王此言差矣!纵使太子文采斐然,可军国大事靠的可不是吟诗作赋,空有文采又有何用,还得看是否有治国之能!”
“叮咚……大乾皇朝当朝大司马赵英博,武力83、智力67、统率86、政治54.”
这老家伙看起来六七十岁,身上还有几分本事,严峰暗暗想到。
“哎~”
孝隆帝平复了自己的心情,望了这些大臣一眼,叹了一口气,说道:“国丈言之有理,众爱卿有何事就快快启奏吧。”
“启禀皇上,当前国内灾害频发,灾民甚多,尤以宁州南部三郡最为严重,当地的旱灾已经数月未曾落雨,时值春种时节,没有水源浇灌种子将无法发芽,眼看颗粒无收的灾民开始到处流窜,那些青壮年落草为寇打家劫舍,老弱妇孺只有活活饿死。”
“启奏皇上,北方的赤兰国和大罗国不停地侵扰燕、晋、辽三州,边境地区十室九空,百姓流离失所。我朝将士根本不是对手,他们的骑兵装备精良,今年掠夺的范围更大了。”
“启禀皇上,宛州地区爆发出一支起义军自称竹甲军,他们以竹木编织成盔甲,声势浩大,现已聚众三十多万,就连宁州、交州都有人响应,诸多郡县已经被竹甲军攻陷。距皇都最近的一支竹甲军已不足三百里,号称两万之众,其首领是竹甲军头目孟会,有万夫不当之勇。”
一道道奏折递到孝隆帝的龙案上,直叫他感到焦头烂额,如今的大乾皇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的地步,内忧外患都很严重。
关键是朝内也没有可堪大用的人才,各路官员结党营私、卖官贩爵,地方官员更是拥兵自重,难以调配,一个王朝走到这一步,离灭亡也就差一步之遥了。
就连严峰也不由得暗暗皱眉,现在这个国家可以说就是一个烂摊子,皇帝真不是好当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