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下雨朕有什么办法,朕又不是天上的神仙。赤兰国和大罗国不是前年才遣两名公主过去和亲了吗?怎么又犯我边境?……”
孝隆帝翻着奏折唉声叹气,他已经荒废朝政多年了,现在面对皇朝如今的困境,确实是无法应对,甚至可以说现在的局面正是由他十几年来和馨贵妃莺歌燕舞,荒淫无度所导致的。
严峰不得不承认自己这具身体的这老妈确实是个祸水,死了活该,但他能当上太子,也是沾了老妈的福。
“诸位爱卿、诸位皇儿,你们可有良策啊?”
只见严哲意气风发地站了出来,这几天他不停地来往于丞相、大司马以及一些大臣的府邸,对于皇朝当今的现状还是十分了解的,那些大臣也不遗余力地教给了他一些“治国良策”,当然如果他们真的有良策国家也不会落到现在这种地步了。
但是纸上谈兵的理论知识对他们来说还是不难的,一些高谈阔论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当然考试考得好不代表实践就会有用,但是用来应对朝堂上的场面活绝对不在话下。
因此严哲十分自信地说道:“回父皇,儿臣以为,攘外必先安内,对于赤兰国和大罗国的入侵,我朝不宜开战,还是先以和亲安抚他们。他们不是要钱财和人口吗?我们就将国内的灾民遣入其境内,一来投其所好,二来缓解我朝压力。
“对于宁州的灾情,可以采取募军的方法来解决。宁州的旱灾既然难以挽救,我们便在宁州多发布招募令,将灾民中的壮丁招募到军中,许以俸禄,这样他们就不会再选择落草为寇了。而当男丁有了俸禄,妻儿老幼就可以买粮不至于饿死。”
“有了从宁州招募的新军,便可用于镇压竹甲军叛乱,竹甲军声势虽大,但毕竟是乌合之众,哪有与正规军交战的实力?只要挫了竹甲军的威风,杀鸡儆猴,说到底他们只是寻常百姓,怎会与朝廷性命相搏?叛乱自然很快就平息了。”
“平乱之后朝廷当整顿全军,号召各地诸侯招兵买马,以举国之力反扑赤兰国和大罗国,以我天朝王师,非但能一雪前耻、收复失地,甚至还要吞并两国,让皇恩普照这北方的蛮夷之地!”
严哲的一番见解赢得满堂喝彩,中大臣纷纷夸赞严哲的理论是独具慧眼、安邦良策。
“楚王所言真是真知灼见啊,老臣为官多年,都不曾想到过如此高见啊!”
“就是就是,没想到楚王年纪轻轻就有这番见解,国之大幸,国之大幸!”
“若是楚王能被立为储君,将来必是一代明君,为后世称颂。”
孝隆帝也对严哲投去了赞许的目光,一方面他要塑造一个公正的父皇的形象,另一方面严哲的策略和方法确实令孝隆帝十分满意。
“哲儿这番高见真是点醒了父皇啊,以后朕将特许哲儿有参政的特权。至于峰儿,不知你可有什么想法?”
虽然孝隆帝心里是偏向严峰的,可是他也不认为严峰能想到比严哲更好的方法。这次退朝之后,立严哲为太子的声音恐怕会越来越多,就算他再偏袒严峰,恐怕保不住严峰的太子之位。
没想到这个时候严峰却突然发出大笑,笑声几乎振动了整个太和殿。
“太子殿下,此乃朝堂之上,你如此大笑成何体统!?”
大司马赵英博直接对严峰指责道,孝隆帝还没说话他却先开了口,可见他已经不把皇上放在眼里了。
“哈哈哈哈……”严峰一边笑一边摇头说道:“我笑衮衮诸公却似一番枯木败草啊,如此愚见竟惹得群臣交口称赞,何等壮阔的溜须拍马现场,真是自古罕见!由此可见,我堂堂大乾皇朝沦落至此,实乃百官无能也!”
“碌碌大臣无心理政,不思治国,却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功夫练得炉火纯青,有尔等在,皇朝焉能不百业凋敝?!!”
严峰的话犹如一柄利剑刺入朝堂中每一个人的心,就算是端坐在龙椅上的孝隆帝也未必敢在众臣面前说出这种话,他严峰凭什么有这么大的胆子?
被骂的狗血淋头的大臣怎能忍受这种屈辱?朝堂顿时人声鼎沸起来,纷纷开始声讨严峰,甚至有人直言严峰太子的位置都快保不住了,还敢大放厥词。
只有那些真正食君禄忠君事的大臣,听到了严峰的话才会感到羞愧。
“严峰!你凭何如此猖狂?有什么资格指责我的看法是愚见?今天你要是不给出解释,别说我不答应,诸位大臣和父皇也不答应!”
严哲被严峰的话彻底激怒,几乎涨红了脸,对严峰直呼其名,严峰看似是在指责大臣们,其实核心的矛头直指严哲,大臣们拍马屁的对象是谁?还不是他堂堂楚王,骂大臣不就等于是在骂他。
孝隆帝呆呆地坐在龙椅上,他感觉现在的场面他已经掌控不住了。
“哼,那我就解释解释,你们都给我听好了!”
严峰长袍向后一挥,器宇轩昂地说道:“什么攘外必先安内?一派胡言!赤兰国和大罗国屡屡犯我边境,气焰愈发嚣张,边疆百姓的生活水深火热,我堂堂上国,岂能坐视不理,受此屈辱?赔款和亲、低声下气,乃我大乾王朝积弱成疾之根本也!”
“如今甚至还要将灾民驱赶到异国他乡,颜面何存?士气何在?朝廷在黎明百姓眼里还有威信吗?还有威仪吗?只怕苍生将无不揭竿而起,要推翻者昏弱的朝廷吧!”
“至于宁州灾情,靠募军能救?真是可笑!老弱病残招募吗?妇女婴幼招募吗?若不招募,没有壮丁的人家当如何?有战必有亡,很多家庭的顶梁柱若是在战场战死,又当如何?再者说,灾民人数有多少?如果我们把壮丁全部招募了,国库能支付得起如此多的饷银吗?”
“况且灾民如果不务农,只靠饷银生活,他们当去哪里买粮?皇朝各州还有哪里有余粮卖给他们?宁州如果不产粮,皇朝的粮食产粮就会大大下降,到时候粮价上涨又将如何控制?他们的俸银还能买得起粮吗?”
“还有竹甲军,他们本是我大乾子民,平头百姓,或许却是乌合之众不假,但要低估他们反抗的决心,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些老百姓,但凡有一口饭吃,日子能过得下去,就不至于走向反抗朝廷这一步。以为杀鸡儆猴会有用?真是无稽之谈!”
“起义军就像洪水,你今日镇压了这边,明日那边就会决堤,一日不找到疏导他们的去处,他们就会一日肆虐不止!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
严峰的话讲完,整个太和殿安静的鸦雀无声,但所有人的内心,都被严峰那如响雷一般振聋发聩的话震得隆隆作响!
这是何等独到的见解?这是何等高明的先见?大乾皇朝的现状竟被严峰抽丝剥茧分析得如此透彻,令满朝文武醍醐灌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高见!高见啊!!”御史大夫项卓喃喃自语道,仿佛已经忘了自己置身于朝堂。
所有大臣都开始品味起这句话,才发现这话中的比喻,简直就是哲理一般。
项卓惊讶地望向严峰,作为一个从不参与党派斗争的老臣,向来只是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事而已,太子之争他不感兴趣,也不想掺和。
可是近日严峰的表现着实令他刮目相看,简直颠覆了他以往对严峰的所有看法。如果这样的太子被替换掉,那才真的是皇朝的巨大损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