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衙暖阁里。既然道明了来意。朱瑝栎也不在客气。而尚愈也急需要他的帮助。
“尚大人,我们现在开诚布公。您找商户们是怎么谈的?为何他们不愿意出资救灾呢?”
尚愈解释的很简单:谁愿意拿白花花的银子打水漂呢?”
可朱瑝栎听后,却立刻摇头。他否定这种落后的思想观念。也否定直接拿钱卖粮救济灾民的惰性思维。
因为在他看来,救灾也是可以双赢的。甚至是三赢。
“噗”
尚愈本是唉声叹气。一边喝茶、一边听着朱瑝栎的高论。可没一会儿就喝喷了
“咳、咳……”
“世子爷。咳,您什么意思?咳。救灾还有利可图?”
朱瑝栎笑了。他就知道,官府不会有什么好点子。所以,他才有备而来。
“当然有利可图。尚大人,不妨由官府作保,商户们投资,灾民们干活。共同修建大型惠民工程。最终三方得利,何乐而不为?”
要说当下的惠民工程无非就是水利和交通了。可是,三方共同得利?却令尚愈百思不解。
“无利不起早。想要商人们出资,必须得先让商人们见利。修水利工程肯定是不行的。我们不妨修商路。商路有利。而且,还是一本万利!”
“商路?”尚愈陷入迷茫。
朱瑝栎开始向他详解什么是商路。
“尚大人,我说的是高速商路。是可以快速转运商品物资的高速商路。您想一想:对商人而言,本来一天的路程,结果让他一个时辰走完了。您说:这是不是利呢?”
尚愈闻言傻了。他跟不上朱瑝栎的节奏。甚至在怀疑几十年的书,是不是白读了?高速商路?为何闻所未闻呢?
“古有秦直道。作战时可以做到使战备物资快速转运。而如今我们为何不能在潞安府以及下辖的八个县里修几条专门供以商用的直道呢?只要路能修好,又能快速转运物资。过往的商人能不使用吗?只要使用了。官府就可以收取使用费呀!到时候可以和参与投资的商户们共同分利嘛。”
随后,他又解释什么是商用直道。他把后世的“铁路马车”案例原封不动的照搬给了尚愈。
“大人,我们不妨打个比方:由于路况不好。坑坑洼洼跑不快。一辆普通的马车最多只能拉三千斤的货物。要是拉多了,摇摇晃晃,车驾就得散。而且路上还要人吃马嚼,消耗也大。若是铺成轨道,换成轨道车。路况的问题就不用考虑了。本来拉三千斤的马车,可以拉六千斤,甚至是九千斤。因为轨道车跑起来非常的稳,再也不用担心马车会散架的问题。而且还是四轮马车长途运输。有如此迅捷之便,过往客商焉有不用的道理呀。”
“如果轨道建成了。我们可以在潞安下辖的各个关隘,建立货物中转站。在中转站里完成货物的装卸,然后上轨道车,方便货物出入我们潞安。尚大人,你想想。来往的货物只要经过我们的手,岂能没有利润可图?这可是大利呀!”
说完,他未等尚愈反应过来。饮了一口茶润润嗓子,又道:“物资输送一旦加快了。来往的客商会不会变的更多呢?客商多了。是不是在我们潞安的消费也就多了?潞安的经济会不会变得更加繁荣?外面的商品方便进入潞安。潞安的商品也方便出去呀。这便是‘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呀。尚大人,您还不明白吗?”
他口若悬河、侃侃而谈。丝毫不顾及对方的接受能力。就像是塞棉花一样,强行将后世的发家致富理论灌输给了尚愈。令尚愈从吃惊到迷茫,再由迷茫到震惊。又由震惊到惊喜不已。
因为他细细思虑,也觉得朱瑝栎说的在理。商路修通了,可以与外地互通有无,促进经济发展,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一般人都能想明白这个道理。
“要想富,先修路?妙。妙!‘大繁至简、极境至臻’。世子爷,想不到您年纪轻轻,却冰清玉洁。能提出如此旷世奇论。哎呀。下官佩服,实在是佩服之至呀!”
尚愈的赞。令朱瑝栎似乎也看到了希望。按说当下人的思想都是很保守的。想不到这个尚愈却是很开明。很容易便接受了他的论调。
可殊不知。尚愈是山西巡抚宋贤的门生。而宋贤正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改革派。
“世子爷,下官还有一事不明。这轨道又该如何铺设呢?”
要说铁路马车运输。本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只可惜,它出现的时间节点不对。正好赶在蒸汽机井喷年代。很快就被真正的火车淘汰掉了。
可若是能用到现在。朱瑝栎坚信,一定能起到颠覆性作用。而潞安又有大量的铁矿资源可以利用。若想搞起来,绝不是问题。
可尚愈一听说还要大量开采铁矿。马上又变得担忧了。因为,想要开采铁矿必须要得到朝廷的明文批准才行。潞安府是无权开采的。可若是走正规手续,递交文书一级一级去申请。那得申请到什么时候?黄花菜早凉了。
但朱瑝栎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这正是天赐良机。所谓:此一时、彼一时。非常时期,就当非常对待。是数十万灾民的命重要,还是朝廷的死规章制度重要?
“尚大人,若是赈灾不利,把灾民逼反了。恐怕您不止是丢官这么简单吧?孰轻孰重,还望您慎重考虑。”
“这个?唉。即使要做。可商户们也未必肯投资呀?”
朱瑝栎一听,当即表态。“只要尚大人敢做。投资的事情,就交给我。我来当这个说客。我为你马首是瞻!”
“这?不敢、不敢。”
话已经说到这一步了。再往后,便没什么可谈了。但,兹事体大。尚愈仍是犹豫不决,迟迟不敢表态。
“世子爷,容下官考虑考虑。考虑考虑。”
“唉……那好吧。尚大人,您慢慢考虑。小王先行告退。”
最终,朱瑝栎也不好再强求他。牛儿不喝水,强摁头怎么行?
府衙门口,朱瑝栎离开时,尚愈亲自送他出门。话别时,朱瑝栎还是那句话:“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还望大人尽早决断。”
待他走后。尚愈立刻将身边的几名幕僚召集在一起。开始研讨朱瑝栎刚刚提出的“以高速商路赈济灾民”的策略,是否可行?
而师爷们,你一言、我一语。最后做出总结:应该可行。但,不试试,谁也说不好。
尚愈一听,有了一些底气。当即便向巡抚衙门写信。并让衙役快马相送,寻求老恩师宋贤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