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世纪以前,欧洲地区处于比较原始的部落状态。
从十二世纪开始逐渐开化,原因在于匈奴人和阿拉伯人的入侵及蒙古打通了东西交流的贸易大通道。
这几者都有利于西欧地区相对便捷的接受中华圈的文化、科技、思想、产品的进入。
在这两方面的因素中,又以匈奴人和阿拉伯人直接对西欧地区的打劫最为直接,因为感受到最直接的痛。
阿拉伯人扮演了中华圈与阿拉伯地区和欧洲、非洲地区交流的一个中转站,而西班牙和意大利半岛地区为阿拉伯和西欧地区的一个中转站。
这也使得阿拉伯人成为一个时期贸易的中间商,形成了比较有特色的文化体系。
十二世纪以前,西欧地区就是一些大酋长酋长部落,处于所谓的贵族奴隶社会,即大酋长、酋长、主教为贵族,骑士、教士为平民,其他人就是奴隶。
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后,西欧地区才逐步开启了君主平民社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过渡到资本平民社会。
那么在十二世纪到十八世纪这一个阶段,就是贵族逐渐向资本转变,奴隶向平民转变的一个过程。
大酋长、酋长、附庸、骑士、大主教、主教、教士都是地主,而奴隶为佃奴。
佃奴为其主人耕种土地,终身附属于土地之上。
这就有了西欧历史上独特的某一个公或者伯娶了或嫁了另一个公或者伯,那么公或者伯的土地就是他的土地,因为佃奴也是公或者伯的财产。
处于等级制最高者就是这些罗马教主及各部落大酋长酋长大主教主教贵族,而统治阶层中最低者就是骑士、牧师。
例如,彼得伯勒地区的牧师或神父,有分封土地,就有十八个人为其工作。
且佃奴需要婚娶必须经过贵族地主同意,所谓的初夜权也可以看到那个年代的愚昧无知。
佃奴结婚后,贵族地主家的日常一切用度均需要由佃奴的妻子或女儿来完成,例如纺织、烘面包、酿酒等日用必须品。
从今天看到的欧洲城堡,都是乱世的居所,非和平时代的建筑。
贵族如此,佃奴更差。
居室仅有房一间,有一个小窗,无烟囱,空气污浊不堪,当人口增加时不发生瘟疫才怪。
而所谓的贵族特权直到19世纪中叶才废止,所谓的贵族精神,那就是个笑话。
以哪一场战争贵族死的人最多作为佐证是不够的,只是那个野蛮的年代这些人认为只有贵族才可以指挥。
关键是这种依靠出身地位来治理部落,结果就是被匈奴人、阿拉伯人、奥斯曼土耳其一边倒的吊打。
作为定居点的教堂,成为了佃奴公共活动的地方。
有什么纠纷等事情都在教堂解决,当然牧师或神父就是最后裁断的人。
1789年,法国大革命废除佃奴制度(奴隶制度),英国稍微晚一些,德国更晚(十九世纪初叶)。
这也就可以理解后续这些西欧国家在世界其它地区的行为,盖因为这些部落思维以打劫为常事。
抢劫奴隶、金银、文物等为必须,因为他们制造不出来。
所以各部落酋长大酋长经常资助海盗,到处打劫,打劫回来分一部分利益。
无论是麦哲伦,还是哥伦布都是海盗出身,受到部落酋长资助到处打劫。
中古时代无城市,只有定居点,且规模比较小,是主教教区或酋长诸侯诸地的以货易货的交易市场。
中古时代西欧地区也不出产什么有价值的产品,所有产品都依赖意大利半岛向阿拉伯地区之间贸易。
而阿拉伯地区承接了中华与欧洲的中间商的作用,不过这种中转只是几大洲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地区。
中古时代西欧地区商业几乎不存在,盖因为酋长或主教都有奴隶为其生产一切生活用品,也就是奴隶经济。
且当时欧洲金银矿极少,钱币极少,以货易货为交易的主要方式。
从事商品买卖或高利贷的人多数是犹太人,犹太人是西欧地区的贱民,不受待见。
欧洲基督教认为犹太人杀死耶稣,所以对待犹太人的态度就是虐待。
直到十三世纪的时候,虐杀犹太人开始变成常事。
凡是犹太人均需佩戴一种有别于常人的服饰或徽章,羞辱犹太人的事情屡见不鲜。
这种几个世纪的虐待虐杀,且犹太人以商立族,也形成了犹太人的一种民族性格,阴险狡诈、善于伪装、不择手段。
中古时代欧洲不可能存在商业的有一个原因,是货物想要通过各个氏族部落的城堡势力范围内,会被打劫或交过路费。
直到法国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前,这些地区的部落之间打劫是常事。
彼此互相敌视,并不认为打劫是一件可耻的事,反而认为打劫是生存的一种必要手段。
就是在建立国家后,这些地区在世界各地的行为也是一种部落思想的打劫抢劫行为。
一些部落氏族为了获得交易利润,不得不组成同盟,组织武装护送商品,这样的同盟以汉萨同盟为最著名。
经过阿拉伯地区将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欧洲地区商人逐渐成为开化最早的一批人。
所以部落氏族开部落大会的时候,商人成为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